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位於營口主城區東南部。2008年4月成立時名為營口市中小企業創業園區,肩負著主城區中小微企業“退二進三”承接區的重任。2017年6月被遼寧省授予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稱號。2017年12月,經市委更名為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2021年5月,晉升為省級開發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
  • 外文名:Yingkou Liaoh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 成立日期:2008年4月 
  • 所屬地區: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
  • 面積:26 km 
  • 行政區類別:省級開發區 
  • 地理位置:營口主城區東南部 
  • 電話區號:0417
  • 車牌代碼:遼H
  • 辦公地址:營口市金牛山大街139號
首季開門紅,政府機構,領導信息,園區簡介,內設機構,產業定位,產業基礎,投資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政策優勢,空間優勢,服務優勢,開發狀況,產業布局,融合新格局,

首季開門紅

2023年以來,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大力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通過發展空間再拓展、招商選資再精準、扶持政策再最佳化、助企紓困再發力四項舉措,全力完成今年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既定目標,實現“首季開門紅”。
2023年以來,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積極推動二期南擴區域4.12平方公里開發建設,充分發揮中國海裝“央字頭”企業拉動作用,促進清潔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全鏈條落戶,與園區企業深度融合、協調發展。同時結合園區實際,對標對表《遼寧省進一步穩經濟若干政策舉措》等一攬子穩經濟政策,完成各項惠企政策的快速落實。此外,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還通過“遼得成”企業家交流驛站,促進園區企業之間的相互溝通,實現區域內產品的“近產近銷”。
2023年一季度,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增長25%,完成年計畫的25.8%;千萬元以上開復工項目21個,完成年計畫的84%;稅收收入7123萬元,完成年計畫26.4%;簽約項目10個,完成年計畫52.6%。

政府機構

按照省級開發區機構設定要求,遼河開發區管委會內設機構9個機構,分別為黨群工作部、管委會辦公室(營商環境建設局)、經濟發展服務局、招商一局、招商二局、招商三局、規劃建設局(行政審批局)、財政局、生態環境與應急管理局。

領導信息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鵬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大嶺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呂忠軍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賈振宇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崔直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田麗娟

園區簡介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現入駐企業400餘戶,規模以上企業20餘戶。按照“港產城”融合發展戰略和遼河文化產業帶建設發展戰略要求,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發揮區位獨特、服務快捷、要素齊全等優勢,積極開展以商招商、重點地域招商和重點領域招商,促進產業發展。
據介紹,園區始終把引導企業自主創新貫穿於產業發展當中,現已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23戶、高新技術企業15戶、雛鷹企業5戶、瞪羚企業3戶,省、市級各類技術中心企業22戶,專精特新企業7戶。經過12年發展沉澱,園區形成了以“車、農、風、運”為支柱的四大主導產業,布局更加科學,結構更加合理,基礎更加堅實。
目前,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專用車及零部件產業、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清潔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業產業和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迅速,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為進一步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按照產業規劃、安全生產和能耗環保要求篩選入駐企業,進行綜合評估、優中選優。

內設機構

(一)黨政辦公室。主要對應市委辦、市政府辦,負責聯繫老邊區委辦、老邊區政府辦。
(二)黨群工作部。主要對應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委政法委、市委改革辦、市委財經辦、市委編辦和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負責聯繫老邊區武裝部。
(三)經濟發展服務局。主要對應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統計局、市人社局、市政府績效辦。
(四)招商一局。主要對應市投資促進局。
(五)招商二局。主要對應“四基地一中心”。
(六)招商三局。主要對應市商務局。
(七)規劃建設局(行政審批局)。主要對應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行政審批局,負責聯繫老邊區自然資源局、老邊區行政審批局。
(八)營商環境建設局(督查室)。主要對應市營商局、8890服務平台、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信訪局。
(九)財政局。主要對應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審計局、市金融發展局,負責聯繫老邊區稅務局。
(十)生態環境局。主要對應市生態環境局,負責聯繫老邊區生態環境局。
(十一)應急管理局。主要對應市應急管理局,負責聯繫老邊區應急管理局。
(十二)紀檢監察室。主要對應市紀委監委機關、市委巡察辦,負責聯繫老邊區紀委監委機關。

產業定位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緊緊圍繞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以發展中小企業為重心,以產業配套為紐帶,努力實現與其他園區的錯位式、互補式發展,重點打造:汽保設備、汽車零部件及特種改裝車等汽車後市場相關產業;現代倉儲物流配送產業,圍繞汽車後市場相關產業,開發建設雲倉儲、第三、四方倉儲物流配送等產業;糧食加工、飼料加工等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產業基礎

汽車後市場相關產業 以遼南德威、瀚為科技、薩固密、奧捷特種車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汽保設備、汽車零部件及特種改裝車等汽車後市場相關產業。
營口遼南德威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專業汽保設備生產廠家,目前公司產品共有20中輪胎拆裝機、5種輪胎平衡機,產品獲得國家專利19項,且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和歐盟CE 認證。
營口瀚為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四輪定位儀的方案策劃和解決產品研發、技術服務、生產製造、經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薩固密(營口)密封系統有限公司主要以生產汽車密封膠條為主產品,引進了5條擠出生產線(EPDM4條、TPE1條),其中包括許多先進設備,為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提供了保障。
營口奧捷特種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經營“錚錚”牌粉粒物料運輸車、水泥攪拌車、自卸車、半掛車等各種專用車30多種。產品主要銷往俄羅斯、東南亞及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現代倉儲物流配送產業 以營口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為龍頭,圍繞汽車後市場相關產業,開發建設雲倉儲、第三、四方倉儲物流配送等產業。
傳化物流是國內領先的公路物流行業平台整合運營商,是國內最早採用平台經營模式對行業轉型升級提出系統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
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以營口錦豪農貿有限公司、營口聖士實業有限公司為龍頭,重點發展壯大烘焙食品、肉製品深加工、豆製品深加工、冷飲、飲料、調味品、農產品深加工及食品機械、食品包裝等配套產業。
營口錦豪農貿有限公司是以花生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的大型民營企業,產品年產量可達2萬噸以上,與雀巢集團、銀鷺集團、徐福記集團等多家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合作。
營口聖士實業有限公司致力於打造中國烘焙行業第一品牌,中國食品行業創新品類領袖企業、全國十大地方品牌、遼寧名牌、遼寧省著名商標。

投資優勢

區位優勢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地處遼寧省營口市主城區內,北起中心街、南至新海大街、東至五礦中板東路、西至莊林路,受益於營口主城區較強的工業輻射作用,是一個得天獨厚的發展戰略要地。

交通優勢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距營口蘭旗機場15公里,距哈大鐵路主線20公里,距瀋大高速公路營口南北兩個出口15公里,距鮁魚圈港50公里。

政策優勢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優惠政策;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相關優惠政策;參照執行自貿區(營口片區)企業扶持政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相關優惠政策;營口市招商引資中介人獎勵辦法;省級經濟開發區相關優惠政策;重點投資項目採取一事一議的獎勵辦法。

空間優勢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優勢,所規劃的工業項目用地原為低產鹽田,園區總規劃30平方公里,已完成10平方公里開發建設,目前一期土地全部具備“七通一平”的項目入駐條件,二期已開始規劃建設。
生產要素優勢。電力供應:園區擁有66萬KVA變電所一座;水源供應:生活用水、生產用水能力為每天6萬噸;天然氣供應:日供氣量36萬立方米。

服務優勢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內設有投資服務中心,享受市級審批許可權,可為項目單位提供一站式審批服務,投資項目可享受營口市的各項優惠政策,重大項目優惠政策一事一議。

開發狀況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含老邊工業園2平方公里),分三期開發建設。已建成一期、二期起步區共10.77平方公里,滿足“七通一平”入駐條件。計畫啟動二期南擴區4.12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

產業布局

營口遼河經濟開發區現有工業企業496戶,其中規上企業23戶,高新技術企業18戶,瞪羚企業6戶,雛鷹企業3戶,企業職工近萬人。現已形成高端裝備製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現代物流三大主導產業。其中,以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相關產業、清潔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成套設備及新型材料產業為主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現有遼寧金天馬專用車製造有限公司、遼寧希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332戶;以烘焙食品、冷飲、豆製品深加工、肉製品深加工、水產品深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現有營口聖士實業有限公司、營口錦豪農貿有限公司等企業59戶;以倉儲物流配送、城市快遞、電子商務為主的現代物流產業,現有營口傳化公路港有限公司、遼寧海外醫藥物流有限公司等企業105戶。

融合新格局

(一)提升港口服務能級,建設東北海陸大通道骨幹節點。
港口是參與區域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推動港產城融合的關鍵。要全面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港口核心競爭力,為產業和城市發展提供強勁的發展動力。
一是最佳化港口功能布局。著力最佳化鮁魚圈港區及臨港區域空間布局,推動鮁魚圈港區和仙人島港區集約、集中發展,提升資源整合利用效率,推動港口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促進港口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推動營口港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粗放資源投入向創新驅動、集約聚合轉變。
二是創新港口管理經營模式。充分發揮“港產城”融合聯席會議機制,加強與招商集團和遼港集團溝通協調,共同探索營口港管理與服務於一體的體制創新,推進港區由單一裝卸功能向綜合物流服務功能轉變,培育新興業態,搭建臨港產業上下游協同平台,支撐臨港產業強鏈聚鏈。
三是加快現代港口建設。充分發揮港口重點建設項目協調溝通機製作用,加大同招商局集團、遼港集團對接合作,積極推動營口港鮁魚圈港區鋼雜泊位改造一期等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化升級,大力提升營口港碼頭等級,儘快補齊港口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港口通過能力,適應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實現港口基礎設施達到國際一流海港標準。
四是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推進實施鮁魚圈、仙人島港區疏港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強化港區與外圍幹線公路網及腹地之間的銜接,提升港口集疏運能力。大力拓展港口航班航線,深化國內港口合作,深度參與海上國際運輸通道建設,進一步完善海鐵聯運物流鏈條,積極推進貨櫃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建設東北海陸大通道骨幹節點,打通港產銜接“最後一公里”,為產業在港集聚提供便利條件。
五是提升港口服務功能。加快智慧港口建設,進一步完善營口港融大數據平台、營口港多式聯運智慧服務平台和遼寧省貨運車輛運輸綜合管理平台建設,推進港口數字賦能升級,提高作業效率。對標國內先進港口,簡化通關流程,壓縮船舶、貨物在港時間,提高“大通關”效率和口岸部門服務水平,實現港口從裝卸服務型向物流服務型轉變。
(二)壯大臨港產業,培育港口經濟新動能。
臨港產業是促進港產城深度融合、推動通道經濟升級為港口經濟的有力支撐。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加快集聚臨港製造業、臨港物流業與港口海洋文旅產業的多重合力,做大做強臨港產業,增強城市經濟新活力。
一是最佳化臨港產業空間布局。依託港口布局,加速構建“一核引領、三區示範、多區聯動”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各區實現錯位發展、聯動發展。“一核”是以“蓋鮁同城”為主體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核心區,主要是建設形成公鐵水空多式聯運大樞紐、高端產業集聚地、宜業宜居濱海樞紐新城,構建港產城融合發展新平台。“三區示範”是依託仙人島臨港新型能源化工集聚示範區、遼河歷史文化和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示範區、北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濱海旅遊康養示範區,打造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的重點載體平台。“多區聯動”是以產業集聚為目標,聯動營口域內自貿區、沿海產業基地、遼河經濟開發區、大石橋經濟開發區、南樓經濟開發區等重點開發開放平台,按照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形成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是培育特色臨港產業。堅持以產業園區為載體,打造臨港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糧食生產、倉儲、流通、加工、貿易等全鏈條糧食產業,打造“北糧南運”樞紐城市,堅決扛起保障國家“北糧南運”通道暢通的政治責任。紮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傳統企業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大力培育壯大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特色臨港產業鏈條,全方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紮實推進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扶持域內現有物流企業做大做強,織牢輻射東南西北陸海結合的聯運物流網路,加快建設大豆、糧食等大宗物資集散、交易、交割中心和礦石、煤炭等儲運基地,全面構建“一核、七心、五點、五通道”空間發展格局。
三是推動海洋經濟“補鏈延鏈強鏈”。儘快編制完成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加快構建以海洋漁業和養殖業為基礎,以濱海旅遊、海洋休閒體育等為龍頭,以臨港石化、海洋裝備製造、海洋保健食品為中堅,以海上風電、清潔能源等海洋新興產業為發展方向的海洋產業體系,打造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增強城市發展動能。
四是打造與一流港口配套的航運業。積極引導航運業做大做強,培育發展本土航運企業,吸引外省航運企業入駐營口,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經濟高效船舶,積極發展原油、液化天然氣、貨櫃、滾裝等特種運輸船隊;積極推進傳統航運服務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航運諮詢等高附加值現代航運服務業,補齊航運服務業短板,為貨值落地謀劃新路徑。
(三)彰顯濱海魅力,釋放城市發展品質活力。
城市是港口和產業發展的重要依託,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載體。突出“河海交匯、山泉交融”的海濱城市魅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濱海樞紐城市,推動產業集聚、港口功能拓展,形成港產城三者的良性循環與發展合力。
一是建設高水平開放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水平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全面落實自貿區深化方案,加強經濟開發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開放載體建設,促進全域開發開放,釋放沿海優勢,挖掘外貿新增長點,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打造對外開放交流中心。
二是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推進中試基地等創新平台建設,構建以企業為“盟主”的實質性產學研聯盟,促進科技成果本地產業化。大力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建設數字營口,提升城市軟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完善城市綜合功能。以完善服務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統籌主城區規劃、建設、管理,提升高端要素、優質產業、先進功能、規模人口集聚承載能力。強化金融、商務、商貿、信息、法律等綜合服務功能,最佳化城市綜合體和商業設施功能和創業創新環境,增強對港口和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加快蓋鮁同域推進工程等城市各組團一體化步伐,統籌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促進港產城融合和職住平衡。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精細化、智慧型化管理上下功夫,加快補齊城市發展短板,提升綜合承載和服務保障能力。
四是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充分發揮“山、海、林、泉、寺”資源稟賦,整合全域旅遊資源,做好相融相襯文章,加快打造環渤海休閒旅遊中心。加強特色城市文化內涵建設,加大對遼河文化等保護傳承與合理利用,延續河海城市文脈。最佳化城市功能品質,做優做實民生工作,建設創新、綠色、智慧的高品質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