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教學班13個,在校學生615人,在校教職工44人,專任教師38人,其中一級教師17人,二級教師21人。教學樓共四層,擁有實驗室、
微機室、校園電視台、圖書閱覽室、舞蹈教室、科技室、黨員活動室、心理諮詢室、古箏室等。校內綠草青青,花香襲人,環境怡人,為莘莘學子營造了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身、學會創造的理想環境。
辦學特色
學校秉承以愛育樂、以德樹人教育理念,努力促進學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凝心教育,立足於學生的共同發展和個性發展,立足於教師的德高業精和整體發展,立足於學校管理創新和內涵發展。通過快樂教育為學校引路,依託規範管理為教育護航,通過學校、家長、社區三位一體資源,建設快樂、活力校園。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只楚國小構建了活力課堂課程體系,課程的設定分為學科課程、社團活動、德育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我們揮灑汗水,我們神采飛揚,我們播種理想,我們收穫希望,充滿無窮活力和魅力的只楚國小,必將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學子們的宏偉夢想,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師資水平
學校擁有教職工44人,專任教師38人。大學及以上教師38人,占比100%。一級教師及以上職稱教師17人,占比44.7%,二級教師21人。區級及以上優秀教師9人。
歷史沿革
1945年8月,八路軍解放煙臺。人民政府派施柯華任校長,接管只楚國小。除留用日偽時期大部分教師外,又派來了部分教師。學校規模擴大,學生達300多人,五六年級又增加了宮家島、芝水兩村的學生。因為解放不久,倉促開學,所以沒有印刷教材,上課時學生自己抄寫教材,直至1946年方有部分自老解放區運來的印刷教材。
由於學生人數增加,原有教室不敷使用,師生在1946年春將大廟內的泥塑神像拉倒搬走,改做教室。
1946年秋,施柯華調走,王壽山任校長。
1947年土改複查中,學校配合中心任務,發動兒童團參加鬥地主,搞宣傳。這年六七月份,上級提出“反蔣保田”,保衛勝利果實,師生積極報名參加八路軍。校長王壽山,教師李敏超,學生馮德盛、王樹森都應徵入伍。
1947年8月,國民黨軍隊占據煙臺,為躲避迫害,部分學生隨家庭轉移至解放區。
1948年春,學校改為初級國小,一至四年級在本村上學;五至六年級去宮家島上學。教師多系本村人,校長申家冀。
教室分散,原學校只有兩個班;村中民房(現供銷社處)也設教室。
1991年12月,只楚居委會在原校址建成的一座宏偉壯觀的四層教學大樓。其占地面積為56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3274平方米,供暖設備齊全,水電設備齊全到位。
1992年修水泥硬化路面90平方米,修運動場2000餘平方米,建花圃3個,總面積50餘平方米。
2003年在學校樓體上安裝了大氣磅礴的紅色大字校訓,2004年春,居委會又投資在校園鋪設了面積約570平方米的塑膠場地。
2005年只楚居委會出資15萬元更換了暖氣管。
2007年,學校校劃歸區屬單位,上級部門在2007-2008年間又先後出資為學校更換塑鋼窗,粉刷了教學樓和給樓頂做了防水工程。
2008年10月,只楚居委會出資,把南牆邊的黃土地改造後鋪上草坪磚並種植上綠化草,美化了校園環境。學校的教學設施配套也達到上級要求的一類標準,設有:微機室,體育室,儀器室,語音室,網路中心等各類科室。
2005年,學校的微機全部更換成運算更快、性能更好的新機器,學生達到人手一機;同年,只楚集團又給辦公室等科室安裝空調。
2008年,只楚集團先後出資近百萬元與財政合資,學校率先完成了全區中國小第一批班班通工程。
2009年6月,學校建成先進的互動錄播教室,使學校的辦公條件和教學環境得到更大的改善。
榮譽獎勵
2021年6月獲芝罘區中小學生藝術節戲劇類一等獎
2021年10月獲芝罘區“紅領巾獎章”集體二星章(大隊)榮譽
2022年2月獲芝罘區“教育工作進步單位”榮譽
2022年2月獲芝罘區“信訪穩定和民眾工作標兵單位”榮譽
2022年5月獲“煙臺市優秀少先隊集體”榮譽
2022年6月獲芝罘區中小學生藝術節戲劇類二等獎
2022年7月獲“山東省綠色校園”榮譽
交通情況
可乘坐1路、12路、23路、32路在“只楚集團公交修理廠”站點下車。也可乘坐18路、25路、35路、43路、48路公車在“只楚”站點下車。
學校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