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石村(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周田鎮獅石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獅石村是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周田鎮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獅石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周田鎮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人口民族,歷史文化,風景名勝,企事業單位,

建制沿革

南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林盛從福建莆田縣來潮陽任縣尉,舉家居酉頭都,形成村落。村獅石湖東南面有幾塊大石頭構成獅子狀,因而得名“獅石”。明洪武十八年(1385),村民林遜登乙丑科進士,每逢游神賽會,必由獅石牽頭,故稱“獅石頭”,清雍正十年(1732)改用舊名。曾用名“獅石頭”。

行政區劃

明清時期屬惠來縣酉頭都,民國時期屬靖海區公所。1949年曾稱鄉,屬靖海區;1953年屬第七區;1958~1983年稱大隊;1983~1986年區鄉制改革,稱鄉政府;1987~1999年改為管理區;1999年後改為獅石村委會(下轄3個自然村:獅石村、後嶼村、前埔村),獅石村是主村,屬周田鎮。

地理環境

村面積9.7平方公里,村駐地為丘陵地帶。獅石湖在村東南面,匯集學地水、徑口水、大山水、頭徑水,流入靖海港。獅石湖是全縣最大湖泊,面積1000多畝。

人口民族

全村一姓林,1238年,林盛從福建莆田縣到潮陽縣任職,後遷居該村。

歷史文化

歷史延續下來固定的宗族活動有2次。1.每年“霜降日”,集中祭祀一世祖林盛(號啟軒)。2.每年“立冬日”,集中祭祀三世祖林宣義,林宣義墓始造於南宋寶佑年間(1253~1258),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1992年三次重修,林氏族人稱該墓地為“鳳地”;同日祭祀四世祖林華鳳,林華鳳的墓地林氏族人稱為“鯉魚地”。參與人員,主要是繁衍於惠來、潮陽、朝南三地110多村的獅石林氏宗親。
傳統民居是潮汕民居(下山虎),現存幾百座,房屋部分為磚瓦結構,部分為水泥混凝土結構。代表性民居“永豐里”,建築格式為“駟馬拖車”,建於2005年,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現存宗祠24座,主要宗祠是薇山公祠,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1),坐北向南,為三間三進,面闊13.55米,進深16.8米,建築面積228平方米,明、次間抬梁式梁結構,灰沙夯築,硬山頂,內保存有清代的牌匾、石雕。其他傳統建築有獅石村寨門,村寨始建於明代,為防倭寇而建,現僅存東、南二寨門和寨門兩邊的寨牆二堵,東、南寨門均為石磚砌築的拱形寨門,門內有石門壓及將軍柱,東門殘存寨牆長約5米,高5米,牆厚0.36米。其牆為不規則石塊砌築,上夯三合土及瓦片。南門殘存寨牆長約9米,牆高2.5米,寨牆為石塊、瓦片混合砌築。
《惠來縣西河林氏族譜》,1910年纂修,族譜記載林氏“族范”,為明太子太保貞肅公所制定。
端午節賽龍舟。明洪武年間已開始流行,每年於端午節日,一般由八條龍舟參賽,在獅石湖展開競賽,終點設標旗,獲勝者給予物質獎勵。
潮汕大鑼鼓。是該村一項流行於明代、仍然盛行的民俗活動。一般在游神賽會、村里大喜事等日子裡,舉行表演,有錦旗、旱龍舟、鑼鼓、八音等。

風景名勝

“天福寺”。據碑記記載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6),2013年由該村族人、韶關南華寺住持傳正大師主持重建。坐北向南,布局為五間三進,前廳,乾欄式結構;後廳三間過,明、次間及拜亭抬梁式梁架結構,總面闊18米,進深22.4米,建築面積405平方米,貝灰構築,硬山頂。內保存有清乾隆、同治年間碑記2通。

企事業單位

獅石村林天喜織網廠,獅石初級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