獻縣漢墓群

獻縣漢墓群

獻縣漢墓群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獻縣境內,西距滄州市70公里。獻縣自西漢建立河間國,直至南北朝時,一直是王封之地。1937年以前,獻縣轄境面積較大,境內號稱有大小七十二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獻縣漢墓群
  • 所屬國家:中國
  • 地理位置:西距滄州市70公里
  • 考古價值:漢代通史的地下陳列館和博物館
  • 集中地:河城街和十五級鄉
  • 級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屬城市:河北省滄州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漢墓分布,重要墓葬,獻王陵,匡衡墓,考古價值,

漢墓分布

從現存古墓來看,多集中在河城街和十五級鄉,河城街是漢代河間王的都邑所在地,漢代古墓多是有道理的。古墓有兩個特點,一是幾個大墓集中在一起;二是大墓旁還有小墓,可見墓與墓之間有歷史淵源。見於史藉者,境內漢墓主要有獻王墓、孝王墓、劉淑墓、劉英墓、毛公墓、貫公墓等。古漢墓修為高台,在當地亦有俗稱,如河城街西的雲台山、小屯村東的萬層(春)山、九張莊附近的九連山、付莊附近的百草山、竇三疃附近的五王山、雙嶺村西的丹陵等等。
獻縣漢墓群
獻縣漢墓群是漢代河間王及其子孫、樂成侯、中水侯等葬於獻縣境內墓葬的總稱。現存37座漢墓。獻縣漢墓群規模大、級別高、數量多、層次全、時間跨度大,貫穿於漢代的始終,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和歷史價值。
1996年11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要墓葬

獻王陵

獻王陵是獻縣漢墓群中的一座漢墓,位於獻縣城東5.5公里。東鄰雲台山,東北200米處為河街鎮西八屯,占地面積3.9萬平方米,為獻縣名勝。 該陵墓乃西漢河間獻王劉德之墓,故稱河間獻王墓,又稱獻王陵。 河間獻王劉德,乃漢景帝之子武帝之兄,生於西漢前期,精通史書,多才多藝,漢景帝前兩年(公元前155年)封為河間王。在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劉德招集學士,招集遺書上朝獻雅樂,對保護文化遺產起了巨大作用。劉德死後,被追謚為“獻王”。獻縣也就因此而得名,2012年獻王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匡衡墓

獻縣城東10公里的雲台山,高20米,占地2.3萬平方米,是漢代丞相匡衡之墓。匡衡年少時家貧,為讀書曾“鑿壁偷光”、“螢囊映雪”。 當丞相後,兩袖清風,愛民如子。死後人們紀念他,自願為他修大墓,男的肩擔、車推,女的手捧、襖包,用土築成“比雲彩高的山”,故名雲台山。

考古價值

獻縣漢墓群就其規格數量而言,在全國的漢墓中名列前茅,在河北省的漢墓中獨一無二,是漢代通史的地下陳列館和博物館,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以漢墓群為依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獻縣漢文化體系,成為獻縣文化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