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相傳很久以前,獨龍江畔生活著兄弟二人。他們自幼失去父母,以深山老林為家,以弩射獵,苦度光陰。一天,兄弟來到擔打力卡雪山上的必拉桶打獵。這天天空烏雲密布,禽獸不出巢穴。待到午後,才見到一隻瘦小的岩羊。兄弟二人,分頭包抄。哥哥迷失了方向,走進了一個群峰競秀,危岩兀立的高山深谷。
當夜幕籠罩山巒時,弟弟到事先約好的地方等候。可是,等呀等,一彎明月掛上了高黎貢山的山尖,也不見哥哥的蹤影,弟弟帶著一顆焦慮的心,鑽進深山峽谷,去找自己唯一的親人。不知翻過多少個山頭,穿過多少條急流深澗,整整找了九年零十一個月又二十九天。就在十二月三十日這天,哥哥突然回來了。兄弟倆見面,悲喜交集,弟弟為了慶賀弟兄散失後的團聚,特地為哥哥準備了用各種珍禽異獸做成的菜餚和用各種穀物做成的米飯。吃罷晚飯,弟弟為能與哥哥相會激動萬分,敲起鋩鑼,燃起火把,請出山寨里的父老兄弟,把這個喜訊告訴大家,讓哥哥和鄉親們一起歡歌樂舞。從此,兄弟相會這一日就成為獨龍族人的“卡雀哇節”。
1991年,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根據獨龍族人民的意願,把每年的公曆1月10日定為獨龍族的卡雀哇節。
主要活動
活動內容
獨龍族卡雀哇節的節慶活動包括木刻傳信、跳鍋莊、射擊獵物模型、火塘燒松葉求吉祥、喝木羅酒和剽牛等。各家族之間用木刻傳信的方式相互邀請好友前來過節,木刻上刻有幾道缺口就表示再過幾天后就舉行慶祝儀式,被邀者就按時間帶上各種食物前往,互致祝賀。
主要流程
第一天賓主共飲水酒,相互對歌,晚上全村人聚在一起,圍著篝火品嘗食物,青年男女跳鍋莊,共慶年節。年節第二天,有些村寨還要舉行射獵慶典,鋩鑼齊鳴,人們圍成圈邊唱邊舞。第三天各家在火塘中燒松葉,祈禱來年家人平安吉祥。第四天全村人聚在一起喝木羅酒,唱歌跳舞直至深夜。第五天,大家一起吃喝到太陽落山,卡雀哇節結束。在整個節日活動中,最重要的是剽牛祭天活動。剽牛時,全村男女圍成大圓圈將牛圍在中間,隨著鋩鑼聲有節奏地跳翻手舞。
各村寨的節期前後相續,居住於獨龍江上游的村落最先揭開序幕,由上游經中游至下游各村寨,依序進入節期,整個獨龍江流域的卡雀哇慶典前後相續一個月。一般各村寨集體過節,有時也幾個相鄰的村寨一起過。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獨龍族卡雀哇節對探索獨龍族文化發展的軌跡有重要價值,尤其有助於把握獨龍族曆法的起源及變遷歷史;其次,獨龍族卡雀哇節日中保留著木刻傳信的信息傳播方式,是研究沒有文字族群的社會組織機制的珍貴樣本。另外,獨龍族卡雀哇節還是獨龍族對傳統文化加以系統整合和傳承的重要載體,彰顯了獨龍族敬畏自然的理念和人生順達的願望。
傳承狀況
獨龍族卡雀哇節獨特的內容、程式、禮儀,都出現日漸減少的趨勢,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且跨國境線而居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文化抗擊外來文化衝擊的張力有限,獨龍族卡雀哇節的特有要素及其風貌一旦出現大的變異甚至消失,失去的傳統文化基因就很難復生,必須予以強有力的保護。
傳承人物
王國光,男,獨龍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編號:05-2978,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獨龍族卡雀哇節”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保護單位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0年1月1日至3日,雲南民族村以“昆明獨龍族卡雀哇節”為主題,以傳統的的少數民族節慶活動與各地遊客一同迎接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