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感視域下的中式設計視覺現代性

物感視域下的中式設計視覺現代性

《物感視域下的中式設計視覺現代性》是一本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瀚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感視域下的中式設計視覺現代性
  • 作者:張瀚文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9月1日
  • 頁數:232 頁
  • 定價:6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237582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物感視域下的中式設計視覺現代性》從物感趨向的視角進行探討,主要圍繞現代設計物視覺層面的“物感凸顯”現象及其內涵展開。全書思路可分為“中式設計的現代性問題剖析”“視覺現代性的生成考察:物感的出場”“視覺現代性的中國式特色:中式物感的內涵”“中式新興設計的湧現:傳統物感的現代性轉化實踐”“進入後現代的中式設計及其展望”五個主要部分。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001
二、相關視域的打量 009
三、主體內容與框架 016
參考文獻 020
第一章中式設計的視覺現代性遭遇:歷程與困境 021
第一節 中式設計的失落現狀 021
第二節 中式設計的視覺現代性歷程 024
一、近代化轉型的民族設計浪潮(1840~1948年) 025
二、實用價值為導向的新探索(1949~1979年) 029
三、西方現代設計體系移植下的大發展(1980年至今) 030
參考文獻 032
第二章視覺現代性的生成基礎:物感的出場 033
第一節 視覺現代性的誕生:從物的意義宰制到物解放 033
一、意義宰制的終結:現代性意識與設計 034
二、視覺現代性的生成:物感與現代設計 037
三、消費社會的物感追求:視覺現代性的消費動員效力 042
第二節 視覺現代性之於設計物的生成結構形態 045
一、設計物的價值構成:功能、形式、意義 046
二、視覺現代性的生成結構形態:物感凸顯 055
第三節 平行視野下的佐證:經由藝術打量視覺現代性 057
一、藝術與設計的物性還原總趨勢 057
二、經由藝術論爭佐證視覺現代性的物感追求 064
第四節 物感的哲學內涵:世界感當中的原初性遭遇 068
一、海德格爾的物之追問 069
二、世界感當中的物感 073
參考文獻 076
第三章中式視覺現代性的生成依據:物感的民族性內涵 080
第一節 現代性視覺中的物感補充:中式物感的出場 080
一、現代性危機下的中國式方案 080
二、中式物感與視覺現代性的結合方式 084
第二節 中國式造物的類型及其美學傳統 089
一、中國傳統造物的“居間性”類型 089
二、東方傳統美學對物性美的理解 091
第三節 東西方比較視野下的視覺現代性探源 096
一、東西方視覺審美特質的探源 096
二、東西方視覺現代性的呈現形式對比 099
第四節 傳統物感作為中式視覺現代性的生成基礎 102
一、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物感及其美相 102
二、中國傳統藝術的物感創生方式 110
三、傳統物感的視覺現代性潛質 113
參考文獻 117
第四章中式視覺現代性的生成考察:傳統物感的現代轉化 119
第一節 平面媒介的視覺新感性創造 120
一、回歸平面媒介性的中國式物感凸顯 120
二、“初發芙蓉”取向的時代新感性 122
三、“錯采鏤金”取向的時代新感性 130
第二節 器物設計中的傳統物感轉化 135
一、立足“非遺”工藝的時尚轉化 135
二、源自地域文化的審美創造 138
三、朝向當代藝術的“陌生感”開啟 142
四、基於自然質料的物性美直呈 145
第三節 空間設計中的視覺現代性生成 149
一、空間設計中的物感層次構成 149
二、棲居詩意:空間設計中的自然物感凸顯 151
三、時間感:空間設計中的東方哲學感呈現 156
四、世界感:中式建築設計的空間精神營構 161
參考文獻 169
第五章中式設計視覺現代性的當代推進:消費社會下的反思與展望 171
第一節 中式設計面臨的當代語境 171
一、日常生活審美化與生產美學 171
二、視覺現代性與物符碼攀升運動 175
三、後現代社會的解分化趨勢 178
第二節 中式設計視覺現代性的理論邏輯與展開層次 180
一、理論邏輯的總體性梳理 180
二、設計倫理層:中國式生活智慧的凝結 184
三、視覺審美層:生產美學驅動的中式審美設計 191
四、意義引申層:物感價值的多維度融入 195
第三節 中式設計視覺現代性的當代開啟路徑 198
一、舊物感的重啟:傳統工藝的現代轉化 200
二、詩性物感的多元呈現:傳統藝術的時代融入 202
三、文化設計的創新:本土文化驅動的新感性設計 205
四、朝向新奇物的突進:當代藝術的“陌生感”啟示 207
五、現代媒介的寫意化:科技物的詩意營造 209
第四節 中式設計視覺現代性的當代展望 212
一、對中國設計價值共同體建設的推進意義 212
二、對中國文化產業的啟示意義 215
三、“現代性危機”下的審美救贖意義 217
參考文獻 220
結語 223
後記 231

作者簡介

張瀚文,西華大學講師,獲四川大學博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