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1.形容人具有不拘一格,積極進取而又潔身自好的品性,也指具有如此品性的人
2.好高騖遠的人和拘謹自守的人,亦指具有如此品性的人。
今意:多在網路中使用,形容人氣質豪放不羈而行為有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狂狷
- 拼音:kuáng juàn
- 意思:氣質豪放不羈而行為有禮
- 朱熹的解釋:志大才疏、潔身自好
引證解釋
- 指志向高遠的人與拘謹自守的人。
《論語·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則欲得狂狷者。狂者,進取於善道。狷者,守節無為。欲得此二人者,以時多進退,取其恆一。”
《孟子·盡心下》:“ 孔子 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獧乎!狂者進取,獧者有所不為也。” 焦循 正義:“此亦見《論語·子路篇》,獧作‘狷’。”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臣素門凡流,輪翮無取,進謝中庸,退慙狂狷。”
明 黃綰 《明道編》卷六:“ 孔子 取狂獧,以其無利慾之心,便可以進道,非謂狂獧足以盡道。”
柳亞子 《哭仲穆》詩:“相逢乍憶過 江 年,狂狷殊途笑我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