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保阿琮

牟保阿琮

牟保阿琮,摩娑詔君主,約活躍於南宋末年。相傳他是納西族東巴文的發明者。

基本介紹

  • 本名:牟保阿琮
  • 所處時代:南宋末年
  • 民族族群納西族
  • 出生地:麗江郡
  • 主要作品:梵字崖
  • 主要成就:創製了東巴文字
  • 養父:牟樂牟保
  • 父親:爺爺
  • 職業:摩娑詔君主
  • 兒子:阿琮阿良(又稱麥良)
人物介紹,傳奇事跡,

人物介紹

根據《木氏宦譜》的記載,牟保阿琮是蒙古族人爺爺的兒子。爺爺來到摩娑詔後,受到君主牟樂牟保的器重;因牟樂牟保無子,遂收爺爺的兒子牟保阿琮為養子。牟樂牟保死後,由牟保阿琮嗣位。
相傳牟保阿琮在七歲的時候無師自通能夠識字。長大以後,又熟知周邊各部族的語言,熟悉諸子百家之書,因此人們認為他有神通。牟保阿琮參照梵文字母創製了東巴文字。在麗江白沙街西邊岩腳村梵字崖上至今仍保存有牟保阿琮所刻的字。
相傳有一次牟保阿琮在玉龍雪山喝了一盆清水後便通曉鳥獸之語。這件事傳到大理國王段祥興的耳邊,段祥興請牟保阿琮到大理測試後,果然分毫不差,因此受到段祥興的器重。牟保阿琮向段祥興準確地預言了十年之後蒙古滅大理的事。
牟保阿琮在位期間,摩娑詔各部之間互相征戰,但最後都被牟保阿琮感化,共推其為主。善闡國(昆明)、烏斯藏等地的酋長亦尊其聖人。
牟保阿琮娶阿室秋為妻,生阿琮阿良。死後,由阿琮阿良嗣位。

傳奇事跡

一是創製文字。在《木氏宦譜》中記載,牟保呵琮“生七歲,不學而識文字’,長大成人後,“旁通百蠻各家諸書,以為神通之說”,“且制本方文字’。他不學而識的文字,當是東巴象形文字,從小耳儒目染;一看圖形便可知是什麼意思。至於他創製的本方文字,一般認為是東巴文中的標音字格巴文。在麗江白沙街西邊岩腳村後山崖上,刻留有一篇“阿綜墨跡”,後人稱為“梵字崖”,但尚未考證出為何種文字。懸崖上仔細辨認,於已漫憾的字跡中,發現一些字與形成於7世紀的天城體梵文字母相似,大概牟保阿琮確能使用梵文。在格巴文中,表示“黑”。“白”的兩個字,據筆者看,與梵文字母中的兩個字母極其相似,牟保阿琮根據梵文字母自製出一些格巴文字,是有可能的。
二是與大理國段氏的交往。據《木氏宦譜》載,牟保阿琮有一次到玉龍山上,看見一個石盎中的水清澈如玉,上前喝了幾口。到林子裡,忽然聽懂了鳥語,人們都很驚異。這名聲傳到大理國,段王下相信,就派人來請他去試一試。試時,恰好有幾隻烏鴉邊飛邊叫,段王問阿琮:“烏鴉在說什麼?”阿瓊說:‘烏鴉說山後有一匹馬死了,快去吃馬肉。”段王派人去看,果然如此。後來又有兩隻斑鳩咕咕對語,段王又問:“斑鳩在說什麼?”阿瓊說:“一隻斑鳩說,前坡養麥熟了,可以去吃了;另一隻斑鳩說,不能去,坡頭柏樹上有一窩老鷹。’段王又派人去查看,跟阿琮說的一模一樣。於是,段工對牟保阿琮功禮甚敬”,而且“每往厚贈’。
三是被推為“尊主”。據收藏於北嶽廟中一份手寫的禱辭序言中說,從西邊加寬地來了三兄弟,住在玉龍雪山上,老三就是三朵(納西保護神)。三朵託夢給阿琮說:“我從北方來助你,你是正直的南方人,我有讓你的王國富強的願望,你切勿三心二意。”說完化成一隻白蜃消逝了。此後,每到阿琮征戰時,總有一個白色勇將相助,打勝仗後又看不見了。阿琮去雪山上打獵,看見白鹿,就追過去,白鹿在一塊大白石後消逝了,獵犬圍著白石吠。阿琮去抱大白石,輕如一片樹葉,就把它背下山來,到山下一放,又重如千斤,以為是三朵神靈所在,就建廟祭7巳此後,牟保阿琮所向無敵,摩舉各部落都覺得他能“惟誠服從”,“敦德化人”,一致擁戴他為“尊主”。連”善闡(昆明)國、烏斯藏等界’,都稱他為“生知聖人”。
從這些零星記載傳說,可以推斷牟保阿棟是宋代麗江較有作為的一代摩舉詔王。阿琮之後,傳位給他的兒子阿琮阿良(又稱麥良)。
阿琮阿琮是宋元之交的麗江王。宋理宗寶信元年(1253),元憲宗派御弟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南征大理國,途經麗江,阿良到江口相迎,元軍駐紮麗江城,阿良在詔城裡招待忽必烈。後來,阿良跟從忽必烈征大理,攻克大理後,忽必烈讓阿良“還鎮摩裟詔”,而且“賜地名曰麗江郡”。到宋末忽必烈賜名“麗江郡”後,開始出現“麗江”字樣,則同時當有“麗江城” 的說法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