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熊德明
- 國籍:中國
- 職業:農民工
熊德明簡歷,成名事件,成名後相關經歷,受邀進城當廠幹部,全家返鄉一心養豬,個人榮譽,相關評價,事件影響,年度經濟人物,承諾,
熊德明簡歷
熊德明,女,42歲,重慶雲陽縣人和鎮龍泉村10組的普通農民。2003年10月27日溫家寶總理路過龍泉村,熊德明鼓足勇氣向總理說了“實話”,成為維護農民工權益帶頭人,並因此榮獲2003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社會公益獎。
熊德明出名後,在重慶打過一段時間工,但她覺得不適應城市生活,於是回家鄉養豬幹上了她的老本行。當時熊德明只有一萬多元的本錢,想規模建設根本不可能。於是,農商行先期貸款三萬,讓她建起了豬舍,養了十多頭豬。
熊德明從養“過年豬”到發展成立“德明養殖專業合作社”,後來熊德明在相關人士的指導下,註冊了“熊德明”商標,熊德明依靠自己的商標闖市場。目前,熊德明的個人資產已經超過50萬元。
成名事件
成名後相關經歷
受邀進城當廠幹部
2004年3月熊德明到重慶市領“爭光獎”,同時與她領獎的某防盜門公司的夏總邀請她們夫婦到廠里上班。 熊德明在廠里的職務是總廠辦的“稽核”,丈夫和兒子在車間當工人。她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檢查工人們的服裝和工作牌,月薪1000元。
熊德明覺得, 當稽核員,主要職責就是檢查員工的行為規範。對那些著裝有問題的員工和幹部進行罰款,可自己總是不適應,覺得當稽核員比當農民還委屈。熊德明曾兩次向公司提出調換工作崗位乾清潔工的請求,稱自己是個農家婦女,什麼重活累活都難不倒她,能吃苦耐勞,就是不願再當幹部,但公司沒同意。
全家返鄉一心養豬
熊德明承受不了打工當“幹部”帶來的壓力。她決定辭職,回老家養豬。她的兒子和丈夫也辭職了。 2004年11月18日,不願意過別人“施捨”的城市生活的熊德明正式離職。
熊德明坦言自己並不適合打工。她說,自己年齡大了又沒文化,等過幾年不再是名人的時候,就不會有人請自己了。回去養豬還能帶領村里人一起致富,也能給兒子留點產業。 熊德明手頭目前只籌集到了4萬元左右,她準備搞滾動式養殖,先養100頭,第一年贏利後再多買一些,這樣滾動下去。
目前,熊德明的個人資產已經超過50萬元。熊德明還將再投入30萬元擴建自己的養豬場,在兩年之內讓自己成為百萬富人。
個人榮譽
獲得2003CCTV中國年度社會公益獎。
2004年3月獲頒重慶“爭光獎”
相關評價
她面對國家總理敢於開口討工錢,不僅引發了規模巨大的追薪熱潮,使數不勝數的農民兄弟從中受益。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她還讓有關部門找到了“角色位置”。
實際上近幾年的歲末年初,許多城市的媒體都會掀起一撥撥為民工討工錢的行動。然而每逢這時,有關部門的態度常常是若即若離。無論有意無意,他們明顯沒把這當作自己分內的事。但經熊德明向溫總理這么一“討”,事情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政府首腦都在為農婦討工錢,首腦的下屬難道不該為民工討工錢?於是,追薪由各級政府分外的事變成了各級政府分內的事。追薪行動由此而明效大驗,這真叫“善莫大焉”。
追薪該不該是各級政府分內的事,這本來不應該有疑問。因為《勞動法》規定了勞動者在勞動之後有獲得報酬的權利,我們的政府中也明確有負責把《勞動法》落到實處的職能部門;因為國家的發展任務中寫著將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這一條,這一進程中出現的障礙無疑要由政府去解決;因為欠薪所引起的矛盾已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進而影響到社會的安定。但有意無意的“分外”意識妨礙了他們履行自己的職責。借著這個契機,一位親民的總理推動他的各級政府轉入了“分內”角色。而這,其實是一個農婦不可能辦到的,她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量。熊德明的意義在於:當一種宏大的歷史必然已經具備的時候,通過她這一偶然得到了實現。一個存在已久卻被漠視的問題,通過她成了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它的意義不能說不重大。
事件影響
江蘇、廣東、湖北等省也相繼出台政策維護民工權益。她開啟了中國最大的農民工討薪運動,改善了過去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惡劣現象,並讓社會更為關注農民工這一弱勢群體,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條件。回首30年,熊德明從一個普通的“背豬草的農婦”成為敢為農民工討要工錢的帶頭人,這期間飽含心酸與甘甜。農民工從原來被人忽視被人歧視的弱勢群體,逐步得到社會的肯定和人們的接受,這是跨時代的進步。
年度經濟人物
從常理來看,那些質疑是有道理的。熊德明所做的無非是說了一句實話,這實在顯得太容易,太輕鬆了。要說為民工討工錢,許多人都比她做得多,做得累,做得艱苦。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哈爾濱市就有一位女記者,連續多年為民工討工錢,甚至懷了孕拖著大肚子也沒有停止奔走呼號。相比之下,熊德明是為自己討工錢,無論比“思想境界”,還是比“勞動強度”,熊德明與她都不在一個檔次上。
從事物發展的規律看,欠薪問題肯定不會從此得到徹底解決。但同樣可以肯定的是,欠薪問題的解決從此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只要政府把欠薪當作分內的事來抓,那效果肯定就大不一樣。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那么多農民兄弟要由衷地感謝熊德明。
無論是“清欠”,還是維權,本來都應該是政府和法律的事務,如今,一個農婦衝到前面,不但未能獲得社會的褒獎,卻因為一些莫須有的問題而招致責難。批評者說,熊德明代理維權沒有法理依據,名人維權會造成法律尷尬;熊德明的民間名人維權行為,會誤導一些人放棄社會正常投訴渠道;熊德明說是替農民工維權,其實是替親戚維權等等,不一而足。
承諾
“溫總理收到我的信了!”昨天,雲陽農婦熊德明難掩感激之情,連夜灌香腸想送到北京請總理嘗嘗放心肉。2003年,熊德明因向總理說實話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2009年11月14日,熊德明提筆給溫總理寫信報喜,她養的第一批200多頭生豬年前就要上市了。這封信是在11月16日寄往北京的。
2009年12月28日,熊德明家特地殺了一頭250斤重的肥豬。熊德明背著背篼趕赴雲陽新縣城買來佐料。熊德明說,她要和家人一道連夜灌香腸,爭取儘快把香腸熏乾後,送到北京讓總理嘗嘗自己親手養的放心豬肉。
熊德明稱,總理這么關心農民工,她專門選了一頭上等豬,用精瘦肉製作香腸,絕對沒有任何有害物質。她還承諾,自己一定說到做到,以後要繼續說實話做實事,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總理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