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至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82畝(其中:田480畝,地702 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267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5畝,其中養殖面積45畝。有
礦泉水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268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68戶通電,有26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68戶(分遷頸祖騙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100 %和10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260戶,其中擁估洪白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0戶(分別白拜設記占總數的 97.01%和93.28 %)。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和彈石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1.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8輛,拖拉機19輛,機車5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84畝,有效灌溉率為57.8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墓求面積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8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6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0戶;建有小水窖23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0戶。該村有9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境剃榜;有鑽糊洪21戶居住磚木捉朵盼結構住房;有15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經濟狀況
該村2008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619.6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1萬元,占總收入的26.43 %;畜牧業收入149萬元,占總收入的15.69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83頭,肉牛30頭,肉羊152頭);漁業收入0.63萬元,占總收入的0.07 %;林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 1.47 %;第二、三產業收入182萬元,占總收入的 19.17 %;
工資性收入330萬元,占總收入的 34.75 %。農民人均純收入304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0人(占勞動力的 10.13 %),在省內務工100人,到省外務工20人。
人口衛生
截至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268戶,鄉村人口1215人,其中男性615人,女性600人。其中農業人口1185人,勞動力664 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000人,彝族185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109人,占人口總數的9.2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93人,參合率92.24 %;享受低保1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及縣醫院,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距離縣醫院11公里。該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6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1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距離鎮中學13公里。截至2008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7人,其中小學生97人,中學生50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9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51.21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有固定資產6.6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1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距離鎮中學13公里。截至2008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7人,其中小學生97人,中學生50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9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51.21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有固定資產6.6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森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