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日記

牛棚日記

《牛棚日記》是我國劇作家、小說家陳白塵在文革期間寫下來的日記,所記日期從1966年9月10日起,至1972年2月29日止。這些日記是文革時期中國知識分子心靈的秘史,它記載了知識分子的悲歡與民族命運的焦灼。正如作者所說,它“幾乎可以視作為一部中國作家協會的‘文革簡史’,是不可多得的史料”。1995年,該書在三聯書店范用先生的努力下出版後,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圖書詳情,內容簡介,《牛棚日記》前言,名人逸事,

作者簡介

陳白塵,原名陳征鴻,又名陳斐,中國劇作家、小說家,江蘇淮陰人。1908年3月2日出生,1994年5月28日凌晨因病去世。青年時代在上海求學,1930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從事戲劇活動,曾參加南國、摩登等劇社。後回家鄉從事革命活動,1932年7月任共青團淮鹽特委秘書,後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在獄中創作了一些短篇小說和獨幕劇。1935年出獄後在上海從事文學創作。抗戰開始後,在各地堅持進步的戲劇活動,創作了大量劇本,代表作有《亂世男女》、《結婚進行曲》、《歲寒圖》,《升官圖》等。解放後參加創作了電影劇本《宋景詩》和《魯迅傳》等。

圖書詳情

字數:109千字
定價:8.80元
ISBN:7-108-00795-9

內容簡介

1966年初我由北京中國作家協會貶至江蘇省文聯。數月後“文化大革命”起,不待省文聯的民眾揪斗,中國作協即已派人來將我“押解”回京,時為9月11日。從這天開始,整整七個年頭,我被半幽禁在“牛棚”之中,每逢夜深人靜時,便偷偷地寫下最簡單的日記,以記錄這個“偉大”的時代,數年來從未中斷過。

《牛棚日記》前言

1966年初我由北京中國作家協會貶至江蘇省文聯。數月後“文化大革命”起,不待省文聯的民眾揪斗,中國作協即已派人來將我“押解”回京,時為9月11日。從這天開始,整整七個年頭,我被半幽禁在“牛棚”之中,每逢夜深人靜時,便偷偷地寫下最簡單的日記,以記錄這個“偉大”的時代,數年來從未中斷過。1973年我終因心臟病發而被恩準回寧治療,也說不清是為了什麼,就在那段隱姓埋名的日子裡,我又翻出了這些曾經冒著危險而寫下來的日記,且珍惜地將它們一一整理成篇,共得十餘冊。
去年大女兒陳虹翻找書櫥,發現了這摞年久發黃的日記本,如獲至寶。她摘錄出自赴京之日起至1972年春初次回南京探親為止的這一部分內容,題為《牛棚日記》,建議發表。她堅持說,應該讓後人看看中國的作家們在“文革”之中的悲慘遭遇,更何況它幾乎可以視作為一部中國作家協會的“文革簡史”,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然而雜誌社卻因稿件擁擠,尚不知何時才能與讀者見面。我老矣,已是風燭殘年,為此不能不預先寫下這簡短的前言,作為說明,以備日記發表之日刊於篇首。
1994年1月28日於南京

名人逸事

范用為《牛棚日記》的出版給董秀玉的信(1994年9月24日):
作者陳白塵,是我的恩師(當我尚是十四歲的童子,幼稚無知,正逢父喪,陳老師視我如子弟,愛護倍加,循循善誘,啟蒙文學)。所記內容,自文革初起,被揪斗關牛棚服苦役,到發配幹校,因病準假回南京止。其可貴之處,在於雖蒙受污辱,殘酷鬥爭無已,仍能偷偷地逐日記錄其親歷及所見所聞,信實可靠,無一字無來歷,實際上是中國作家協會文革史,許多著名作家都在其中。“作家”是最受人們尊重的知識分子,竟然在“四人幫”的導演下,演出了如此異常醜劇、笑劇。白塵先生不同於楊絳先生,文風自成一家,亦負有盛名……
《牛棚日記》約十萬字,可按《幹校六記》的式樣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