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樂鹽場

犍樂鹽場

犍樂鹽場,井鹽產場。四川犍為樂山二場之合稱。位於今四川省樂山市。民國三年(1914)始設。產鹽始於秦。唐宋時在王村、馬踏井一帶鑿井煮鹽。元明時稱永通廠。清雍乾時移產區於五通橋兩岸,稱五通廠。民國時期全場產地分為七區,共有鹽井5224眼,煎鍋2404口,年產鹽38萬噸。1955年其私營井灶同國營金山寺製鹽廠合併為五通橋鹽廠。1988年五通橋鹽廠組建為四川峨眉山鹽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犍樂鹽場
  • 地理位置:四川省樂山市
  • 主要分場:犍為鹽場、樂山鹽場
  • 核心區域:今五通橋區
發展歷史,分場簡介,犍場七區,樂山鹽場,

發展歷史

犍樂鹽場產鹽始於秦,蜀郡太守李冰就在牛華紅岩子鑿井造鹽,這是五通橋鹽業生產的歷史淵源。唐宋時在王村、馬踏井一帶鑿井煮鹽。
從明代始,隨著“卓筒井”技術不斷提高,樂山所屬井研、犍為鹽業發展漸漸興旺。元明時稱嘉定府犍為縣五通橋一帶鹽場叫永通廠,永通廠鹽井逾萬,居全川之冠。
清初時在王村井製鹽的“永通廠”因鹽滷枯竭、燃料缺乏、運良陵輸困難而日益衰落,鹽商們另尋出路,先是在牛華溪的紅岩子開井,繼而向吳家山、沙灣頭一帶延伸,逐漸成為產區中心。清乾隆九年(公元1745年)官府將乾隆元年設在馬踏井的鹽務通判改在牛華溪設鹽課司大使署,始稱樂山鹽場。接著又有商民在紅豆坡騾子山開辦老山坡鹽井(口傳為犍廠第一口井)。於是紅豆坡、灰山井兩地成為犍廠產府連腳蘭區中心。後又一路向西發展至青龍咀、楊柳灣、柑子橋;一路向東發展至順河街、鹵店兒、金銀坎,這便稱為犍為鹽場。樂山鹽場與犍為鹽場合稱“犍樂鹽場”,與“富榮鹽場”等並稱四川四大鹽場。犍樂鹽場所產鹽稱“犍鹽”,遠銷雲南、貴州、湖北一帶。
清道光年間,五通橋鹽業達到極盛,井鹽產量居全川之冠,時稱欠奔汗“川省第一場”。當時,四川鹽場不少,但規模和數量都比不上犍樂鹽場。因此,有人認為在清朝道光以前,四川真正的鹽都應是五通橋,而不是自貢(舊稱富榮鹽場)。民間流傳的“金犍為,銀富順”,金犍為就是指五通橋,因當時犍為轄五通橋。
五通橋得名就是因為井鹽生產而來,五通橋也是犍樂鹽場的主體區域。由“永通廠”發展到“五通廠”,五通廠的商人出資在兩河口修建的老橋就取名“五通橋”。雖然當初它只是單獨地指一座橋,但隨著鹽業興盛,逐漸成為一個地名。新中國成立後“因鹽設市”設立了五通橋市,今為五通橋區。據《犍為縣誌》記載:“五通橋鹽泉大旺,日需煤數十萬斤,水運陸負,日活數萬人”,雖只寥寥數語,已勾畫出昔日製鹽盛況。犍為知縣嚴士宏的詩句:“灶食日萬升,流民五萬積”(《別犍為道經四望關有作》);嚴如煜《三省邊防備覽》卷十中記載:“大鹽廠如犍、富等縣,灶戶、傭作、商販各項,每廠之人以數十萬”。

分場簡介

犍樂鹽場設慨棄刪三場,即犍場、樂場、井仁場。犍場分七區:一區轄瓦窯沱、青龍咀;二區黃角井、楊柳灣、四望關;三區柑子橋、鯗草灘;四區金山寺;五區灰山井、順河街、金銀坎;六區紅豆坡、先家溝;七區金石井、三江鎮、王村、馬踏井、瓦渣灘。樂場:牛華鎮、冠英場、安穀場、太平寺、河咡坎。井仁場即井研櫃嚷達仁壽鹽場,有井研城、門坎山、大水彎、烏拋彎、仁壽城、楊泗井等。

犍場七區

一區轄瓦窯沱、青龍咀。這是五通橋的中心地帶,是犍場的中心。青龍咀地處青龍山下。青龍山山形如龍,傳說有一年五通橋大旱,老百姓飲水困難,青龍冒犯天條,行雲降雨,拯救百姓。青龍咀是後來的五通橋鹽廠8車間所在地。
二區轄黃角井、楊柳灣、四望關。其中四望關屬於五通橋的標誌,現在是中共五通橋區委所在地。楊柳灣後置楊柳鎮,位於區境中部,是五通橋鹽廠4車間所在地。
三區轄柑子橋、鯗草灘。柑子橋現為楊柳鎮轄行政村。1951年曾建柑子鄉,1958年改柑子公社,1962年併入楊柳公社(楊柳鎮前身)。鯗草灘雖是五通橋小地方,卻是五通橋鹽廠3車間所在地。
四區轄金山寺。金山寺即今金山鎮,這裡芝笑榆棕是五通橋區的東大門。金山歷史悠久,因金山寺而得名。金山鎮是五通橋區的重要工業基地,產鹽歷史悠久,清末民初達到鼎盛。這裡鹽井林立,鹽灶密布,商賈雲集。這裡是五通橋鹽廠2車間所在地。
五區轄灰山井、順河街、金銀坎。灰山井是犍場的著名鹽區,即現五通橋區輝山鎮。順河街也設過公社,是五通橋鹽廠1車間所在地。
六區轄紅豆坡、先家溝。兩處均為小地方,前者現為楊柳鎮一行政村,後者現為輝山鎮一行政村。
七區金石井、三江鎮、王村、馬踏井、瓦渣灘。金石井即金石井鎮,地處犍為東北部。三江鎮、王村、馬踏井現均為井研縣所轄鎮。瓦渣灘情況不詳。七區是犍場比較邊遠的鹽區。

樂山鹽場

樂場轄牛華鎮、冠英場、安穀場、太平寺、河咡坎。牛華鎮自古鹽業興盛,是犍樂鹽場的主體。後來五通橋鹽廠5、6、7三個車間集中於此。牛華鎮還曾享有全國四大古鎮之一的美譽。這裡是世界上最早突破百米深石油豎井的地方。這裡許多地名、街名,如路邊井、陝西館、南華宮、淋船欠炭壩市、官鹽局(讀作鋸聲)、劍霜堂無不烙有“鹽”的印記。
二區轄黃角井、楊柳灣、四望關。其中四望關屬於五通橋的標誌,現在是中共五通橋區委所在地。楊柳灣後置楊柳鎮,位於區境中部,是五通橋鹽廠4車間所在地。
三區轄柑子橋、鯗草灘。柑子橋現為楊柳鎮轄行政村。1951年曾建柑子鄉,1958年改柑子公社,1962年併入楊柳公社(楊柳鎮前身)。鯗草灘雖是五通橋小地方,卻是五通橋鹽廠3車間所在地。
四區轄金山寺。金山寺即今金山鎮,這裡是五通橋區的東大門。金山歷史悠久,因金山寺而得名。金山鎮是五通橋區的重要工業基地,產鹽歷史悠久,清末民初達到鼎盛。這裡鹽井林立,鹽灶密布,商賈雲集。這裡是五通橋鹽廠2車間所在地。
五區轄灰山井、順河街、金銀坎。灰山井是犍場的著名鹽區,即現五通橋區輝山鎮。順河街也設過公社,是五通橋鹽廠1車間所在地。
六區轄紅豆坡、先家溝。兩處均為小地方,前者現為楊柳鎮一行政村,後者現為輝山鎮一行政村。
七區金石井、三江鎮、王村、馬踏井、瓦渣灘。金石井即金石井鎮,地處犍為東北部。三江鎮、王村、馬踏井現均為井研縣所轄鎮。瓦渣灘情況不詳。七區是犍場比較邊遠的鹽區。

樂山鹽場

樂場轄牛華鎮、冠英場、安穀場、太平寺、河咡坎。牛華鎮自古鹽業興盛,是犍樂鹽場的主體。後來五通橋鹽廠5、6、7三個車間集中於此。牛華鎮還曾享有全國四大古鎮之一的美譽。這裡是世界上最早突破百米深石油豎井的地方。這裡許多地名、街名,如路邊井、陝西館、南華宮、炭壩市、官鹽局(讀作鋸聲)、劍霜堂無不烙有“鹽”的印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