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趕快從田地里上來

《父親,趕快從田地里上來》是美國詩人瓦爾特·惠特曼創作詩歌,寫於美國南北戰爭期間。

詩歌描寫一位受傷或已陣亡士兵的母親,閱讀由別人代筆的家信的情形,這些詩行讓人們看到強烈的個人主義姿態。詩人憑藉戲劇獨白和自己的描述之間的動態關係建構全詩的視角。戲劇獨白表現在作品中的女兒,即士兵的妹妹,她首先喊出“我們的彼得”。而詩人在這首詩中既描寫了廣闊的天空和田野,也突出了人的各種感官印象——葡萄和蕎麥的香味,蜜蜂嗡嗡飛舞的聲音。然後,作者筆鋒一轉, 再次回到家信上,刻畫了母親看到那封信中兒子的姓名和陌生人的字跡時的心理活動。此時,母親的處境、詩人的處境、讀者的處境綜合在一起。 突然,詩歌採用旁觀者的語氣,作者的視角從自然風景延伸到抽象領域中超感覺的範疇。同時,言說者深入到母親的心理——她蒼白的臉龐代表了之後許許多多正處於死亡邊緣以及已經死去的人們的蒼白臉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父親,趕快從田地里上來
  • 作者:瓦爾特·惠特曼
  • 創作年代:19世紀60年代
  • 出處:《草葉集》第四版
  • 作品體裁:詩歌
  • 作品別名:父親,從田地里走上來吧、從田地里回來呀,爸爸
  • 外文名:Come Up from the Fields Father
作品原文,中文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徵,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Come Up from the Fields Father
Come up from the fields, father, here's a letter from our Pete,
And come to the front door, mother,here's a letter from thy dear son.
Lo, 'tis autumn,
Lo, where the trees, deeper green, yellower and redder,
Cool and sweeten Ohio's villages, with leaves fluttering in the moderate wind,
Where apples ripe in the orchards hang, and grapes on the trellis'd vines,
(Smell you the smell of the grapes on the vines?
Smell you the buckwheat, where the bees were lately buzzing?)
Above all, lo, the sky, so calm, so transparent after the rain, and with wondrous clouds,
Below, too, all calm, all vital and beautiful-and the farm prospers well.
Down in the fields all prospers well,
But now from the fields come, father,come at the daughter's cal,
And come to the entry, mother,to the front door come, right away.
Fast as she can she hurries,something ominous-her steps trembling,
She does not tarry to smoothe her hair, nor adjust her cap.
Open the envelope quickly,
O this is not our son's writing, yet his name is sign'd,
O a strange hand writes for our dear son,O stricken mother's soul!
All swims before her eyes,flashes with black,she catches the main words only,
Sentences broken,gunshot wound in the breast, cavalry skirmish, taken to hospital,
At present low, but will soon be better.
Ah, now, the single figure to me,
Amid all teeming and wealthy Ohio, with all its cities and farms,
Sickly white in the face, and dull in the head, very faint,
By the jamb of a door leans.
Grieve not so, dear mother, (the just-grown daughter speaks through her sobs,
The little sisters huddle around, speechless and dismay'd,)
See, dearest mother, the letter says Pete will soon be better.
Alas, poor boy, he will never be better, (nor may-be needs to be better, that brave and simple soul,)
While they stand at home at the door, he is dead already,
The only son is dead.
But the mother needs to be bette,
She, with thin form, presently drest in black,
By day her meals untouch'd-then at night fitfully sleeping, often waking,
In the midnight waking, weeping, longing with one deep longing,
O that she might withdraw unnoticed-silent from life, escape and withdraw,
To follow, to seek, to be with her dear dead son.

中文譯文

父親,趕快從田地里上來
父親,趕快從田地里上來,這是我們的彼得寄來的一封信,
母親,趕快到前門來,這是你的親愛的兒子寄來的一封信。
看哪,季節正當秋天,
看哪,那裡的樹變得更綠,更黃,更紅了,
它在和風中搖盪著的樹葉,使俄亥俄的村落更顯得清涼、美妙,
那裡果樹園中掛著成熟的蘋果,藤蔓上葡萄累累,
(你嗅到藤蔓上的葡萄的香味了么?
你嗅到近來有蜜蜂在那裡嗡鳴著的蕎麥了么?)
在一切上面,看哪,而後的天空是這樣地寧靜、明澈,點綴著奇妙的雲彩,
在下面也一樣,一切都很寧靜,一切都生氣勃勃,美麗無比,農莊也很興旺。
田地里的一切也長得很茂盛。
現在父親從田地里來了,因女兒的叫喚回來了,
母親也來到了大門口,馬上來到了前門。
她以最大的速度趕來,某種不祥的預感已使她步履歪斜,
她來不及梳掠她的亂髮,整理她的帽子,
趕快撕開信封,
啊,這不是我們的兒子的筆跡,但卻又有著他的署名,
啊,是一隻陌生的手替我們的親愛的兒子寫的,
啊,被震擊的母親的靈魂!
眼睛發黑,一切在她的眼前浮動,她只看到重要的字,
零碎的語句,“胸前受槍彈,”“騎兵散兵戰,”“運到醫院,”
“眼下人很虛弱,”“但不久就會好轉。”
啊,雖然俄亥俄人口眾多而富庶,有著很多城市和鄉村,
但現在我只看見這一個人,
面色慘白、頭腦遲鈍、四肢無力,
斜倚著門柱。
“別這樣傷心,親愛的母親,”(剛剛長成的女兒哽咽地說,
小妹妹們默不作聲地帶著驚愕的神色擁擠在周圍,)
“看吧,親愛的母親,信上說著彼得不久就會好轉。”
啊,可憐的孩子,他永不會好轉了,(也許用不著好轉了,那個勇敢而單純的靈魂!)
當他們站立在家門口的時候,他已經死了,
這唯一的兒子已經死了。
但母親卻需要能好轉,
她瘦弱的身體很快穿上了黑衣,
白天不吃飯,晚上睡不安寧,常常驚醒,
夜半醒著,低泣著,她只有一個渴切的願望——
啊,她願能靜悄悄地從人世引退,靜靜地跳開生命自行引退,
去追隨,去尋覓親愛的已死的兒子,去和他在一起。
李野光譯)

創作背景

《父親,趕快從田地里上來》是一首反映美國內戰題材的詩歌。美國內戰就其實質而言,是美國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生產關係同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生產關係之間的一場戰爭。為了對抗北方的反蓄奴制,從1860年至1861年1月,在美國南部共有七個州脫離聯邦,南北雙方的矛盾激化可謂達至沸點,美國南北戰爭於1861年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惠特曼熱情謳歌這一場解放奴隸的戰爭,其創作進入了新的時期。他在戰爭期間寫的詩收入《草葉集》第四版,《父親,趕快從田地里上來》是其中一篇。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為民主主義者的惠特曼,以詩歌為武器鼓舞北方士兵嚴厲打擊南方蓄奴制,歌頌人民為推翻罪惡的蓄奴制而進行的偉大鬥爭。但作為民主主義者的惠特曼還有人道主義的同情的一面,因為戰爭畢竟會帶來人的生命的死亡,所以他對戰爭也抱有憎惡的態度。戰爭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損失、破壞,戰爭會給人民帶來心靈上的痛苦。儘管有時戰爭似乎不可避免,但戰爭畢竟不是解決問題、矛盾的唯一方法,因戰爭的惡果畢竟是巨大的。《父親,趕快從田地里上來》就是一首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損傷、痛苦的詩。
該詩中沒有惠特曼其他內戰詩里所昂揚著的戰鬥激情,有的是參戰戰士的父母和姐妹們的哀傷,特別是母親內心所經歷的戰慄、驚悸、傷痛和哀戚。戰士彼特參戰了,他的家人們於一個天氣明朗、果園飄香的秋日突然接至兒子已戰死的噩耗,儘管來信上以安慰的語氣說彼特重傷、病情危重,不久會康復,母親以一顆敏感的心靈仍感覺到她心愛的兒子已不在人間了。該詩以感人的描述給人們昭示了戰爭的殘酷。

藝術特徵

感情抒發
該詩注重人的感情的自由抒發。在詩的第二節,詩人對大自然展示出強烈的喜愛。詩人以浪漫主義的筆墨給人們描繪了一幅流彩飛韻的秋日喜人的景象。秋天的雨後,天高氣爽,天朗氣清,俄亥俄州的村莊裡,林木蔥蘢,樹葉紅、黃、綠相間,五彩繽紛,層林盡染,葉片隨著金風翩翩起舞。果園裡碩果纍纍,果香撲鼻。蕎麥散發出誘人的馨香,引來蜜蜂嗡嗡飛旋。大地上的一切,安詳、寧靜、美麗。農場一派繁盛的秋日景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詩人對大自然充沛的浪漫主義情愫在此像高山飛瀑一般直瀉而下。在接下來的幾節詩中,詩人又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母親對兒子的無限擔憂、無限思念的感情。母親的那份感情是那么真摯、那么深邃。透過詩人的描寫,在詩歌的末尾似能窺見母親那無限悲涼、充滿絕望的心境。詩人對大自然的描寫,對人的感情、心理活動的刻畫形象傳神,它顯示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審美意趣、審美情感。對大自然的喜愛、對人內心世界的關注、對人感情抒發的注重是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特徵。
詩歌語言簡單明白,語調是口語性的,但表達的感情內容則十分感人。詩人讓一種深刻的悲劇性的情感內容在簡易的語言中緩緩地流淌,用的語調又是易於被大家理解的口語性的,這樣,那震撼人心,讓人撕心裂肺的情感內容便慢慢地通過詩人娓娓道來的敘述注入讀者的心裡。悲的是詩中母親的失子之悲,憤的是戰爭的殘酷。詩人的這種創作手法既能緊緊地抓住讀者的心,又能有效地烘托詩的主題。
心理描寫
該詩是一首典型的自由詩,詩行長短不一。該首自由詩吸取了小說、散文創作的一些特徵,主要表現在人物心理的刻畫上。一般詩歌在寫人方面用筆是簡約的,如果是涉及人物的心理描寫,那用詞是精煉的,有時只是一至兩個詞語,或一兩句詩行表達一下,詩中人物細緻、複雜的心理變化需要讀者根據詩中的點睛之筆加以開發、想像和創造。但惠特曼的這首詩卻以大量的筆墨來描寫人物的心理變化,這在詩歌中是罕見的。全詩共十節,其中有六節(第四、五、六、八、九、十節)是直接細緻的心理描寫,還有兩節(第三、七節)是間接的心理描寫,其中第三節,母親立刻走到前門口,這裡暗含著母親焦急、擔憂的心理活動;第七節,女兒們勸母親不要悲傷難過,這裡以女兒的勸說顯示出母親的情緒。這些間接的心理描寫同直接的心理描寫成功地再現出母親對兒子的思念之情。
該詩對母親內心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細膩。兒子是母親的心靈的維繫,兒行千里母擔憂,儘管他外出參戰了,但母親的一顆心無時無刻不懸掛在他的身上,兒子的冷暖溫飽是母親的牽掛,兒子的平安與否是母親最大的關心。一聽到女兒的呼叫,母親便立刻來到前門。孩子參加的是戰爭,而戰爭意味著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流血或死亡,故母親的腳步顫抖著,內心升起一種不祥的預感。她拿過信,很快地打開,但發現字跡不是兒子的,這時她的預感得到了證實,內心感到一陣刺痛,她知道,兒子定是遇到兇險了。這時,母親已不能控制住自己,她覺得眼前一團漆黑,已很難一字一句地看完來信了。所看到的幾個主要的詞語,雖是為了安慰她和她的家人,但在她那兒並沒有起到任何效果。母親覺得她的精神支柱已坍塌了,她的眼中已沒有周圍的一切,沒有了城市和農場,沒有了富裕的俄亥俄州,沒有了其他人,她的心中只有兒子,兒子的身影不斷地出現在她的眼前,浮現於她的心中,但她認定兒子已永遠離開她了。儘管她還想掙扎著過活,穿上黑衣,悼念兒子,但思子之心讓她茶不思,飯不想,覺不睡。她哀傷、痛哭,唯求能早日離開人世,追隨兒子,與親愛的兒子在一起。
詩中母親的心理變化,簡而言之,經歷了這么一個過程:擔憂——不祥的預感——刺痛——心靈突遭劇烈打擊——確信已遭不測——思子之痛、之悲——強打精神——哀悼——思子甚——悲傷加劇——渴望離世——希圖與子陰間團聚。母親的心理從接信前的擔憂到最後願與兒子在陰間團聚,共經歷了十一次的轉變,詩人對每一次轉變都做了細緻而合理的刻畫。詩人這種細膩的心理描寫逼真地再現了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無限關愛、思念之情。自古白髮人送黑髮人就是人生的一大悲劇,若是黑髮人因疾病早於白髮人死亡,這是自然死亡,其悲倒會輕一點,但現在兒子是因戰爭而死,這無疑會讓親人倍覺悲慘、哀傷。戰爭是可以避免的,但因政治利益的分歧對立,因一些政客們自私自利的心理需要而將很多無辜的人推向戰爭的深淵,還讓難以計數的無辜百姓因失去親人而經受心靈的煎熬和折磨,這樣的悲劇是尤為巨大的。詩人通過上述母親心理活動的細緻刻畫從一個側面完好地揭露了戰爭的殘酷。
對比手法
詩中爸爸、媽媽失去了他們唯一的兒子彼特,這無疑是他們家庭一個悲劇,這樣的悲劇氛圍除了由詩歌的內容、母親細緻的心理刻畫等造成的外,還與詩歌強烈的對比手法的套用有關。詩中第二節詳細地描寫了秋日農場一派繁榮昌盛的氣象。這時詩的情調是浪漫的,但從第三、四節開始,詩的基調開始變得越來越緊張起來,母親的心理從擔憂而致腳步加快並搖晃顫抖,直至最後傷痛至極,唯願與子陰間團聚。這樣的對比是強烈的。它對於詩歌悲劇性的加強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同時它也有效地烘託了詩歌的一個主題思想,即揭露戰爭的殘酷,戰爭對人們心靈所造成的嚴重的傷害。
韻律特徵
作為自由詩,該詩不用腳韻,也不用規整的節奏,但全詩讀起來也有一定的詩味,這同頭韻的大量使用以及行內韻的使用是有一定關係的。頭韻的大量使用加之不少行內韻的有效使用增添了該首自由詩的韻味。

作者簡介

瓦爾特·惠特曼( 1810—1892 ),美國詩人。他的代表作詩集是《草葉集》,該詩集包括有《最近紫丁香在庭院裡開放的時候》《啊,船長,我的船長》《神秘的號手》等詩歌。惠特曼創造了一種新型詩體:自由體詩,即不受格律束縛,任思想和語言自由馳騁。詩集《草葉集》奠定了美國詩歌的基礎,並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詩歌藝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