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圖是何香凝畫的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獅圖
- 作者:何香凝
獅圖是何香凝畫的畫。
獅圖是何香凝畫的畫。在中國古今畫壇上,女畫家不多,有成就者更少。而且畫風多柔媚流美。但近現代女畫家何香凝卻不是這樣,她喜歡錶現梅的傲枝與松的高節,更喜歡畫猛虎、雄獅,全無半點脂粉氣。 這幅“獅”圖畫雄獅一隻,正半臥著...
《雄獅圖》系徐悲鴻1934年送給學生顧瞭然的作品。作者創作此畫時,我國東北三省已被日寇侵占,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人民困頓不堪,飽受欺凌,作者以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創作了這幅怒目圓瞪悲憤之獅,雄獅巨頭長鬣,顧盼生風,傲射田野。此畫構圖簡潔,造型準確,筆墨老辣,筆觸中飽含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奮起反抗的...
"Felis concolor"是生物學家卡爾·林奈於1771年為巴西的一種長尾巴的貓科動物起的學名。名稱的後半部分,“concolor”是拉丁語,意思是“均勻的顏色”。該物種於1834年被威廉·賈丁(William Jardine)歸入美洲獅屬,這個屬是貓亞科的一部分。美洲獅與美洲豹和獵豹關係最密切。分類 貓科被認為起源於大約1100萬年前...
非洲獅,是食肉目貓科豹屬哺乳動物,又稱獅子,狻猊。非洲獅體態魁偉,雄獅站立時肩部高達1.2米以上,體重可達120~250千克。雄獅的鬃毛很長,多呈淡棕色、深棕色或黑色,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雌獅高達1.1米,體長也小一些,體重相當於雄獅的一半。雌獅的毛髮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非洲獅廣泛...
九獅圖(仙居縣),中國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傳統舞蹈,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仙居九獅圖,又名九獅挪球。是提線木偶術和地面舞獅相結合而產生的民間舞蹈藝術,因九獅凌空表演,故名。九獅圖源於明朝,初為五獅。九獅圖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徵,總是在吉慶佳節的夜晚進行表演。表演內容豐富多彩,有群獅...
從此,村民們便一起研究加工竹獅,由單獅而至三獅、五獅、七獅,最後發展為九獅,於是“九獅圖”便正式誕生了。以“九”定格與定名,取“長久”與豐足的吉祥之義;口頭性 “九獅圖”的歷史傳承與發展,是口頭的代代相傳。直到“文革”中期,老一輩舞“九獅圖”的藝人僅剩當時年已60歲的胡新妙一人了,大...
三獅圖 三獅圖是清代瓷器紋飾。【三獅圖】瓷器紋飾。流行於清代。常見在文房用品上繪有大小相同的三隻獅子,以“獅”諧“思”音,表示文人們告誡自己凡事要“三思而行”。“三思”源於《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季文子:魯國大夫,謚日文。
佛羅里達美洲獅(學名:Puma concolor coryi):是美洲獅的亞種之一,體長188-220厘米,體重32-72千克。為貓亞科中最大者。雄性比雌性大近1倍。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
貓頭獅又稱客家獅,因獬、豸,獅頭形狀似貓,流傳於客家人群中,是一種流傳年代比較久遠而且比較少見的地方傳統獅舞。地方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在宗族禮儀、神廟灘頭祭祀、拜年賀壽時,在從化客家人聚居的村落水寨,人們必會敲鑼打鼓吹嗩吶,架起貓頭獅,戴上面具,閃展騰挪地舞獅。客家貓頭獅製作匯聚了泥塑...
石獅是福建惠安的傳統石雕工藝品,圓雕石獅名揚海外。福建惠安自古有“石雕之鄉”、“建築之鄉”的美譽。惠安盛產青石,惠安石雕繼承中國北派石雕粗獷質樸的風格,又兼以南派纖巧細膩的神韻。泉州獅文化分為南北兩派。獅子在中國民間被視為“祥瑞之獸”,人們希望以獅子“百獸之王”威武、勇猛的形象,來驅魔避邪,祈求...
獅子(學名:Panthera leo)是貓科、豹屬的大型猛獸。簡稱獅,中國古稱狻猊。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千克,全長可達2.4-3.3米。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
中華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辟邪物品。以石材為原材料而雕塑成獅子的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雕塑品。大門外一般都有一對石獅或銅獅,一般用來與建築物搭配作為辟邪或裝飾用。現存最早的石獅是東漢時高頤墓前的石獅。基本介紹 石獅,即為以石頭為材料雕刻而成的獅子。來源 獅子被譽為“百獸之王”。不過獅子的原籍不在...
南獅,又稱“醒獅”。它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後,隨中原移民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明代起,醒獅在廣東出現,起源於南海(今佛山市)。2006年,醒獅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沿革 起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舞獅歷史久遠,《漢書·禮樂志》中記載的“象人”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