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己

氣功內丹術術語。《悟真篇》:“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即築基。 這就是排除雜念,集中注意力以專心練功。“煉己”又稱作修心煉性等。道門認為,煉己也是一種基礎性的功夫,元明時期的著名內丹家張三豐在《玄要篇》中指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這表明道教對“煉己”是相當重視的。凡俗之人,其心意很容易被外界所引誘和牽引,所以道門將這種躁動不安的心意稱作“心猿意馬”,以為心意竄動,不能安寧,這是導致身體受損的一大根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煉己
  • 類別:氣功內丹術術語
  • 出自:《悟真篇》
  • 典故:《天仙正理直論》
定義,示例,典故,

定義

“煉己”又稱作修心煉性等。道門認為,煉己也是一種基礎性的功夫,元明時期的著名內丹家張三豐在《玄要篇》中指出,“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這表明道教對“煉己”是相當重視的。

示例

內丹修煉之人,首先修煉自己的心意,使之能夠集中,這樣才能進一步調息,以使心靈虛極,至於無神可凝的境界。要使自己的心意安定,這是不容易的。前人採取“垂簾、觀鼻、聽息”的方法,來控制心意的竄動。“垂簾”就是低垂眼皮,“觀鼻”就是關注自己的鼻準,“聽息”就是專注地聽自己的呼吸。這種方式屬於“有為”的功夫,其目的是“以念頭”來制約那些躁動的念頭。當然,最後還是應該把所有的念頭忘卻,這才能進入內丹的功能態。築基,內丹學術語。道門認為,內丹修煉是一個過程,所有的舉措必須有良好的基礎,這就好像蓋房子一樣,基礎應該紮實,否則就無法保證房屋建造的牢固與可靠。在道教內丹家看來,修煉內丹的要素是精氣神,這叫做“三寶”,人在降生之初,精氣神是齊全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精氣神就會有所缺損,於是發生種種病症。內丹修煉的築基功夫就是要修復身體缺損的精氣神,治療病症。

典故

關於這方面,《天仙正理直論》有相當精闢的見解。該書指出,所謂“基”就是修煉陽神的本根,安神定息的處所,沒有處所,就不能安神,也就談不上什麼修煉了。築基,就是培補精氣,精氣旺盛了,神也隨著旺盛。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排除思慮的干擾,使神安於處所,補精氣,也補神,然後才進行其他的煉丹功夫。脫胎換骨,道教內丹學術語。指凡人通過修煉,得道之後可以脫去凡胎轉聖胎;去掉俗骨換聖骨。在內丹學中,這表示煉就內丹,變化氣質。道門認為,合東方木三之數與南方火二之數,合西方金四之數與北方水一之數,再匯通中央土五之數,“三五”歸中,這叫做“三家相見結嬰兒”,於是丹道有成,而脫凡質,這是修煉成仙的前提。“脫胎”之說,在宋代有關《周易參同契》的解釋文字之中已經使用了,如陳顯微就說:“及乎脫胎,則形體閃耀,如明窗日影射塵之狀。”後來,“脫胎換骨”在文學上產生了特殊影響,像《紅樓夢》也使用了這樣的術語,該書一百0四回謂之:“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脫胎去的。”所謂“脫胎去”就是蛻去凡體之軀殼,而使真身飛升而去。由道門所創製的這個典故在中國文化中也用以比喻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變化而成。
各派都認呂祖為師父,呂祖自己就曾經三還三失,多次還丹不成。南宗的白玉蟾真人也是大費周折,今仍留有《煉丹不成作》詩一首,有“重整釣魚竿,再斫秋筠節”之句;北宗這樣的事就更多,閔小艮真人曾在其著作中多次說到這個問題,並以自己為例,說自己九歲入道,行功到十三歲時大漏,後來反反覆覆,幾乎弄得身體成了弱證,就要垮了,沒有辦法,只好停功不行,重新改做煉己修心的功夫。想來邱處機真人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的。
煉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個人的體會,相比煉己,鍊形要容易和稍輕一些。
天師羅公遠有言:"假使一年功修得十一個月日已上,放卻一兩日再修之,前功勞皆失也。是故不離時晌放逸其心。"
沒有一天24時時時刻刻靜定如常的心性,想要修成仙道,煉己至純乃至化形,不用想了,半吊子的業餘只會聚漏聚漏的反反覆覆,浪費時間.成造化沒有這么容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