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熱林所)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

熱林所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成立於1962年9月,前身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在海南樂東縣成立的熱帶林業試驗場,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直屬的公益一類林業研究機構。

熱林所是面向中國熱帶和南亞熱帶的區域性公益型林業科究機構,中心任務是解決熱帶、南亞熱帶林業建設中綜合性、關鍵性、基礎性的科學技術問題,主要開展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森林與環境相互關係、人工林良種選育和高效培育、森林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等研究,為區域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有在職職工126人,離退休職工94人,在職人員中正高級研究人員20人,副高級研究人員39人;建有1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研究中心,1個科技部重點野外台站,3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外生態定位研究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
  • 外文名: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 簡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RITF CAF
  • 創辦時間:1962年
  • 學校類別:林業研究機構
  • 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 現任領導:徐大平(所長)、何清(黨委書記)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3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2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廣汕一路682號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備設施,合作交流,科研成果,科研成就,榮譽表彰,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社會評價,

歷史沿革

1960年,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開展熱帶林業科學研究工作,支援亞、非、拉的建議提案,交由原林業部承辦。根據這一提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林科院)成立熱帶林業工作組,並於1960年和1961年先後兩次深入海南島林區考察、選址,最後選定海南樂東縣尖峰嶺。隨後,中國林科院從林業研究所抽調9人、南京林業研究所抽調4人組成籌建組,於1962年2-6月到尖峰嶺開展籌建工作。
1962年8月31日,時任中國林科院秘書長的陶東岱同志簽署檔案《關於成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試驗場”的通知》(林院辦(62)165號文),自1962年9月1日起正式啟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試驗場”的公章。
1963年7月,中國林科院將熱帶林業試驗場改為熱帶林業研究站(簡稱熱林站),人員由1962年初的13人發展到160人,成立了8個研究組(經營組、造林組、良種組、引種組、森保組、木材組、土氣水生組、樹木園)和1個分析室。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
研究所
1970年,中國林科院與農科院合併,熱林站下放廣東省,改名為廣東省熱帶林業研究所。1973年,《熱帶林業科技》創刊並公開發行。
1978年,國務院批准恢復中國林科院,同年收回熱帶林業研究所,改名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簡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原來的8個研究組調整為6個研究室(經營室、造林室、生態室、木材森保室、良種室、引種室)。
1981年10月,經林業部批准,廣東省政府同意,熱林所大部分人員由海南島遷往廣州。
1982年12月21日,林業部部長會議正式確認所址設在廣州市天河區龍眼洞,海南島尖峰嶺原址保留為所屬試驗站(全稱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試驗站)。
1999年3月,被國家林業局明確為副司局級科研事業單位。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有在職職工126人,離退休職工94人,在職人員中正高級研究人員20人,副高級研究人員39人;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省部級人選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9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中國林科院傑出青年3名,中國林科院優秀青年培育計畫入選者3名。
“百千萬人才工程”省部級人選:徐大平(第一批)、曾炳山(第三批)、曾傑(第四批)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盧俊培、鄺炳朝、施振華、黃全、許煌燦、白嘉雨、鄭德璋、曾慶波、鄭松發、尹光天、李意德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陸俊錕
中國林科院傑出青年:甘四明(第一屆)、梁俊峰(第二屆)、許涵(第五屆)
中國林科院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培育計畫:裴男才(第一批)、余紐(第二批)、劉小金(第三批)

科研部門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下設4個職能處室和1個試驗站,分別是綜合處、科研管理處、財務與基建處、推廣處及海南試驗站,同時擁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建有1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研究中心,1個科技部重點野外台站,3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外生態定位研究站;另有海南陳龍溝部級自然保護區及海南熱帶樹木園;中國林學會珍貴樹種分會、珍貴樹種產業國家創新聯盟掛靠研究所。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熱林所)
2019年度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
科學技術部重點野外台站: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熱帶林業研究重點實驗室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熱帶珍貴樹種培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外生態定位研究站:海南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廣東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南嶺北江源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檢測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花卉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州)(籌)
院屬試驗站:海南試驗站

設備設施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配有多通道土壤通量監測系統(LI-8150)1套、OPEC通量監測系統1套、林內氣候梯度觀測系統3套、地面氣象觀測系統5套,另有野外監測實施森林集水區測流堰4處、植被固定樣地監測系統約80公頃。配有儀器設備200台/套,價值800萬元。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海南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定位站有實驗室2間,正在新建總面積503平方米的實驗用房。現有潮汐模擬實驗室260平方米、潮汐波浪自動觀測平台4座、防風效應平台3座、氣象站場4座、固定樣地18塊、觀鳥屋1座、科普棧道1條、試驗苗圃1個。配有觀測儀器設備60餘台套,主要包括:LGR攜帶型土壤碳通量測量系統、YSI水質自動測定系統、YSI攜帶型水質分析儀、哈希水質分光光度分析儀、總有機碳/總氮分析儀、Li-COR 6400植物光合儀、植物冠層分析儀、負(氧)離子自動檢測系統、攜帶型負(氧)離子測定儀、土壤溫/濕/鹽自動測定系統、潮波儀、HOBO自計水位計、HOBO自計鹽度計、全站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計等。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南嶺北江源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擁有碳水通量觀測塔1座,小氣候梯度觀測塔5座,自動氣象站10套,森林水文站10座,模擬控制水量平衡場9座,土壤蒸滲儀3個, 並配備了液態水同位素儀、根系掃描觀測系統、土壤碳通量測量儀、光合作用測定儀、葉綠素螢光儀、分光光度計等儀器設備。

合作交流

2019年9月4-5日,由中國林科院熱林所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森林生態與人居環境學術交流會”在廣州舉辦。與會專家圍繞“森林生態與人居環境”主題,分別就森林景觀、生物資源、生態監測等議題作學術報告並展開討論。

科研成果

科研成就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取得各類科研成果100餘項,曾連續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先後獲得了廣東省科技一等獎、梁希科技二等獎和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等獎勵。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獲得獎項
1984年
藤類栽培技術研究
林業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996年
棕櫚藤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0年
單葉省藤和黃藤高效培育技術
國家林業局科技司認定成果
2003年
單葉省藤與黃藤人工林採收技術
國家林業局科技司認定成果
2012年
油楠實生苗培育技術
國家林業局科技司認定成果
2012年
蛇皮果良種及配套栽培技術
國家林業局科技司認定成果
2005年
黃藤和單葉省藤無性系組培快繁技術
國家林業局科技司認定成果
1999年
棕櫚藤組培快繁工藝技術研究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鑑定成果
2010年
巨桉、尾巨桉和巨赤桉再生和轉基因技術
國家林局科技司鑑定成果
參考資料來源

榮譽表彰

1994年以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連續保持“廣東省文明單位”稱號,並被評為“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
2021年5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第二黨支部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2020年4月林科院顯示,中國林業科學院研究生部共有博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2個;碩士學位授權的一級學科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3個;另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博士點:生態學、林業工程、林學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博士點:森林生態學、荒漠生態學、濕地生態學、昆蟲生態學、動物生態學、生態工程與技術、森林工程、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學加工工程、生物質能源與材料、木基複合材料科學與工程、林業裝備與信息化、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經濟林學、城市林業、森林土壤學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點:生態學、林業工程、林學、地理學、生物學、輕工技術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碩士點:森林生態學、荒漠生態學、濕地生態學、昆蟲生態學、動物生態學、生態工程與技術、森林工程、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學加工工程、生物質能源與材料、木基複合材料科學與工程、林業裝備與信息化、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經濟林學、城市林業、森林土壤學、自然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植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製漿造紙工程、發酵工程、生物質化學與工程、生物質包裝材料工程、林業經濟管理、林業與區域發展
專業學位碩士類別:風景園林、林業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態學、林業工程、林學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一級學科:生態學、林業工程、林學、農林經濟管理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二級學科:森林工程、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學加工工程、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植物學、林業經濟管理
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森林培育

教學建設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有博士研究生導師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6人。
獎助學金體系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生獎助由獎學金、助學金和優秀獎勵三大類組成。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均可享受19200元/人·年的國家助學金,發放期限從入學當年9月至按學制年限畢業的當月;科研補貼的發放以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相關規定為準,但不低於1000元/人·月。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在一年級可享受12000元/年的學業獎學金,二年級(含)以上根據評選,分為一等獎學金12000元/年,占參評人數的50%,二等獎10000元/年,占參評人數的50%。碩博連讀研究生在進入博士學習階段後,可享受10000元/人的碩博連讀獎學金。在學術和研究生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請30000元/年的國家獎學金、優秀學位論文及學術論文獎、專項獎學金等;並可評選優秀研究生、優秀研究生幹部、優秀畢業生等。對家庭經濟有困難的研究生,可申請困難補助和勤工助學。
根據2020年4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所有錄取為全日制非定向碩士研究生在規定學習年限內均可享受10200元/年的國家助學金,不低於9600元/年的科研補貼;一年級均可享受10000元/年的學業獎學金,二年級(含)以上根據評選,分為一等獎學金10000元/年,占參評人數的40%,二等獎8000元/年,占參評人數的40%,三等獎6000元/年,占參評人數的20%。優秀的碩士研究生還可以申請獲得國家獎學金、優秀研究生獎、優秀研究生幹部獎、優秀畢業生獎以及專項獎學金等。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除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國家撥款獎助學金,以及專項獎學金不享受外,可參評其他優秀獎項。
研究生獲獎
2018年12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2017級碩士研究生餘光燦獲得中國林學會森林生態分會研究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
2019年4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2016級博士研究生談靜獲得2018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木材科技教育獎學金。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形象標識由同心圓組成,外部為綠色圓環配有白色研究所中英文全稱;內部為“熱帶林業”簡筆圖像,寓意研究所的屬性。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熱林所)

精神文化

熱林精神:團結、進取、求實、奉獻
目標:建設國際一流的林業研究機構,為熱帶與南亞熱帶地區現代化林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戰略:科技興林、人才強林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所長、黨委副書記
徐大平
黨委書記、副所長
何清
副所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碳匯研究與實驗中心主任
張春生
副所長
尹光天
副所長、紀委書記
陸釗華
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所長
黨委書記
任期
姓名
任期
姓名
1964-1977
王登科
1978-1980
李正山
1978-1980
李正山
1980-1986
林臥龍
1980-1986
林臥龍
1986-1996
陳如孟
1986-2001
白嘉雨
1997-2018
廖紹波

社會評價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自建所以來,在幾代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經過全體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在科技創新、支撐發展、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績,特別是在熱帶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珍貴用材林培育、林下經濟等方面的富有特色的成果,為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時任國家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賈治邦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