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黃耆

牧場黃耆

牧場黃耆(學名:Astragalus pastorius Tsai)為豆科黃芪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四川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000米至3,4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江岸、草坡及路旁開闊牧場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牧場黃耆
  • 拉丁學名:Astragalus pastorius Tsa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豆目
  • 亞目:薔薇亞目 Rosineae
  • 豆科
  • 亞科:蝶形花亞科 Papilionoideae
  • :山羊豆族 TRIB. Galegeae
  • 黃芪屬
  • 亞屬:簇毛亞屬 Subgen. Pogonophace
  • :牧場黃耆
  • :膨果組 Sect. Bibracteola
  • 雙小苞系 Ser. Bibracteolati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

形態特徵

莖外傾或平鋪,長15-30厘米,近無毛。
羽狀複葉有7-11片小葉,長達9厘米;葉柄長1-1.5厘米;托葉三角狀或寬卵形,長4-7毫米,漸尖,疏被黑色緣毛;小葉互生,橢圓狀長圓形,長12-25 (35) 毫米,寬6-8毫米,先端鈍,有短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伏貼毛;小葉柄長1-2毫米,連同葉軸疏被黑色毛或近無毛。
總狀花序生7-9花,呈傘形花序式,疏被黑色毛或近無毛;總花梗長10-12厘米,較葉長;苞片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7(9)毫米,上面無毛,或近無毛,下面略具毛;花梗長約2毫米,密被黑色毛;小苞片線形,長1-2毫米,稍具毛;花萼鐘狀,被褐色毛,萼筒長3-4毫米,萼齒三角狀披針形,長2-3毫米;花冠青紫色,旗瓣長15-16毫米,寬10-11毫米,瓣片近圓形,長8.5-9毫米,先端微缺,基部突然收狹,瓣柄長約3毫米,翼瓣長11-12毫米,瓣片狹長圓形,長8.5-9毫米,寬2.5-3.5毫米,先端鈍圓,瓣柄長3.5-4毫米,龍骨瓣長13-13.5毫米,瓣片近倒卵形,長8.5-9毫米,寬4-5毫米,瓣柄長3.5-5毫米;子房有柄,被短柔毛,柄長2.5-3毫米,柱頭被簇毛。
莢果膨脹,橢圓形,長2-2.5厘米,寬6-7毫米,先端尖喙狀,具網脈,疏被褐色短毛,假2室,含多顆種子,果頸很短。
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0-3400米的江岸、草坡和路旁開闊牧場上。

分布範圍

產自四川西南部(木里)、雲南西北部(中甸、麗江)。模式標本采自雲南中甸。

變種

線苞黃耆(變種)(植物研究)圖版24:9-18
var. linearibracteatus K. T. Fu in Bull. Bot. Res. 2 (1): 129. 1982.——Aprattii Simps. var. multiflorus K. T. Fu, op. cit. 126.——A. prattii Simps. var. pastorioides K. T. Fu, op. cit. 127. ——A. passortus auct. non Tsai et Yu: Ni et P. C. Li, 西藏植物志2: 815. 1985.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苞片線形或披針狀線形,近膜質,下面被毛並具緣毛;小葉7-13片。
產四川西南部(康定、理塘、稻城、鄉城、木里)、西藏東部(江達、昌都、察雅、左貢、波密、芒康、加查)。生於海拔2800-4200米的草地、林緣、林下和陰濕場所。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木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