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關鍵技術及系統套用(第2版)

物聯網關鍵技術及系統套用(第2版)

《物聯網關鍵技術及系統套用(第2版)》是2017年12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鴻濤。

基本介紹

  • 書名:物聯網關鍵技術及系統套用(第2版)
  • 作者:張鴻濤
  • ISBN:9787111551249
  • 定價:49元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物聯網關鍵技術及系統套用 第2版》系統地介紹了物聯網的概念、3層架構、實現技術及典型套用,首先討論了物聯網的背景、特點、架構、標準及產業鏈等;其次介紹了感知層技術,包括EPC技術、RFID技術、感測器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等;然後按照匯聚網→接入網→承載網路線展開闡述了物聯網傳輸層技術;接著論述了物聯網套用層技術,包括中間件技術、智慧型技術、大數據、數據挖掘、雲計算、聯網安全架構及策略等;後介紹了物聯網的典型行業套用。

圖書目錄

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緒論
1.1物聯網的定義
1.2物聯網的特點
1.3物聯網的背景
1.4物聯網的現狀
1.5物聯網的基本架構
1.5.1感知層
1.5.2傳輸層
1.5.3套用層
1.6物聯網技術
1.7物聯網標準
1.8物聯網產業鏈
1.9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感知層技術
2.1資源定址與EPC技術
2.1.1EPC技術發展背景
2.1.1.1國際發展情況
2.1.1.2國內發展情況
2.1.2EPC
2.1.2.1EPC規則
2.1.2.2EPC套用舉例
2.2RFID
2.2.1RFID簡介
2.2.1.1RFID系統分類
2.2.1.2RFID發展狀況
2.2.2RFID技術標準
2.2.2.1RFID標準概述
2.2.2.2主要技術標準體系
2.2.3RFID工作原理及特性
2.2.3.1RFID系統工作原理
2.2.3.2RFID工作特性
2.2.4RFID中的關鍵技術
2.2.4.1RFID中的天線技術
2.2.4.2RFID中的防衝突技術和算法
設計
2.2.5RFID的套用標籤
2.3感測器技術
2.3.1感測器工作原理及分類
2.3.2感測器技術發展趨勢
2.3.3感測器的特性
2.4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
2.4.1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組成
2.4.2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通信協定
2.4.3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
2.4.4無線感測器網路面臨的挑戰
2.4.5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關鍵技術
2.4.6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3章傳輸層——匯聚網技術
3.1ZigBee
3.1.1ZigBee技術簡介
3.1.1.1什麼是ZigBee
3.1.1.2ZigBee的產生背景
3.1.1.3ZigBee聯盟
3.1.1.4ZigBee性能分析
3.1.1.5ZigBee與藍牙、IEEE 802.11b
的區別
3.1.2ZigBee網路拓撲結構
3.1.2.1星形網路
3.1.2.2樹狀網路
3.1.2.3網狀網路
3.1.3ZigBee的協定棧
3.1.3.1物理層
3.1.3.2媒體訪問控制層
3.1.3.3網路層
3.1.3.4套用層
3.1.4ZigBee在物聯網中的套用
前景
3.2藍牙
3.2.1藍牙概念
3.2.1.1藍牙技術背景介紹
3.2.1.2藍牙技術的套用前景
3.2.2架構及研究現狀
3.2.2.1底層硬體模組
3.2.2.2中間協定層
3.2.2.3高層套用框架
3.2.3藍牙功能模組
3.2.3.1無線單元
3.2.3.2鏈路控制單元
3.2.3.3鏈路管理和軟體功能
單元
3.2.4關鍵技術點
3.3低功耗藍牙(iBeacon)及藍牙
4.0協定
3.3.1什麼是低功耗藍牙和iBeacon
3.3.2低功耗藍牙如何工作
3.3.3低功耗藍牙協定
3.3.4iBeacon功能
3.3.5低功耗藍牙(iBeacon)的優勢與
劣勢
3.3.6低功耗藍牙的未來走向
3.4UWB
3.4.1UWB的概念
3.4.1.1UWB技術介紹
3.4.1.2UWB的特點
3.4.1.3UWB的套用前景
3.4.2UWB的架構及研究現狀
3.4.2.1UWB無線傳輸系統的基本
模型
3.4.2.2UWB的研究現狀
3.4.3UWB與物聯網結合的關鍵
技術
3.4.4UWB的發展趨勢
3.4.4.1認知超寬頻系統
3.4.4.2基於協作模式的UWB定位
技術
參考文獻
第4章傳輸層——網路接入技術
4.16LoWPAN
4.1.1無線嵌入式設備網路對網路協定
的挑戰
4.1.26LoWPAN的技術優勢
4.1.36LoWPAN的歷史和標準
4.1.46LoWPAN架構
4.1.56LoWPAN協定棧
4.1.66LoWPAN鏈路層
4.1.76LoWPAN定址
4.1.86LoWPAN適配層
4.2M2M接入方法
4.2.1概述
4.2.1.1M2M研究背景
4.2.1.2M2M的概念
4.2.1.3M2M系統在物聯網中的
作用
4.2.1.4M2M業務運營碰到的主要
問題
4.2.2M2M對蜂窩系統的最佳化需求
4.2.2.1增強網路能力
4.2.2.2增強接入能力
4.2.3M2M模型及系統架構
4.2.3.1中國移動M2M模型及系統
架構
4.2.3.2ETSI系統結構圖
4.2.4核心網針對M2M的最佳化
4.2.5M2M的通信管道
4.2.5.1基於蜂窩移動通信
4.2.5.2基於其他無線技術
4.2.6核心網對M2M業務的支持
最佳化
4.2.6.1設備標識資源
4.2.6.2核心網負荷
4.2.6.3核心網安全
4.2.6.4終端管理和計費
4.2.6.5其他方面
4.2.7WMMP通信協定概述
4.2.8M2M技術的發展趨勢
4.2.9M2M套用前景
4.2.9.1視頻監控
4.2.9.2智慧型交通
4.3全IP融合與IPv6以及IPv9
參考文獻
第5章傳輸層——承載網技術
5.1物聯網承載網發展階段
5.2物聯網當前的混同承載
5.2.1物聯網業務對承載網的要求
5.2.23G+WLAN是目前承載物聯網的
較佳模式
5.2.3TDSCDMA為物聯網發展
加速
5.3物聯網未來的區別承載
5.3.1LTE與物聯網
5.3.1.1LTE簡介
5.3.1.2物聯網技術與LTE技術的
結合
5.3.1.3採用LTE技術的物聯網體系
結構
5.3.2LTEA與物聯網
5.3.2.1LTEA簡介
5.3.2.2LTEA的演進
5.3.2.3LTEA與物聯網的結
合——D2D
5.3.3物聯網與光通信技術
5.3.3.1概述
5.3.3.2PON技術
5.4三網融合
5.4.1三網融合綜述
5.4.1.1什麼是三網融合
5.4.1.2三網融合的表現形式
5.4.1.3三網融合的優點
5.4.2三網融合的研究現狀和發展
趨勢
5.4.2.1國外現狀
5.4.2.2國內現狀
5.4.2.3發展趨勢
5.4.3三網融合的網路架構
5.4.4三網融合的技術條件
5.4.4.1數字通信技術
5.4.4.2大容量光纖通信技術
5.4.4.3IP技術
5.4.5電力線通信及四網合
5.4.5.1電力線信道特性分析
5.4.5.2IEEE電力線通信標準
5.4.5.3PLC系統
5.4.5.4PLC技術在物聯網中的套用
案例:智慧型家庭
5.5NGN、NGB、NGI與三網融合
5.5.1三網的現狀、問題和發展
趨勢
5.5.1.1電信網
5.5.1.2有線電視網
5.5.1.3網際網路
5.5.2下一代網路
5.5.2.1NGN的產生
5.5.2.2下一代網路的定義
5.5.2.3NGN特點
5.5.2.4NGN的體系結構
5.5.2.5支撐NGN的關鍵技術
5.5.3下一代廣播電視網
5.5.3.1NGB的架構
5.5.3.2NGB的功能特點
5.5.4下一代網際網路
5.5.4.1下一代網際網路的三個
計畫
5.5.4.2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目標
5.5.5三網融合與物聯網
參考文獻
第6章支撐及套用技術
6.1中間件
6.1.1中間件的概念
6.1.2中間件的發展現狀及分類
6.1.2.1國內外中間件的發展
現狀
6.1.2.2中間件的分類
6.1.3中間件技術在物聯網中的
套用
6.1.3.1RFID中間件
6.1.3.2嵌入式中間件
6.1.3.3數位電視中間件
6.2對象名稱解析服務
6.2.1ONS的體系結構
6.2.2ONS的工作過程
6.2.3ONS的安全分析
6.3實體標記語言
6.3.1PML概述
6.3.2PML的設計
6.3.3PML的套用舉例
6.4物聯網智慧型
6.5物聯網中的大數據分析
6.5.1物聯網與大數據
6.5.2海雲協同模型
6.5.2.1海端實時回響服務請求
6.5.2.2雲端實時回響服務請求
6.5.2.3雲端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服務
請求
6.5.2.4海雲協同模型的協同機制
6.5.2.5海端計算系統
6.5.2.6雲端物聯網大數據管理
系統
6.6雲計算
6.6.1雲計算概述
6.6.2雲計算的特點
6.6.3雲計算的分類
6.6.4雲計算體系結構及其技術
6.6.4.1雲計算體系結構
6.6.4.2雲計算的關鍵技術
6.7物聯網中的數據挖掘
6.7.1物聯網與數據挖掘
6.7.1.1數據挖掘技術簡介
6.7.1.2物聯網中的大數據套用
6.7.2物聯網數據挖掘的關鍵問題
6.7.2.1物聯網系統中數據的特點
6.7.2.2物聯網對數據挖掘的要求
6.7.2.3物聯網環境數據挖掘存在的
挑戰
6.7.3基於雲計算的物聯網數據挖掘
模型
6.7.3.1結構層次
6.7.3.2功能模組
參考文獻
第7章物聯網業務支撐平台
7.1物聯網業務
7.1.1物聯網的業務介紹
7.1.2物聯網的業務分類
7.1.2.1身份相關業務
7.1.2.2信息匯聚型業務
7.1.2.3協同感知型業務
7.1.2.4泛在服務
7.2物聯網業務系統架構
7.2.1基於RFID的套用架構
7.2.2基於感測網路的套用架構
7.2.3基於M2M的套用架構
7.3物聯網業務支撐參考平台
7.3.1業務平台需求分析
7.3.2物聯網業務運營支撐平台方案
舉例
7.3.2.1平台框架
7.3.2.2對外接口設計
7.3.2.3關鍵模組
7.4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業務發展中的
策略
7.4.1廣泛開展產業合作,積極整合
產業鏈資源
7.4.2選取具體行業進行重點突破
7.4.3開展有針對性的部署和差異化
套用服務
7.4.4M2M市場發展策略建議
參考文獻
第8章安全與管理
8.1物聯網的安全體系結構
8.2感知層安全需求和安全策略
8.2.1感知層的安全挑戰和安全
需求
8.2.2感知層的安全策略
8.2.3具體案例:RFID安全問題及
策略
8.2.3.1RFID系統面臨的安全
攻擊
8.2.3.2主要解決策略
8.3傳輸層的安全需求和安全策略
8.3.1傳輸層的安全挑戰和安全
需求
8.3.2傳輸層的安全策略
8.3.3M2M安全問題及策略
8.3.3.1M2M系統安全問題分析
8.3.3.2M2M系統安全措施
8.4套用層的安全需求和安全策略
8.4.1套用層的安全挑戰和安全
需求
8.4.2套用層的安全策略
8.4.3雲計算安全問題
8.4.3.1雲計算安全問題概述
8.4.3.2雲計算套用中存在的安全
問題
8.4.3.3雲計算安全模型介紹
8.4.3.4雲計算中的關鍵安全技術
8.4.3.5雲計算安全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第9章物聯網典型行業套用
9.1物聯網套用的背景及發展趨勢
9.1.1套用背景
9.1.2發展趨勢
9.2O2O室內商場套用
9.2.1概述
9.2.2室內位置服務典型套用
9.2.2.1WiFi室內定位系統
9.2.2.2iBeacon室內定位系統
9.2.2.3O2O商場位置服務
9.2.3室內位置服務平台
9.2.4室內定位技術
9.2.4.1WiFi定位
9.2.4.2iBeacon定位
9.3iBeacon套用——智慧型圖書館
9.3.1智慧型圖書館系統架構
9.3.2定位感測網
9.3.3圖書館LSB位置服務
9.4可穿戴設備
9.4.1可穿戴設備定義
9.4.2可穿戴設備分類
9.4.2.1按照物理形態分類
9.4.2.2按照套用類型分類
9.4.2.3按照通信類型分類
9.4.3可穿戴技術關鍵技術
9.4.3.1感測器技術
9.4.3.2可穿戴計算技術
9.4.4已發布智慧型可穿戴設備
9.4.5可穿戴設備存在的問題及發展
方向
9.5智慧型硬體
9.5.1物聯網在智慧型硬體中的套用
9.5.2智慧型硬體的典型套用
9.5.2.1智慧型手錶簡介
9.5.2.2智慧型電視簡介
9.5.2.3智慧型路由器簡介
9.6車聯網
9.6.1車聯網概述
9.6.1.1車聯網基本概念
9.6.1.2車聯網與物聯網的聯繫
9.6.2自動駕駛與車聯網
9.6.3車聯網關鍵技術
9.7自動駕駛
9.7.1自動駕駛簡介
9.7.2自動駕駛的套用場景
9.7.3Google自動駕駛汽車原理
9.7.4自動駕駛存在的問題
9.8物聯網在醫療保健中的套用
9.8.1醫療保健物聯網套用概述
9.8.2醫療保健物聯網套用方案
9.8.2.1套用模式
9.8.2.2套用前景
9.8.2.3主要參數指標
9.9庫存管理
9.9.1大數據時代雲會計對庫存管理的
影響
9.9.2大數據時代基於雲會計的庫存管
理框架模型構建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