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氣側汽溫調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實現途徑
  • 實現途徑類型
  • 性質
  • 調節特點
煙氣側氣溫調節的方法,煙氣再循環,採用煙氣檔板,改變火焰中心位置,煙氣側汽溫調節原理及途徑,煙氣側汽溫調節的特點,

煙氣側氣溫調節的方法

煙氣再循環

空氣預熱器
煙氣側汽溫調節
圖1:煙氣再循環對鍋爐熱力特性的影響圖

採用煙氣檔板

鍋爐負荷
煙氣側汽溫調節
圖2:煙氣擋板調節再熱汽溫原理圖
大容量鍋爐多在豎井煙道中,採用低溫再熱器與低溫過熱器並列布置的方式,即在主煙道布置低溫再熱器,在旁路煙道布置低溫過熱器。低溫再熱器受熱面積占整個再熱器受熱面積的3/4左右,其蒸汽焓增占整個再熱蒸汽焓增的50%~60%。確保在擋板調節時有較大的調溫幅度。
如圖3:擋板調節時煙氣流量隨鍋爐負荷的變化圖所示,表示出負荷變化時由於擋板的調節使流經兩個煙道的煙氣量發生變化的情況。如圖4:擋板調節時汽溫隨負荷的變化圖所示(A-擋板全開時汽溫特性;B-擋板調節後汽溫特性)表示過熱蒸汽溫度和再熱蒸汽溫度的變化情況。其中(a)過熱汽溫;(b)再熱汽溫。煙氣調節擋板設定在主、旁煙道的省煤器下方。這樣布置的好處是:由於該處煙氣溫度稍低,擋板不易過熱,變形量小,可保證擋板工作的安全;在省煤器出口的煙道截面可以收縮,使擋板的長度可相應縮短,重量減輕,剛性增強,並使驅動力矩可相應減小。主煙道和旁路煙道的擋板採用反向聯動調節方式,兩角度之和保持為90°,在鍋爐負荷變化範圍之內,主煙道的理論調節角度為40°~60°。因為在這樣調節範圍內是擋板調節的靈敏區,即擋板改變單位角度後引起的煙氣變化量較大,使傳熱量和汽溫變化值亦較大,調節靈敏度高。另外,在這樣角度調節範圍內,擋板的局部阻力係數較小,因而可降低引風機的電耗。
煙氣側汽溫調節
圖3:擋板調節時煙氣流量隨鍋爐負荷的變化圖
煙氣側汽溫調節
圖4:擋板調節時汽溫隨負荷的變化圖
採用煙氣擋板調節方法可能存在的問題。因擋板受熱發生不規則變形,或轉動及傳動機構發生卡澀而不能正常動作,從而無法進行調節;由於理論設計計算與實際調節結構有較大出入,使調節超出可能範圍。也就是說,在擋板的可調範圍內,難以達到正常汽溫值。有時,為了使汽溫儘可能接近規定值,往往造成主煙道(或旁路煙道)中的煙速不是過高,就是過低,從而使受熱面的管子磨損加劇,或發生嚴重積灰,影響鍋爐的運行安全和經濟性。

改變火焰中心位置

最常用的改變火焰中心位置的方法是採用擺動式燃燒器。擺動式燃燒器多用於燃燒器四角布置鍋爐。上下擺動燃燒器,使煤粉火炬上下傾斜,改變火焰中心的位置,從而改變爐膛出口煙氣溫度,調節過熱或再熱汽溫。在用擺動燃燒器調節再熱汽溫時,由於它同時作用於再熱器和過熱器,即調節時再熱汽溫和過熱汽溫是同向變化。這對在爐膛上部和爐膛出口附近布置有較多受熱面的過熱器或再熱器的汽溫調節特別有利,具有較大的靈敏度。一般燃燒器擺動可達±20°~30°,爐膛出口煙溫變化約110~140℃,調溫幅度可達40~60℃。運行中當燃燒器擺動角度較大時,應注意有可能造成爐膛出口或冷灰斗處結渣。
對於前牆布置多層燃燒器,可通過投運不同層次燃燒器的方法改變火焰中心位置來達到調節汽溫的目的。改變火焰中心位置的調溫方法調節靈敏,慣性很小,但不精細,常用噴水減溫等其它調溫方法配合使用。
用擺動式燃燒器進行汽溫調節時,理想的調節特性使燃燒器擺角變化對再熱汽溫和過熱汽溫的調節幅度能與再熱器和過熱器的汽溫特性所具有的汽溫變化率之間達到“匹配”。這樣,在鍋爐出力改變時,兩者能實現“同步”的調節,從而可不用或只用少量減溫水對汽溫進行校正的細調節。
由於用擺動式燃燒器調溫具有調溫幅度大、時滯小,對於過熱器和再熱器採用高溫布置情況下,受熱面積少及鍋爐鋼耗較低等優點,使它成為現代大型鍋爐,特別是四角切圓燃燒的鍋爐進行再熱汽溫調節的主要方法。多次試驗結果表明,每改變噴嘴擺角±1℃,大體上可改變再熱器出口汽溫2℃。對於燃用灰熔點較低的燃料,考慮到結渣、腐蝕的危險,上擺角度不能太大。

煙氣側汽溫調節原理及途徑

從煙氣側對汽溫進行調節的原理是:從煙氣側改變過熱器或再熱器的傳熱特性,影響蒸汽的焓增,改變汽溫。實現的途徑有:改變通過過熱器的煙氣流量,即試圖改變傳熱係數;改變煙溫,即試圖改變溫壓。

煙氣側汽溫調節的特點

(1)調節慣性或延遲時間要小,即靈敏度高;
(2)調節範圍要大;
(3)結構簡單可靠;
(4)對循環效率的影響要小;
(5)附加的金屬和設備的消耗要少;
(6)儘可能起到保護金屬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