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架香

燒架香

燒架香又稱燒天香,是當地民眾祈福的一種民間廟會活動,風行於虎踞鎮等湘贛邊境地區。祈福人在戶外搭起如寶塔狀的架香,架香由楓樹、檀樹、臘樹、柏樹、梓樹5種木材層層累加而成,寓意為 “五穀豐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燒架香
  • 別稱:燒天香
  • 性質:一種民間廟會活動
  • 地點:虎踞鎮等湘贛邊境地區
簡介,歷史,形式,意義,

簡介

架香基腳約長1.8米,總高近10米,越往上越窄,共需近4立方米的木材。到時,專職“點香人”爬上頂端點燃架香,從上往下燒。架香灰燼也有用處,當地民眾會爭著抓一把回家辟邪,或者餵家畜。

歷史

近年“燒架香”活動又和以前一樣興盛起來了。“燒架香”緣於何年,架香為何設計如寶塔般的形狀,已無法考證。改革開放前,許多寺廟已損毀,“燒架香”活動也停止了數十年。1988年以後,虎踞鎮“燒架香”習俗重新盛行。許多村民組織“燒架香”時,向上天祈禱年歲吉祥,家庭幸福平安。據茶陵縣虎踞鎮一份譚氏族譜記載,該家族“燒架香”活動的第一代傳人叫譚臘苟,是虎踞鎮合湖村人,距今已有130餘年,現已傳承至第五代傳人譚雪雷手中。

形式

“燒架香”是流傳於茶攸邊界地域,各寺廟唱章中的一壇法事, 即其中的一個環節。唱章是一個寺廟,在本地域廣大信士中抽籤定下來的負責人,稱幾號香手。並由香一和最尾一位數香手負責組織下屆唱章的全部活動,各香手自發籌資數萬元的資金用於唱章所有開支。唱章一般唱五至七天,最長可唱十一至十五天,法律人員7-9人,法事每天約5壇左右。唱章開始前必須先架好架香,採用生雜數:楓樹,檀數、臘數、柏樹、梓樹等5種樹木架成,這五種樹木在農村幹了都很難燒燃,而這全是生的,傳說“燒架香”要有一定功夫才能燒燃。架香地腳材料長度為5.5尺,總高度3丈3尺,底寬上窄,整個架香要近4立方米的材料。至唱章第5天早晨7點鐘開始燒架香。首先在架香前設有祭壇、香案、祭品等,由道士身穿法衣在香案前做一壇法事,鼓樂喧天,所有信仰人士每人手持一根點燃的香,個個伏地面向架香磕頭朝拜,這壇法事近半個小時,道士首先宣讀告文,即告天文書,念完後焚燒告文,最後由一名專業藝人,腳穿一雙新布鞋,爬上架香頂端,點燃架香從上往下燒,一般一天一夜可以燒完,也可燒三天三夜,主要根據材料的多少決定。“燒架香”是集工藝、音樂、祭祀、宗教信仰於一體的民間文化,由老百姓自發組成,一年一小燒,三年一大燒,其目的是廣大信仰者向上蒼祈禱風調雨順、六畜興旺、家庭平安、人壽年豐,驅除邪魔瘟疫,寄託希望的獨特信仰文化。
燒架香燒架香

意義

“燒架香”是集工藝、音樂、祭祀、宗教信仰於一體的民間文化,歷經數百年的民間傳承,具有歷史、民俗宗教研究價值,同時也是茶陵寺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對研究茶陵縣的寺廟文化有著重要歷史意義。
目前,“燒架香”工藝瀕臨消失。該縣虎踞鎮政府為搶救性保護該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承擔了保護和挖掘“燒架香”的傳承人、曲調及文字工作,並利用募捐和政府撥款給民間藝人適當的生活補貼,每年不定期地組織開展一次“燒架香”活動,以便傳承百年傳統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