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煙臺農科院)

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煙臺農科院一般指本詞條

煙臺市農科院(原煙臺市農科所),始建於1958年,是一個綜合性農業科研單位。

2017年11月,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外文名: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建立時間:1958年
  • 簡稱:煙臺農科院
機構簡介,人才隊伍,榮譽稱號,機構設定,平台建設,科研成果,獲得榮譽,

機構簡介

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簡稱“煙臺農科院”),綜合性農業科研全額撥款事業單位,1958年創建,1998年撤所建院。科研用地1800畝,職工總數409人,在職職工201人。“七五”以來,在歷次農業部組織的全國農業科研院所科研綜合實力評估中穩居“百強”,其中,“十一五”評估中位列地市級農科院所第四位,全國總排名第68位。

人才隊伍

全院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63名,其中,研究員26名(二級研究員3名、三級研究員4名),副高級職稱人員44名,中級職稱66名,博士20名,碩士69名。目前,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1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4名;全國五一獎章獲得者4名;省、市先進工作者8名;省、市有突出貢獻專家7名;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5名,“泰山學者”1名,煙臺市傑出人才4名。

榮譽稱號

有2名同志分別為六屆、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有3人4次分別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20116;一?#21171;動獎章、全國先進女職工和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個人稱號。在1992年全國行評中,該院被農業部評為?#19971;五?#20892;業科研機構綜合科研能力地區級優秀單位。
1996年在全國農業系統1220個獨立農業科研機構?#20843;五?#31185;研開發能力綜合評估中排名第85位,列639個地市級農科所第4名,山東省地市級農科(院)所第1名。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引進國外農業成果示範園。1999年被國家科技部定為全國農科(院)所綜合改革試點單位,被國家農業部定為全國(10個)重點建設地市級農科(院)所。
2017年11月,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

機構設定

全院下設小麥、蘋果、大櫻桃、甘薯、蔬菜、葡萄與葡萄酒、花生玉米、小漿果、茶葉等15個研究所,研究領域涵蓋糧油作物、果樹、蔬菜、園林花卉等產業鏈條上的育種、栽培、植保、土肥、農產品檢測、生物技術、情報信息等24個學科。

平台建設

山東省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建有國家蘋果育種中心(煙臺)、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煙臺)、農業部果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小麥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煙臺試驗站、農業部果樹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農業部小麥原原種繁育基地、農業部甘薯原原種擴繁基地、農業部大櫻桃良種苗木繁育基地;承擔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蘋果、梨、葡萄、甘薯、花生、蔬菜7個綜合試驗站,以及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果、薯類、小麥、玉米4個崗位和1個試驗站,山東省甘薯示範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釀酒葡萄良種工程實驗室;承建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煙臺國際蘋果育種中心、煙臺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驗檢測中心、煙臺大學農學院、煙臺市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出版《煙臺果樹》雜誌,創辦煙臺農業科技博覽園,在省內外建有2200多個試驗(示範)點。

科研成果

先後承擔國家863計畫、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成果轉化資金、948項目、國家重大攻關計畫、山東省科技攻關計畫、山東省良種工程等各級課題項目432項;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新品種累計102個,其中菸農15、魯麥14、魯麥21、菸農19、菸農21五個小麥品種推廣面積均超億畝,選育的小麥品種每年在全國累計推廣面積1.5億畝左右,在2014年和2015年度我院選育的“菸農999”、“菸農1212”小麥新品種分別刷新全國和山東省小麥高產紀錄。每年培訓基層技術骨幹5000人,培養農民技術員2萬人次,服務農業龍頭企業50多家,聯繫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1000餘個。
獲各類科技成果獎22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3項;年推廣套用6000萬畝,每年為農民節本增效60億元。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