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柏寺正殿

獨柏寺正殿

獨柏寺正殿,位於重慶市潼南區上和鎮後溝村四社獨柏國小內。始建於唐鹹通三年(862年),經各代維修改建,現存正殿為元代結構。

獨柏寺正殿為單檐歇山抬梁式木結構建築,東北一西南向,平面呈正方形。正殿建在素麵台基上,台基四周窄寬不一。台基前端兩側分別砌垂帶式踏道,踏步兩級。正殿通高6.7米,台明高0.7米,四角亮柱施斗拱,角柱升起,面闊三間通寬13.6米,進深9.8米。整個建築占地305平方米,建築面積130平方米。獨柏寺正殿是重慶市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建築,是研究中國南方元代古建築的實物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2013年5月3日,獨柏寺正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柏寺正殿
  • 地理位置:重慶市潼南區上和鎮後溝村四社獨柏國小內
  • 所處時代:元代
  • 占地面積:305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1294-3-592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主要建築,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票務信息,

歷史沿革

獨柏寺正殿始建於唐鹹通三年(862年)。
唐、宋、元,各代均有維修改建。
2012年7月,重慶市文物局對獨柏寺進行搶險排危。

建築特色

獨柏寺正殿採用了“減柱造”,前後各二柱,內部四內柱圍合而成的建築內部的中心空間,以求得平面柱網及空間結構的自由化與多樣化。同時,正殿採用闌額,闌額上施普柏枋,將補間鋪作之力均勻分布在闌額上。此外,正殿還融會了部分穿斗構架的技法。獨柏寺正殿既保留了元代建築的風格,也融入了西南獨有的建築技法。

主要建築

獨柏寺正殿為單檐歇山抬梁式木結構建築,東北一西南向,平面呈正方形。整個建築占地305平方米,建築面積130平方米。正殿建在素麵台基上,台基四周窄寬不一。台基前端兩側分別砌垂帶式踏道,踏步兩級。
獨柏寺正殿
獨柏寺正殿
獨柏寺正殿通高6.7米,台明高0.7米,四角亮柱施斗拱,角柱升起,面闊三間通寬13.6米,進深9.8米。梁架結構,用材較大,最大柱直徑0.48米,柱子高5.5米,四周檐面鋪二重椽,前檐下均施斗拱。正殿四周檐下均施五鋪作斗拱,出雙下昂,前檐排列施斗拱十朵。昂頭再施小斗承檁枋,櫨斗下施普柏枋,置闌額。當心間跨度大施斗拱四朵,前伸雙昂嘴,尾內挑1.3米承檁。前檐轉角斗緘雙昂出挑伸向三方,昂頭外承檁,內承檁枋。建築四周檐面鋪二重椽,正面出檐寬1.5米。自當心間起,經次間至轉角亮柱,當心間開始屋面緩慢起翹,曲線柔和,坡度平緩。用穿插枋、圓形蜀柱,梁枋用材粗壯,平面柱網排列規整。

文物價值

獨柏寺正殿,保存完整,造型古樸,用材粗壯,形制沉穩凝重,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是重慶市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建築,是研究中國南方元代古建築的實物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3日,獨柏寺正殿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獨柏寺正殿的保護範圍為:東至獨柏寺正殿屋檐滴水外擴30米;南至獨柏寺正殿屋檐滴水外擴50米;西至獨柏寺正殿屋檐滴水外擴30米;北至獨柏寺正殿屋檐滴水外擴40米。
獨柏寺正殿的建設控制地帶為:東至獨柏寺正殿前屋檐外擴65米;南為獨柏寺正殿前屋檐外100米(即過上和至合川太和公路的下面河灘);西至獨柏寺正殿前屋檐外擴65米;北為獨柏寺正殿前屋檐外擴80米。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獨柏寺正殿位於重慶市潼南區上和鎮後溝村四社獨柏國小內。
獨柏寺

交通信息

自駕:從潼南區出發經G351—龍佛路—太安路—獨柏寺正殿,全程大約11千米。

票務信息

獨柏寺由獨柏國小校使用,暫未對市民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