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聲音

物理聲音

物理聲音指由物體振動發生的聲音,聲音在聲源處產生,通過傳輸介質傳播到人耳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理聲音
  • 含義:物體振動發生的聲音
  • 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
  • 類別:聲音
發生與傳播,聲源,傳播,特徵,響度,音調,音色,危害與控制,樂聲,噪聲,控制噪聲,混響,回聲,聲能,

發生與傳播

聲源

物理中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傳播

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這個介質可以是空氣,水,固體.當然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剛才提到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聲的,在物理學中,物體振動的次數與所用時間的比叫做赫茲。
聲音在空氣中(15°)的傳播為340米/秒.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是固體>液體>氣體,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物理中,音調指樂音的發聲物體所震動的頻率,用白話說就是聲音的高低,響度指聲音響度的大小,由振幅決定.音色指聲音的特色,要區分開.
1、空氣傳聲:由空氣震動引起人耳鼓膜震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神經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息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能聽到聲音了。此過程非常嚴密,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失聰。
2、骨傳聲: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做骨傳聲。

特徵

響度

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大小。物體在振動時時,偏離原來的位置的最大的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跟聲源的振幅有關,也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為:減小聲音的發散。

音調

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用f表示,單位為赫茲(Hz)。一般情況下,人的耳朵最大聽覺範圍是20Hz-----20000Hz的聲音(聽力好的人能達到這個範圍、一般人達不到)我們把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音波(海豚、蝙蝠)。人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間的聲音.人能夠發出64 Hz—1300Hz的聲。它們都超出了人耳的聽覺範圍。
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聲源頻率的快慢通常都與其結構有關。

音色

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來辨別樂器、人、動物或其它發聲體。

危害與控制

樂聲

物體有規則地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且悠揚,悅耳。

噪聲

從物理的角度來講,噪聲是指物體無規則地振動時發出的雜亂無章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噪聲是指妨礙人們的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一級人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控制噪聲

當代社會的五大污染:水、音、光、氣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便是五大污染的其中一種。
人們以分貝為單位來表示聲音的強弱,符號為dB。
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持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控制和減弱噪聲的方法:聲源處(改變、減少或停止聲源的振動)、傳播過程中(隔音、吸音或消音)、人耳處(耳塞)等。

混響

有時,我們站在山谷高呼,會聽到我們的回聲,是因為聲音在傳播色過程中,遇到山這樣的障礙,會反彈回來,再次被我們聽到.兩種聲音傳到我們的耳朵里的時差越小,我們就越不容易區分開.當聲源停止振動後,聲音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叫做延遲.

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的現象.
聽到回聲的條件:發生體距離障礙物17m以上\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

聲能

自然界中,有光能,水能,生活中有機械能,電能,其實聲也有能量.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物體,敲擊其中一個物體,另一個物體也會振動發聲,這種現象叫做共鳴.聲音傳播是帶動了另一個物體的振動,說明聲音也有能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