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開闢天地
西安區水泥國小原址是1938年日本人在“牡丹江水泥工場”設立的國小。1953年恢復建廠時同時籌建了“牡丹江水泥子弟國小”,隸屬於牡丹江水泥廠的領導。學校創立之初,校舍就選在日本人建的國小校舍上,它是一座500多平方米的平房。校名定為牡丹江水泥廠子弟國小。
發展成長
建校之初,校型定為六個年級六個班,建校當年調入9名教師,和一名工友,招收學生200人。開設了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正常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逐漸建立。
1957年牡丹江水泥廠的規模迅速擴大,人數不斷增多。學校根據需要,增設了國中部。
1960年,校長因公調離。當時,校舍簡陋,教學設備匱乏,但全體師生以校為家,一邊投入緊張的教學之中,一邊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積極參與建校勞動,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辦學規模逐漸擴大到在每個年級四個班的基礎上,也出現了八個班,教育教學質量逐步上升,學校的社會聲譽不斷提高。
文革風雲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學校遭到嚴重破壞,學校校長及一部分教師受到迫害,隨後停止招生。
1967年3月,恢復招生。收八、九年級學生各四個班。1971年9月,組建了高中部。
十年動亂期間,廣大教師身處逆境之中,時刻牢記教師的職責,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為己任,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抵制來自“左”的方面的干擾,不計個人得失,忍辱負重,始終堅守在教育教學的崗位上,辛勤工作,無怨無悔,以熱愛學生的滿腔熱忱,不避風險,盡最大的努力上好文化課,開展了一部分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校期間學有所得,也使學校建立了最基本的教育教學秩序。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教育戰線開始撥亂反正,學校逐漸恢復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學校整體工作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並適時將學校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以教學為中心上來。
改革春風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學校抓住歷史轉折的發展機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端正了辦學思路,明確了辦學目標。
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學校在學校建設、學校管理、教育教學諸方面大膽探索,不斷進取;德育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教學工作常抓不懈,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歷年升學考試屢創佳績,位於牡丹江企辦校各個學校前一二名次;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各種競賽頻頻獲獎;學校整體辦學水平不斷上升,音樂課體育課被評為市級優質課,語文學科獲得市級學科帶頭人獎,市級十佳課。辦家長滿意的教育,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發展的理念日益清晰。學校工作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牡丹江水泥廠子弟學校連年被評為牡丹江水泥廠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省級冰上基地示範學校。
從1990年開始,學校經常接受來自本市、外市各學校觀摩,並受到聽課領導和老師的好評。教師們自製的學具獲得企辦校教委的高度評價,並經常參加牡丹江市教育學院的競賽,學校在牡丹江市經常參加了數學、語文、體育、音樂、自然、校本的公開課,獲得牡丹江市級優質課多節,省市級以上優秀論文多篇。1996年小升國中考試喜傳捷報,升學率百分百!取得了歷史性突破。1991年至今年年學校被評為牡丹江市文明單位、牡丹江市教師繼續教育先進單位;數年來,學校全體教師參加牡丹江水泥廠暨牡丹江國企國慶節大合唱蟬聯第一。社會聲望極高,聞名牡丹江市。
校舍改造
1998年,由牡丹江水泥集團出資重新翻蓋了新校舍,一座四層教學樓拔地而起。校園按功能劃分為教學區、學生運動區、休閒區、腳踏車機車存放區(棚廈式)。實施校園環境藝術化工程,綠化美化校園,寓教於美;繼續進行學校信息化工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
體制變革
2008年,牡丹江水泥廠子弟國小劃歸到西安區教育局領導。更名為“西安區水泥國小”。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設有18個教學班,擁有學生近1000名,擁有一支作風頑強、德才兼備、淡泊名利、刻苦勤奮、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至2010年11月底,教職員工60人,具有大學本科學的20人,具有大學專科學歷的38人。專任教師中學高級一人,國小高級51人,國小一級8人。有牡丹江市級優秀教師41人,黑龍江省級優秀教師2人,國家級優秀教師1人。牡丹江市級骨幹教師23人。近幾年來,教師撰寫的教學論文獲得國家級一等獎的1人、省、市級一、二等獎的50餘篇,在各種刊物發表的10餘篇,獲得市級以上優質課15節。
校園環境
公路旁,山腳下,屹立著一所環境優美的學校。學校占地面積288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7700餘平方米。東西各設有一個大門,國小於南,中學於北。校舍是一座4層高的建築,內部多功能教室等設施齊全,每班配有一台液晶電視,供教學使用。樓前花壇中群芳爭艷,樓後勞動實踐基地碩果纍纍。西側籃球場上喝彩不斷,東側林蔭小路笑語連連。優美的校園環境使這裡的每一位師生都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遠程教育
信息化教育資源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農遠工程帶來的教育資源為水泥國小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契機。我校為用好用活農遠設備和資源,把農遠套用和推進教育信息化有機結合,在班班通的基礎上,為方便教師操作和使用,給每個班級配備了顯示器。
水泥國小借農遠資源推進教育信息化,以提高教育技術能力和教學質量為目的,在日常使用中,學校派專人管理,精心維護,大力投入,使我校農遠工作取得了實效。另外,還採取多種措施,為廣大教師提供更多的資源,讓教師把農遠設備、資源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使這一工程真正有效地在教師教學實踐中發揮作用。
地圖信息
地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溫春鎮第二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