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馬路

爛馬路是今天廣州中山七路的舊稱。 1931年陳濟棠主政廣東時期,擬建設西南鐵橋(今珠江大橋位置處)以便連線粵西,並規劃從正西門以西開闢馬路直通鐵橋,也就是現在的中山七路和中山八路。修馬路剛開了個頭,到1933年就因經費緊缺停建,這段新路直至抗戰勝利都未有徹底治理,因路面破爛不堪,被市民稱為“爛馬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爛馬路
  • 類別:老街
歷史沿革,簡介,新生,

歷史沿革

雙橋煙雨——珠江大橋 1931年陳濟棠主政廣東時期,擬建設西南鐵橋(今珠江大橋位置處)以便連線粵西,並規劃從正西門以西開闢馬路直通鐵橋,也就是現在的中山七路和中山八路。修馬路剛開了個頭,到1933年就因經費緊缺停建,這段新路直至抗戰勝利都未有徹底治理,因路面破爛不堪,被市民稱為“爛馬路”。在1949年的廣州地圖上,中山四路到中山六路都用實線標註,而到了中山七路、中山八路則用了虛線,表明這條路到1949年還沒修好。現在的中山七路最窄的地方都是六車道,而當年的“爛馬路”僅有五六米寬,只允許兩輛車交錯而過。“爛馬路”的路面下是紅泥,上面鋪了一層磚石,一到雨天,住在兩邊的居民一想到要出門就犯愁。因為路況差,司機都不願意走這條路。除非要到荔灣北、泮塘等地,不得不從此處通過。
爛馬路
雙橋煙雨——珠江大橋

簡介

民國時期的廣州 爛馬路是今天廣州中山七路的舊稱。中山七路的原名叫石崗街,曾名見龍里,再往西依次是恩龍大街、陳家祠馬路和荔灣南約馬路,1960年擴建,為紀念孫中山而命名中山七路。
爛馬路
民國時期的廣州

新生

現在的中山七路 1953年,廣州人民政府開始著手對爛馬路進行修繕。1958年,政府開始修建珠江大橋,發動市民開始“萬人大會戰”,爛馬路至此徹底修好使用。
爛馬路
現在的中山七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