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出版社出過同名叢書,現在多見的是外文出版社的。 中國文學出版社於1981年陸續推出過百多本“熊貓叢書”,是一套高質量的英語版中國經典著作、傳說、史集。外文出版社於2005年也推出了一套英語版“熊貓叢書”,曾風靡全球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兩套從書所用標識完全一致,都是國寶熊貓,選題也一致。後者是在中國文學出版社撤消後,恢復出版的此叢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貓叢書
- 創刊日期:1951年
- 停刊日期:2001年
- 來源:《中國文學》
詳細介紹,老樹新枝,
詳細介紹
說到“熊貓叢書”,必須提到《中國文學》。這本雜誌於1951年創刊,2001年停止運作,生存了整整50年。
在當時的對外文化聯絡事務局局長洪深倡議、文化部副部長周揚支持下,1951年由剛從英國回來的作家葉君健籌備、創辦了英文版《中國文學》問世。法文版也於1964年問世;1970~1972年增出中文版《中國文學》,內容和外文版雜誌相同,用於聯繫作者和有關部門。叢刊先為年刊,1954年改為季刊,1958年改為雙月刊,1959年又改為月刊。請當時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主席茅盾任主編,實際主編工作則是副主編葉君健,中、英文均由老葉審定,直到1966年“文革”開始。
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進入了黃金時期,在中國文學走勢看好的時候,《中國文學》新任主編楊憲益於1981年倡議出版“熊貓叢書”(叢書以國寶熊貓為標記)。起因還在當時英國“企鵝叢書”銷量很好,各出版社紛紛仿效出版以P字開頭的叢書,“熊貓”也是P開頭(Panda),就取了這么一個名字。在此之前,《中國文學》上譯載的作品有部分已編入外文圖書出版社的書籍里。“熊貓叢書”則先將雜誌上已譯載過、但還沒出過書的作品結集出版。隨著叢書的發展,又增加了新譯的作品。叢書主要用英、法兩種文字出版中國當代、現代和古代的優秀作品,也出版了少量的德、日等文版“熊貓叢書”。一經推出,立即受到國外讀者的廣泛歡迎和好評,許多書重印或再版。由於叢書的作用日益重要,1986年正式成立了中國文學出版社,承擔出版《中國文學》雜誌、“熊貓叢書”和中文文學書籍的任務。
1981年以來,“熊貓叢書”發行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90多種,成為中國外文譯介領域的金字招牌。合集的有《詩經全譯本》、《漢魏六朝詩文選》、《唐代傳奇選》、《明清詩文選》、《三部古典小說選》、《歷代小說選》、《龍的傳說》、《三十年代短篇小說選》、《五十年代小說選》、《女作家作品選》(五冊)、《中國當代女詩人詩選》、《當代優秀短篇小說選》、《小小說選》、《中國當代寓言選》等等。出專集的古今作家有:
陶淵明、王維、蒲松齡、劉鶚、魯迅、李夫、茅盾、巴金、老舍、冰心、葉聖陶、
沈從文、丁玲、郁達夫、吳組緗、李廣田、聞一多、戴望舒、艾青、孫犁、蕭 紅、蕭乾、施蟄存、艾蕪、馬烽、葉君健、劉紹棠、茹志娟、陸文夫、王蒙、瑪拉沁夫、蔣子龍、諶容、宗璞、張賢亮、張承志、梁曉聲、鄧友梅、古 華、汪曾祺、高曉聲、王安憶、馮驥才、賈平凹、張潔、韓少功、霍達、方方、池莉、凌 力、鐵凝、劉恆、舒婷、犁青、陳建功、郭雪波、劉震雲、周大新、阿成、林 希、劉醒龍、史鐵生、馬麗華、程乃姍、航鷹、金江、聶鑫森、扎西達娃、益希丹增等(詳單見外文局民間刊物《青山在》2005年第4期所載《中國文學出版社熊貓叢書簡況》一文所列具體書目)。其中,法文版《艾青詩100首》獲1998年魯迅文學獎。
總起來說,50年來,在中國外文局領導之下,經歷屆中國文學社領導的苦心經營和廣大編譯人員的辛勤勞動,出版了《中國文學》雜誌590期,“熊貓叢書”190多種,介紹作家、藝術家二千多人次,譯載文學作品3200篇。而且湧現和培養了大批學貫中西、中西合璧的優秀翻譯家:葉君健(懂十多種文字,年青時就曾將茅盾《春蠶》等作品譯介到國外,以中、英、世界語三種文字寫作)、楊憲益和夫人戴乃迭(首譯《紅樓夢》《儒林外史》《魯迅全集》英文版)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雜誌和從書在國外有相當大的影響,幾乎成為很長時期內國外研究中國漢學、對中國文學有興趣的人了解中國文學的唯一的視窗。雖然現在已經停止出版,但它為中國對外傳播事業建立的功績將長留在讀者中間。
因為《中國文學》雜誌是從外文出版社分出去成立的獨立機構,中國文學出版社又是在《中國文學》雜誌中成立的,專門負責“熊貓叢書”和雜誌,所以在中國文學出版社撤消後,外文出版社繼承了“熊貓叢書”的招牌,繼續出版有關圖書。
老樹新枝
在2009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即將開幕之際,中國外文局所屬外文出版社重新亮出了“熊貓叢書”的金字招牌,首批推出了40種英文版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此次,借法蘭克福書展中國主賓國的機會,外文局決定將“熊貓叢書”重新整合包裝出版,由外文社成立專門項目組,精心策劃,最後選擇了其中影響力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現當代作家作品作為第一輯出版。所有圖書統一採用國際流行的開本及裝幀風格,熊貓的標識也重新修改設計,讓“熊貓叢書”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外國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