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葉蟲

猿葉蟲

猿葉蟲包括大猿葉蟲〔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和小猿葉蟲〔Phaedon brassicae Baly〕兩種,成蟲俗稱烏殼蟲;幼蟲俗稱癩蟲、彎腰蟲,分類上均屬鞘翅目、葉甲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猿葉蟲
  • 別稱:烏殼蟲
  • :鞘翅目
  • 葉甲
簡介,寄主及危害特點,形態及習性,防治方法,

簡介

中文名稱: 猿葉蟲
猿葉蟲猿葉蟲
Title 猿葉蟲

寄主及危害特點

猿葉蟲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白菜、菜心、芥蘭、黃芽白、芥菜、蘿蔔、西洋菜等蔬菜。以成幼蟲食葉危害,致葉片呈孔洞或缺刻,嚴重時食葉成網狀,僅留葉脈及蟲糞污染,不能食用,造成葉菜減產。
猿葉蟲猿葉蟲

形態及習性

猿葉蟲成蟲為體呈橢圓形藍黑色略帶光澤的硬殼蟲子。大猿葉蟲體長約5毫米,鞘翅上刻點排列不規則,後翅發達能飛翔;小猿葉蟲體長約3.5毫米,鞘翅上刻點排列規則(每翅刻點8行半),後翅退化不能飛翔。末齡幼蟲體色灰黑而帶黃,體呈彎曲,體長6~7.5毫米,上長黑色肉瘤。大猿葉蟲肉瘤較多(每體節20個),大小不一,瘤上剛毛不明顯;小猿葉蟲肉瘤較少(每體節8個),瘤上剛毛明顯。
猿葉蟲
大猿葉蟲年發生世代,北方2代/年,長江流域2~3代/年,廣西5~6代/年,以成蟲在枯葉、土隙、菜葉下越冬,4~5月和9~11月為危害盛期,6~8月潛入土中越夏,成蟲平均壽命3個月,多產卵於菜根附近及植株心葉上,堆產(每卵塊20餘粒);成幼蟲日夜取食,均具假死性。小猿葉蟲在南方與大猿葉蟲混雜發生,在長江流域年發生3代,在廣東年發生5代,無明顯越冬現象,高溫期亦蟄伏越夏,成蟲壽命更長(平均2年),產卵習性與大猿葉蟲不同,散產於葉柄或葉脈上,先咬一孔,每孔粒。其他習性與大猿葉蟲相同。

防治方法

(1)清潔田園。結合積肥,清除雜草、殘株落葉,惡化成蟲越冬條件,或在田間堆放菜葉、雜草進行誘殺。(2)人工捕殺。利用成、幼蟲假死性,以盛有泥漿或藥液的廣口容器在葉下承接,擊落集中殺死之。(3)藥劑毒殺。掌握成、幼蟲盛發期噴施或淋施25%農夢特,或卡死克或抑太保3 000~4 000倍液,或21%滅殺斃5 000~6 000倍液,或40%菊殺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或90%巴丹可濕粉1 000~1 5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或90%敵百蟲結晶1 000倍液,每蟲期施藥1~2次,交替施用,噴勻淋足。
猿葉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