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沙組(Denglongsha Fm)屬全新世晚期。命名剖面在廣東珠江三角洲斗門燈籠沙D6孔。鑽孔深度為63.6米,19.9米以上為本組層。下部為深灰色粉砂質淤泥及粉砂質粘土、黃色粉細砂;上部為淡灰或灰黃色粘土、亞粘土。中、南部地區平均厚7~8米,北部地區厚3~4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籠沙組
- 外文名:Denglongsha Fm
- 時期:全新世晚期
- 鑽孔深度:63.6米
燈籠沙組(Denglongsha Fm)屬全新世晚期。命名剖面在廣東珠江三角洲斗門燈籠沙D6孔。鑽孔深度為63.6米,19.9米以上為本組層。下部為深灰色粉砂質淤泥及粉砂質粘土、黃色粉細砂;上部為淡灰或灰黃色粘土、亞粘土。中、南部地區平均厚7~8米,北部地區厚3~4米。
燈籠沙組(Denglongsha Fm)屬全新世晚期。命名剖面在廣東珠江三角洲斗門燈籠沙D6孔。鑽孔深度為63.6米,19.9米以上為本組層。下部為深灰色粉砂質淤泥及粉砂質粘土、黃色粉細砂;上部為淡灰或灰黃色粘土、亞粘土...
孢粉所反映的植被為中亞熱帶北部常綠闊葉林,比今氣溫約低4°C,比前期轉冷。據14C測年為4940~2510a。以河流相沉積為主。平行不整合覆於橫欄組之上;與上覆燈籠沙組為連續沉積。厚1-21米。同物異名 龍灣組、澄海組、赤灣組。
桂洲群 桂洲群是由橫欄組、萬頃沙組和燈籠沙組組成。特徵 本群由橫欄組、萬頃沙組和燈籠沙組組成。為超覆於禮樂群之上的現代三角洲沉積層。
伶仃洋組 伶仃洋組是1986年李平日等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李平日等,1986年命名,應歸燈籠沙組,命名晚於前者,廢棄。分布範圍 華南,廣東省。
珠海組[2]珠海組[2]是李平日等於1987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李平日等,1987年命名,與燈籠沙組同物異名,命名晚於前者,廢棄。分布範圍 華南,廣東省。
都斛組 都斛組是李平日等於1986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李平日等,1986年命名,與燈籠沙組同物異名,命名晚於前者,廢棄。分布範圍 華南,廣東省。
沙井組[1]沙井組[1]是黃鎮國等於1983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黃鎮國等,1983年命名,與燈籠沙組相當,命名晚於燈籠沙組,廢棄。分布範圍 華南,廣東省。
新寮組 新寮組是1993年廣東地礦局水文隊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廣東地礦局水文隊,1993年命名,與東里組、燈籠沙組同物異名,命名晚於燈籠沙組,廢棄。分布範圍 華南,廣東省。
東里組 東里組是李平日等於1987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李平日等,1987年命名,與燈籠沙組相當,命名晚於前者,廢棄。 分布範圍 華南,廣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