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頂山

焦頂山位於鎮江市鼎石山東側、學府路南側,山高53.7米,面積0.06平方公里。它緊靠古運河,在其北側,離寶塔山不遠,隔學府路與京峴山相望。

焦頂山的歷史不長,有一種說法認為,清代這裡駐有旗兵,在與太平軍的交戰中,這裡是反覆爭奪的地段,炮火連天,整個山體的植被都被燒焦,因而稱之為焦頂山;也有人稱之為教頂山。如鎮江博物館考古報告集中有“鎮江教頂山東晉墓群發掘報告”的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焦頂山
  • 位置:鎮江市鼎石山東側
  • :53.7米
  • 面積:0.06 km
歷史記載,文化資源,

歷史記載

焦頂山之名,據1983年版《鎮江市地名錄》載:“因山頂上有石塊似火燒焦,俗稱焦頂山。”未見古代史書中對焦頂山有所描述。目前未見此山的古蹟遺存,沒有發現任何古建築的痕跡。據山腳下的村民講,當地人一直把焦頂山稱作老虎山,並說山上過去有兩隻石獅,疑為古墓前墓道的裝飾物。前幾年一隻被毀成兩段,另一隻被磚瓦廠工人砌入圍牆,後來房地產開發改造,圍牆拆了,石獅也不見了。

文化資源

2006年10月,焦頂山西側京峴山路施工過程中發現了6座東晉時期磚室墓,市博物館考古部隨後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這裡是鎮江東郊漢、六朝墓葬分布較為密集的區域。
6座墓葬位於焦頂山西面一個山崗西坡,均東西走向,大致排列成一行。雖然早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墓葬保存尚好,出土了一批隨葬遺物,為其相對年代的推斷提供了依據。
經推斷,這是一組家族墓葬。其中,4號墓中出土的3件灰陶座,座身厚重,上有圓形穿孔,這種陶座只在少數規格較高的墓葬中發現;2號墓、4號墓、7號墓中出土陶俑3組,共8件,為近年來鎮江考古中出土較多的一次,它為研究六朝墓葬的用俑制度提供了新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