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
獅頭鵝為代表的廣東鵝業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日趨活躍,市場愈發廣闊。作為地方特色、優勢畜禽產品,在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需要生產安全、優質、高效的獅頭鵝產品,這就迫切需要為獅頭鵝養殖業發展提供標準化、規範化的品種鑑別、等級鑑定和質量監督等有效依據,因此制訂獅頭鵝的品種標準就顯得非常必要和緊迫。
編制進程
地方標準《獅頭鵝》(DB44/T 2260-2020)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提出並組織實施,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歸口,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提交申請,廣東省財政廳2016年批准《獅頭鵝》品種標準的制定(粵財農[2016]310號)立項。
2016年12月~2017年4月,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承擔制定《獅頭鵝》地方標準,項目組組織標準編寫人員學習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編寫的《標準編寫指南》和廣東省對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的有關資料,並與廣東省汕頭市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合作,做好項目前期調研工作。
2017年5月~2017年12月,在廣東省內(主要包括汕尾、汕頭、清遠等)獅頭鵝種鵝養殖企業,按計畫系統收集各養殖技術材料,開展相關技術試驗研究工作,並完成部分材料及數據的整理、分析等工作。
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廣東省汕頭市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開展生產調研;並於2018年1月15日~18日在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進行不同生長階段獅頭鵝體尺體重測定和屠宰性能測定;於2018年2月~4月對所有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於2018年5月起組織標準編寫人員起草《獅頭鵝》地方標準,形成初稿。
2019年2月~2019年5月,根據形成的第一稿,開展獅頭鵝品種性能數據的驗證實驗和參數修正工作,通過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正,形成《獅頭鵝》地方標準徵求意見稿。
2019年6月~2019年9月,將形成的《獅頭鵝》地方標準的徵求意見稿向廣東省內外行業專家和生產管理部門廣泛徵求意見,主要是向廣東省內熟悉廣東鵝養殖技術的單位和專家及企業發放,共向12家單位發放24份,包括5所高校、3所研究所、1個生產管理部門和3家養鵝企業,共收回23份修改意見,總計58條修改意見。
2019年10月~2020年06月,根據修改意見完善徵求意見稿,形成標準送審稿;提出審定申請,確定2020年6月8日下午3:00-5:00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召開標準審定會。
2020年6月8日下午3:00-5:00,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召開標準審定會,匯總審定專家意見,並根據專家意見對送審稿進行修改並形成報批稿,並完善所有報批材料,提交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
2020年12月28日,地方標準《獅頭鵝》(DB44/T 2260-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3月28日,地方標準《獅頭鵝》(DB44/T 2260-2020)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汕頭市白沙禽畜原種研究所、汕尾市綠豐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農業局。
主要起草人:江丹莉、歐陽宏佳、陳俊鵬、潘建秋、陳文俊、林楨平、潘育璇、唐軍、劉文俊、李秀金、曹楠、付新亮、李婉雁、沈栩、張續勐、劉思揚、許丹寧、田允波、黃運茂。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術語和定義 | |
---|
4 原產地與分布 | |
---|
5 品種特徵和特性 | |
---|
附錄A(資料性)獅頭鵝圖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獅頭鵝》(DB44/T 2260-2020)規定了獅頭鵝的原產地、分布和品種特徵與特性,包括體型外貌特徵、體重、體尺、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和繁殖性能。該標準適用於獅頭鵝品種鑑別、選育及經營活動中的評定。
引用檔案
NY/T 823 家禽生產性能名詞術語和度量統計方法 |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獅頭鵝》(DB44/T 2260-2020)的制定,規定了獅頭鵝體型外貌、體重和體尺(成年鵝)、生產性能、種蛋品質及測定方法,具有科學性、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達到通過標準制度可有效地保護獅頭鵝這一寶貴的地方優良品種資源,使其優良的經濟性狀和遺傳特性保持穩定且不斷提高,不良性狀得到逐步改良;為獅頭鵝養殖生產中的選種、引種、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保障,使之規範化、科學化、有序化,從而促進廣東省獅頭鵝產業的科技進步和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提升獅頭鵝產品及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品種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