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夢圓荊岳大橋》收錄了工程建設者和文人墨客謳歌荊岳大橋的詩、詞、賦、記23篇,散文27篇,書法作品17幅,並附錄橋樑文化賞析文章及國內外著名橋樑基礎資料。《牽手:夢圓荊岳大橋》立足橋樑文化探索,記錄橋樑人的心路歷程,抒發建設者和文化名流對荊岳大橋的情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牽手:夢圓荊岳大橋
-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 頁數:194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湖北省荊岳長江公路大橋建設指揮部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4096593, 978711409659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牽手:夢圓荊岳大橋》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文圖並茂,既有文學生動性,又有科學趣味性,更有橋樑工程的文化紀念意義,可供橋樑建設者、橋樑文化研究人員收藏與參考。
圖書目錄
長虹頌歌
荊岳大橋賦
荊岳大橋記
荊岳長江建橋記
夢想與跨越
荊岳情愫
陽光總在風雨後
夢開始的地方
難忘的母親節
荊岳的五月交響
楊林山月朗
工地戀曲響徹荊楚大地
在全新的起點騰飛
荊州到岳陽的距離
跨越
替父親走一座橋
鵑橋
舞
一橋穿越千年
所有的河流上都有一座橋
荊岳之春
綻放在施工平台的臘梅
執著源於信念
橋
夢裡荊岳橋
彩虹
致遠方的友人
楊林山之秋
荊岳大橋禮讚
兩湖流韻
七律·荊岳大橋贊
七律·同心譜宏篇
七律·題荊岳大橋
西江月·荊岳大橋
七律·荊岳抒懷
橋頌
秋天的思緒
綴在白螺襟上的四顆紐扣(組詩)
荊岳長江公路大橋竣工
握手
從江北甩到江南的一條綢緞
為劑岳大橋感賦
車過荊岳橋
渡口
見弟我在江南岸等你
有一個村莊叫瞿李村
越過長江的橋
揚州慢·荊岳大橋
行走在荊岳大橋上
荊岳大橋
七絕·荊岳大橋
路橋頌
大橋歌
荊岳大橋贊
古風新曲
橋樑與橋樑文化
中國古橋藝術
詠橋名詩佳聯
翰墨書橋
書法1
書法2
書法3
書法4
書法5
書法6
書法7
書法8
書法9
書法10
附錄
長江大橋一覽表
世界十大斜拉橋一覽表
編後記
後記
早在荊岳長江公路大橋開工建設之初,指揮部就相當重視交通文化建設,除了印發簡報、畫冊外,還定期出版反映建設者風采的內刊——《荊岳橋苑》,旨在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為廣大建設者提供施展才華的平台,同時方便社會各界了解荊岳大橋及其建設進程,體味這一宏偉工程建設中的艱辛與自豪、夢想與跨越。值得欣慰的是,這些文化建設活動得到廣大建設者的積極回響,也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好評。
劑岳大橋建設後期,指揮部在組織出版論文、進行科技成果總結的同時,還決定編撰分別反映工程管理和文化建設的兩部圖書。《牽手》是荊岳大橋建設的文化卷。
本書立足文化角度,力求比較全面地反映荊岳大橋及其橋樑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讓讀者對橋樑文化既有系統的了解,增長知識見聞,又能從中領略劑岳大橋建設者的心路歷程和大橋的絢爛美景。這也是編者的初衷和良好願望。
本書在編撰過程中,得到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的高度重視,尤習貴廳長撥冗審閱書稿並作序。指揮部指揮長肖躍文、常務副指揮長陳璋、副指揮長陳浩、紀委書記黃代紅、總工程師裴炳志、總會計師余學斌等均悉心指導編撰工作,並撰文支持。
在徵稿過程中,得到了荊州和岳陽兩市文聯、作協的極大關注;得到了眾多書家和作家的廣泛回響和積極參與;有些資料的收集還得到了長江沿線相關省(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
在審校和編排工作中,《荊江文學》編輯部姜昌軍同志,以及柳瀟、夏循龍、黃曙光、史振東等同志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寶貴的時間。
在此一併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本書選文比較駁雜,加之編者水平有限,在遴稿、審校和編排工作中,難免有欠缺和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序言
劑岳長江公路大橋建設指揮部編撰的《牽手——夢圓荊岳大橋》一書即將付梓。閱讀書稿,這項世界級橋樑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人和事躍然眼前,兩岸民眾的期盼與讚美之情力透紙背,更有蘊含其間的橋樑文化氣息,猶如裊裊琴聲沁人心脾。
荊岳大橋工程2006年12月26日破土動工,廣大建設者克服不良地質條件,特大洪水侵襲,雨雪冰凍災害以及狂風、大霧、暴雨、持續高溫等惡劣天氣影響,於2叭0年12月9日建成通車。這座連線鄂湘兩省的“高低塔斜拉橋世界第一跨”,譜寫了我國橋樑工程建設的新樂章,並將開啟牽手兩湖,共促鄂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紀元。荊岳大橋的建成通車,無論是規模、質量、效益,還是科技創新成果,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我省從橋樑大省邁向橋樑強省的又一標誌。
橋樑不僅是跨越江河的通道,更是一個時代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縮影。從這個意義上說,《牽手》一書則是荊岳大橋建設的延伸和拓展。
《牽手》一書不僅收錄了岳陽、荊州文朋詩友對荊岳大橋的讚美和謳歌,更是收錄了廣大建設者工作、生活的見聞和思索。《牽手》一書所錄作品文體多樣,既有詩、詞、賦、記,亦有散文、小說、報告文學以及書法作品,還收錄有橋樑文化概述和古今名橋賞析等相關說明文章。這部書既有文學的生動性,又有知識的趣味性,充滿藝術的感染力。讀之不僅是一種愉悅,而且給人以啟迪。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學當隨時代,現實生活是文學創作的土壤。作者們立足荊岳大橋建設的大背景,把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的熱忱,對家鄉的讚美,對未來的憧憬,傾注在筆端,汩汩流淌,不絕如縷。可以這樣說,《牽手》是一部展示荊岳大橋建設風采的絢麗的立體畫卷。
這部書采稿範圍相當廣泛,大部分稿件源自大橋的建設者。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宏偉的目標,聚集在偏僻的長江之濱。這裡生活不便,條件艱苦,還要承受常人難以想像的孤寂。他們是荊岳大橋的建設者、見證者和記錄者,其中既有指揮部的領導,也有一線的施工管理人員,他們在繁碌的工作間隙,秉筆記錄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儘管有些文章略顯青澀,但記錄的確是將這項利彌兩湖、惠及八方的“德政工程”建設成為精品工程的心路與歷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正是這一顆顆凝結著汗水和心血的珍珠,才串聯成這部光彩四溢、催人奮進的華章。
此外,指揮部還多次邀請岳陽和荊州的作家們深入建設工地採風。在這些專業和業餘作家們的作品中,他們飽蘸激情,謳歌我們偉大時代的滄桑巨變,他們的筆致切人切事,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監利文聯、作協、書協的作者們對大橋的期盼和建設,有著更深層、更直接的感受。這條橫亘在湘鄂問的天塹,這道阻隔南北的畏途,因為有了荊岳大橋而成為了歷史。一橋連心,從此地不分湖南、湖北。他們感懷過去,嗟嘆生活的艱辛;他們讚美現在,幸福如眼前的美景一般真實;他們展望未來,豪情在胸中涌動。字字句句,傾訴著歷史的厚重;篇篇章章,彰顯著對交通發展的深情。
在這部書中,我們還能了解橋樑文化的內涵,古今中外名橋的基本概況和吟誦橋景的名詩佳聯。這些作品展示了橋樑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對橋樑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雖是選編章節,但編者慧眼獨具,擷取橋樑文化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重要作用和審美情趣,生動地呈現了歷史長河中閃耀著璀璨光芒的一個個片斷,細細讀來,讓人既收穫知識,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
應該說,《牽手》是一座凝聚人心,再塑坦坦通途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