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後,營口市的圖書事業進入迅速發展時期。在1949年建立的市、縣文化館(時稱民眾教育館)內,均設有圖書閱覽室(兼有報紙、雜誌),供民眾閱覽。
1956年6月,營口市人民委員會作出籌建市公共圖書館的決定,經選定館舍,購置設備,籌集圖書,於同年10月1日開館。館舍位於站前區新立里1號,館舍面積800平方米。建館負責人李燕芳被評為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到1965年,營口市圖書館的館藏圖書分別由3萬冊增至13.2萬冊。年圖書流通量3.62萬冊次,接待讀者5萬餘人次。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8年12月,市圖書館被合併縮編為市毛澤東思想宣傳館下設圖書組。大批專業幹部被下放到農村勞動,大量圖書被錯定為“封、資、修毒草”而遭焚毀或送往造紙廠化為紙漿。1975年始恢復原建制。粉碎“四人幫”以後,圖書館事業進入蓬勃發展時期。1978年6月,營口市圖書館被吸收為遼寧地區中心圖書館成員,並同省內58所圖書館建立館際互借關係。同年7月,經營口市文化局、教育局和科學技術委員會三方協商,決定成立營口地區圖書館協作委員會。委員會共吸收27個單位為成員館,制定《營口地區圖書館協作委員會組織章程》和《館際互借暫行辦法》。協作委員會成立後,首先向各成員館發放館際圖書互借證,至1985年,市成員館內和省協作館內互借圖書數百冊。
從80年代起,營口市圖書館為發揮市中心圖書館的作用,多次舉辦全地區公共圖書館專業人員業務培訓班、業務表演賽和業務研究、學術交流活動,指導縣、區圖書館進行藏書建設、目錄製作以及開展協調、協作、組織圖書館網路等工作,以促進地區間圖書資源共享。2007年5月搬遷至站前區公園路10號,建築面積12000餘平方米,現有藏書50萬冊。
場館規模
1984年,營口市圖書館從站前區新立里1號搬遷至市渤海大街東6號。該館址占地面積5940平方米,主樓4層,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其中書庫8層(含夾層),面積1566平方米,閱覽座席400個,於同年9月對讀者開放。
1992年,由於館舍面積狹小,一些服務項目難以展開,該館自籌資金建綜合服務樓。年底,完成了980多平方米的綜合服務樓的基建任務。
2007年5月,市圖書館搬遷至站前區公園路10號圖書檔案大樓,新館高八層,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設有外借部、閱覽部、情報部、采編部、技術部、行政辦公室、讀者活動部、培訓部、網路中心、青少部10個部門,閱覽座席1344個。
營口市圖書館創建於1956年10月21日,1992年由市編委定為副縣級單位。1994年評為國家二級圖書館。
營口市圖書館現館址位於營口市渤海大街東六號。1984年竣工,同年9月對讀者開放。主樓建築面積3340平方米。
場館管理
設有采編部、情報部、外借部、閱覽部、行政辦公室等部門。於1998年建立館藏機讀書目資料庫。2000年外借部實行全開架借閱、計算機管理。在學校、部隊、社區、農村等處設立館外圖書流通站。現有工作人員53名,其中副研究館員5人,館員23人。大專以上學歷占職工總人數的86%,其中本科學歷占職工總數的34%。
所獲榮譽
營口市圖書館為本地區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顯著的成績。自1986年起,連年被省、市評為“文明單位”、1990年被文化部評為“先進單位”。1991年——1993年獲省視窗行業規範服務成果三連冠。1986年獲省文化廳“科學管理進步三等獎”,1993年、1997年獲省文化廳公共圖書館服務成果“集體二等獎”、“特等獎”。1999年——2000年被省文化廳授予“遼寧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遼寧省社會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近幾年獲得榮譽:
1、2010年獲全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2010年獲全省“優秀文化陣地”稱號
3、2010年獲“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稱號
4、2010年獲市文明優質服務競賽“最佳服務視窗”稱號
5、2010年獲市“三八”紅旗集體標兵榮譽稱號
6、2009年榮獲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全國婦女“巾幗建功”活動領導小組授予的“全國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
7、連續多年榮獲遼寧省精神文明單位稱號
8、2009年獲遼寧省一級檔案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9、2009年榮獲營口市總工會頒發的“營口五一勞動獎狀”
10、榮獲2008—2009年度營口市社科類先進社團稱號
11、2008年營口市圖書館學會榮獲全國先進學會。
12、2008年營口市圖書館民進支部被評為省先進支部
13、連續多年營口市圖書館學會被評為遼寧省先進學會
14、榮獲2008年度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5、2008年榮獲營口市青年文明號單位稱號
16、多次榮獲營口市先進黨支部稱號
17、連續多年榮獲營口市精神文明單位稱號
18、連續多年榮獲營口市先進團支部稱號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