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質現實復原論
- 提出者:德國電影理論家克拉考爾
- 局限性:缺乏電影發展的歷史意識
- 內容:找到的故事和插曲”。
理論簡介,局限性,
理論簡介
因此,“如果電影是一門藝術,那么它便是一門不同於尋常的藝術”,“是唯一能保持其素材的完整性的藝術”。為了達到“復原”的目的,電影只能發揮“紀錄”和“揭示”兩種功能,而排斥一切經過藝術家設計、有明確思想意圖和在故事結構上有頭有尾的影片。純視聽形式的實驗影片也在受排斥之列,因為這種影片“固然傾向於避免講述故事,但它們在這樣做時卻很少考慮電影手段的近親性,它們忽視攝影機面前的現實”,“它們廢除了故事的原則,只是為了樹立藝術的原則,也許這次‘革命’中藝術得到了好處,電影則一無所得”;最“電影化”的形式和內容是“找到的故事和插曲”。
所謂“找到的故事”有三個特徵
1?“它是被發現的,而不是被構想出來的”;
2?“它是自然素材的一個重要的潛在元素,它很少有可能發展成一個獨立自在的整體”;
3?“它可能再現出我們周圍世界中一些典型的偶然事件”。
“插曲”的特點
“通過攝影機的揭示而從生活流中突現出來,繼而又消失在生活流中”。克拉考爾還在人類思想和活動的變遷這一更為廣闊的背景中為這種價值標準尋找理論依據:看電影的意義在於使現代人有可能去經驗物質現實,把注意力從內心世界轉移到生活的外部現象上來,而現代人非常需要這個“轉移”,因為現代人患了“思想空虛症”和“認識抽象症”,唯有電影才有可能幫助人們“通過攝影機從這個世界取得經驗”,使其“從冬眠狀態中,從虛假的不存在狀態中徹底恢復活力”。
局限性
克拉考爾排斥一切藝術家設計的、有明確思想意圖的、在故事結構上有頭有尾的影片,反對文學戲劇和形式主義電影,反對典型化和心理真實。缺乏電影發展的歷史意識,缺乏對電影與現實關係認識的辨證性,這是克拉考爾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