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商務

無線商務,通過無線網際網路進行的商務活動。首先它要有手機這種移動終端的參與,它可以提供支付、交易、訂票、購物、娛樂、無線醫療等多種套用:其次,它要體現移動的特色,解決信息流、資金流甚至是部分物流的問題。

基本介紹

  • 外文名:Seth Goldstein
  • 系統名稱:Android
  • 公司名稱IBM公司
  • 提出時間:1995年
簡介,相關軟體,

簡介

隨著iPhone、iPad以及Android設備在企業套用里的泛濫,IT消費化浪潮逐漸席捲全球。越來越多的公司為了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允許員工實行移動式辦公的新標準模式。即員工可通過功能強大的攜帶型計算系統,例如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隨時隨地訪問企業電子郵件、文檔和應用程式等,進行無線化的網路辦公。因此公司的關鍵業務數據也將隨著這些用戶移動。但同時,這個IT消費化的移動環境卻使得安全管理者們緊張不安。這些個人移動設備很容易丟失(比如被小偷竊取),導致保存在它們上面的所有企業敏感數據一起丟失。這將需要公司轉變它們的安全思想,制定新的IT運維策略,並在不降低設備用戶使用體驗的情況下實施維持企業安全的技術。毋庸置疑,IT消費化將力促移動商務的崛起。
無線商務方式
EC簡訊網址是商務部重點支持的企業信息化服務項目,是利用簡訊方式為移動終端設備快捷訪問無線網際網路而建立的定址方式,是企業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商標"和"名片", 使手機用戶可以通過發簡訊的方式方便快捷地和企業進行信息互動。
3G名片一種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隨身地進行修改、派發、與他人互換的高科技數字名片,3G名片以“個性註冊,終生聯繫”為主要特點讓您的客戶可以隨時、隨地的找到您,讓您避免了在商務會談中忘帶名片的尷尬及名片被客戶丟失造成的人脈信息鏈條斷裂。
商務時空信息服務平台是針對存在信息服務需求的企業所推出的移動商務套用服務項目。系統主要實現通過簡訊包月/點播的方式實現用戶對CP(信息源)提供的產品內容或信息進行查詢定製。簡訊定製系統可套用在多個行業,並在技術上實現平台可在多個行業平滑過渡。
無線電子商務的歷史
無線商務的出現是在無線通訊巨頭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的大力推動下起步的。1997年中三大無線通訊巨頭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聯合美國軟體公司?(前UNWIRED PLANET)發起設立無線通訊協定(WAP)標準。從而使INTERNET與無線通訊有了連線的基礎,無線通訊協定設定了一套將網際網路內容過濾和轉化為適用移動通信的標準,使內容可以更容易地在移動終端上顯示,使無線電子商務成為可能。 ?公司是無線電子商務的開拓者和急先鋒,?公司不僅與摩托羅拉、諾基亞以及愛立信聯合開發了無線通訊協定(WAP)標準,而且還為全世界20多個知名的行動電話品牌提供無線UP瀏覽器。另外,?還具有一條完善的產品線,允許完成開發、配置無線設備的信息服務。
計算機業巨頭IBM公司在1995年就提出了“電子商務”的口號,但是直到1998年,人們才真正了解到電子商務是什麼,而到了1999~2000年,電子商務才有真正的套用,IBM公司在IT前沿一直占據領先的優勢。隨著無線套用的增加,企業對無線接入公司網路的安全性的需求也日益增加。2001年藍色巨人宣布與移動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BT Cellnet公司、義大利電信公司、Avenir公司和UniXS公司達成合作協定,共同開發新的電子商務套用軟體。IBM公司通過它的全球服務部把IBM研究實驗室開發出的無線安全技術迅速提供給客戶,2003年,IBM在無線電子商務領域有三大解決方案:智慧型電子商務、為移動人士提供的解決方案和高級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軟體業巨頭微軟也是無線電子商務的有力參與者,從2000年就一直在開發移動瀏覽器。這種瀏覽器是微軟IE的行動電話版,建立在無線套用協定(WAP)之上,用戶可以通過行動電話小小的螢幕,接收來自網際網路的信息。
可見無線電子商務的誕生是如此的轟轟烈烈,幾乎所有的知名的電腦、移動以及軟體廠商都參與其中,這也注定了無線電子商務市場的廣闊前景和激烈的競爭。
【IT168 軟體評論】
說到無線電子商務,就不能不先介紹一下無線電子商務的基石WAP,WAP的本質就是可以移動的Internet。從目前來看,無線電子商務大致可分為三個類型的業務模式:
第一類叫做B2C(business to customer),是指企業對個人的服務模式,比如股民跟證券公司炒股,可以通過無線的PDA、商務通,通過手機或者別的一些無線設備,及時地了解當前股市的情況、股票的走勢。還可以通過手機向銀行付款、下載音樂、下載遊戲等等。
第二類叫做是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是指企業對企業的服務模式,比如說辦公自動化系統,採購系統,企業管理系統,信息交換系統,以及財務報表申報系統等等,通過無線裝置可以把辦公自動化的一些重要數據和重要事情轉移過來,實現隨時管理。
第三類叫做B2E( business to employee ),就是企業對個人的電子商務模式。也就是企業工作人員或企業職工利用無線裝置接受和傳送或查詢企業信息(比如管理信息,財務信息,人事信息等)。無線通信產業和網際網路的融合,為雙方共同創造出了空前巨大的市場,無線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新一輪網路科技的熱門話題,各個有實力的相關公司都不約而同地將工作的重點向無線商務方向轉移,下面我們就簡要分析一下無線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
【無線商務的發展趨勢】無線商務發展潛力將逐步得以釋放
歷經十餘年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在政策引導、技術成熟、模式創新等諸多因素的驅動下,網路行銷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用戶所接受。隨著3C融合的不斷深化,無線網際網路開始孕育發展,無線電子商務逐步萌芽。
政策導向將加快套用和普及的速度
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和規劃,將加速無線電子商務的套用和普及,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07年6月,發改委、國務院信息辦印發《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規劃提出要“發展小額支付服務、便民服務和商務信息服務,探索麵向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新型服務模式”。規劃明確提出要求建設移動電子商務試點工程。2008年2月湖南成為首家“國際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範省”,這標誌著國家移動電子商務的試點工程正式啟動。移動電子商務將以移動交易、移動農業電子商務、移動公共運輸和移動公共事業繳費為重點優先展開。國家政策將加快無線電子商務的套用和普及。
產業鏈各環節紛紛布局成為無線電子商務的主要推力
包括電信運營商、軟體開發商、終端廠商、銀行、服務提供商等產業鏈內的眾多成員都開始涉足無線電子商務領域。產業鏈成員的協同努力是無線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推力。無線商務將藉助於簡訊、WAP和RFID等多種方式得以實現。微軟在2000年就啟動了移動瀏覽器的研發,IBM在無線電子商務領域推出了多項解決方案,諾基亞研發NFC手機支付,中國移動與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聯合開發“商信通”,聯通搭建如意商城,用友移動開發移動電子商務平台——移動商街,阿里巴巴註冊無線域名、與英特爾合作搭建無線商務平台……市場繽紛活躍。
電信基礎設施升級實現了窄帶無線向寬頻無線的過渡
2008年,3G開始在國內部分城市試點套用,電信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窄帶無線逐步向寬頻無線過渡。值得關注的是,2007年12月底國務院審議並正式通過了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的專項實施方案。會議明確提出,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代表了信息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屬於《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確定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該項目的實施將為無線商務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無線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為無線商務培育市場
無線網站將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熱點。據CNNIC統計,截至2007年3月底中國具有獨立域名的WAP站點數量約為6.5萬個,遠低於2006年底具有獨立域名的傳統網際網路站數(84.3 萬個)。目前WAP在中國已進入快速增長期,隨著用戶關注度的不斷提升,企業、個人建站意願升溫,WAP資源將出現爆破式的發展,服務內容也將由圖鈴遊戲、搜尋導航、手機閱讀等幾個方面向多元化轉變。無線網際網路的豐富將為無線商務培育用戶,積累資源。
廣泛的終端用戶群為無線商務市場注入潛力
據信息產業部統計,2007年底移動通信終端已達5.48億個,超過2007年底CNNIC統計的2.1億網民,手機數已遠超PC數,無線網際網路市場空間巨大、增長潛力充分。另據計世資訊統計,2007年中國手機網民數超過5000萬戶,與2006年相比激增167%,廣泛的用戶群為無線商務市場注入潛力,令人遐想無限。 儘管不少線上巨人都對無線技術傾注了極大熱情,如近期Yahoo!、Charles Schwab和Ticketmaster Online-Citysearch等都相繼宣布了提供無線服務的計畫,但分析家們卻告誡業界相關公司,電子商務與無線技術的融合仍需假以時日。早期進入這一市場的公司除了將受到接入速度遲緩、用戶存在安全顧慮及用戶群體匱乏等諸多無線技術本身的局限外,還面臨其它一些特殊挑戰,如經銷商品很難在手持設備狹小的螢幕上正常顯示或根本無法顯示等。
Forrester調研公司的一位分析家認為,僅僅能夠在捷運里購物並不足以成為人們痴迷無線商務的理由。用戶是否願意通過行動電話或雙向尋呼等手持設備進行線上購物仍值得懷疑。人們大多傾向於利用此類設備收集信息、傳送郵件或獲取行車路線等,而非將其視作基本購物工具。
當然,也有部分零售商能夠在無線零售領域如魚得水,這主要集中於書籍、機票預訂及食品等行業,這些行業所經營的商品可以通過少量文字廣告進行推銷。對家具、冰櫃等多數商品而言,不提供可視圖像就讓用戶掏腰包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可望在無線領域獲益的另一群體是需要用戶快速反應或提供特殊時段服務的公司,如午夜結束的線上拍賣等。很少有人喜歡在夜深人靜時還苦守著台式PC或筆記本電腦,而無線服務恰好能夠填補這一空白。正是基於這點,Yahoo!已開始向用戶提供無線拍賣服務,eBay也於近期宣布其英國和德國的用戶自7月份開始將能夠通過行動電話競標。
金融服務業對無線領域寄予厚望。本月初,Charles Schwab宣布提供無線交易服務。早在一年前,Discover Brokerage、Fidelity、DLJ Direct和Ameritrade就已開始提供無線服務,E*Trade、Suretrade也緊接著提供了類似服務。但正像行動電話經常出現通話中斷一樣,人們對無線交易中途是否會出現信號中斷深表關注。
小型傳統商家也將是無線商務的最大受益群體之一。部分商店和餐館可以通過顯示於行動電話螢幕特定區域的相關信息來吸引顧客。
短期內有望在無線商務領域獲取豐厚收益的公司,就是可以憑藉行動電話或尋呼機首頁顯示信息而謀取利益的無線公司。Sprint PCS等大型無線服務商通過可以控制用戶移動設備上的數行首頁顯示信息,成為這一市場的大贏家。由於移動用戶大都行色匆匆,因而也使行動電話首頁信息最具潛在價值。對一次僅能顯示有限幾行信息的行動電話來說,如果另需額外數秒時間才能通過點擊進入下一頁面,那么這一頁面上的商家將幾乎沒有獲勝的機會。
Flatiron Partners風險投資公司合伙人Seth Goldstein稱,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單純依靠PC訪問Internet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人們已經不再需要每次準備購物時都不厭其煩地用便條記下所需物品,因為現在已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無線服務購買商品。儘管目前無線商務還存在諸多局限,但很少有人會懷疑該技術將會不斷進步,並將吸引日趨眾多的用戶。Seth Goldstein認為,無線設備目前雖尚不盡如人意,但這一技術無疑將會向著更方便易用的方向發展。而一旦消費者品嘗到無線商務的滋味,定將樂此不疲。
Yankee調研集團近期的一份報告也稱,1998年全球行動電話和Internet用戶分別為2.2億和1.5億。該調研機構還預計,4年內Internet用戶將達5億,數字行動電話用戶則接近10億。全球使用具備Internet功能的智慧型電話的用戶數量在2002年將可望達4800萬,到2005年這一用戶群體將會超過2億。所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預示出,無線技術的迅猛發展使電子商務向無線領域的擴展已迫在眉睫。
產業鏈各環節紛紛布局成為無線電子商務的主要推力
包括電信運營商、軟體開發商、終端廠商、銀行、服務提供商等產業鏈內的眾多成員都開始涉足無線電子商務領域。產業鏈成員的協同努力是無線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推力。無線商務將藉助於簡訊、WAP和RFID等多種方式得以實現。微軟在2000年就啟動了移動瀏覽器的研發,IBM在無線電子商務領域推出了多項解決方案,諾基亞研發NFC手機支付,中國移動與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聯合開發“商信通”,聯通搭建如意商城,用友移動開發移動電子商務平台——移動商街,阿里巴巴註冊無線域名、與英特爾合作搭建無線商務平台……市場繽紛活躍。
電信基礎設施升級實現了窄帶無線向寬頻無線的過渡
2008年,3G開始在國內部分城市試點套用,電信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窄帶無線逐步向寬頻無線過渡。值得關注的是,2007年12月底國務院審議並正式通過了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的專項實施方案。會議明確提出,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代表了信息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屬於《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確定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該項目的實施將為無線商務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無線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為無線商務培育市場
無線網站將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熱點。據CNNIC統計,截至2007年3月底中國具有獨立域名的WAP站點數量約為6.5萬個,遠低於2006年底具有獨立域名的傳統網際網路站數(84.3 萬個)。目前WAP在中國已進入快速增長期,隨著用戶關注度的不斷提升,企業、個人建站意願升溫,WAP資源將出現爆破式的發展,服務內容也將由圖鈴遊戲、搜尋導航、手機閱讀等幾個方面向多元化轉變。無線網際網路的豐富將為無線商務培育用戶,積累資源。
廣泛的終端用戶群為無線商務市場注入潛力
據信息產業部統計,2007年底移動通信終端已達5.48億個,超過2007年底CNNIC統計的2.1億網民,手機數已遠超PC數,無線網際網路市場空間巨大、增長潛力充分。另據計世資訊統計,2007年中國手機網民數超過5000萬戶,與2006年相比激增167%,廣泛的用戶群為無線商務市場注入潛力,令人遐想無限。

相關軟體

卡西亞移動設備管理軟體能夠把ipad,iphone,或Android移動設備連線到用戶所選擇的任何工作站上,並使用移動設備輕鬆無憂把檔案帶出辦公室,可以將這些移動設備當成一個巨大的USB設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