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痕關愛是指一個名叫明明的孩子,因患自閉症,學校老師和同學給予無痕關愛的事例,其具體做法,給孩子不著痕跡地關心,讓他感覺到自己是集體中正常一員,不是受人特殊“優待”或是刻意“排斥”的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痕關愛
- 類別:社會學
事情緣由,陪讀,上學,
事情緣由
劉婆婆講起孫子明明的過去時仍止不住掉淚。“這孩子從小和大人很少有眼神交流,到了兩歲時仍不會說話。”
她告訴武漢晚報記者,一開始家人同明明說話時,明明都毫無反應。以為孩子聽力不好,他們還輪流在孩子耳邊,逐漸提高分貝地呼喊他的名字,可孩子的眼神從來不在他們身上,如同聾人一般。蹊蹺的是,他們如果用筷子敲碗引逗他,明明就會投來目光。
過了不久後,明明開始在家中轉圈,常常連轉五六十個也不帶停,一家人看著都“頭暈眼花”。一邊轉圈,明明還一邊發出尖銳的嘶吼,根本停不下來。
劉婆婆說,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在外受了欺負後,從來不會告訴家人,唯一的“發泄”就是在小區的草地上打滾,“回家時常常帶著一身草根。”
“這孩子恐怕是自閉症。”一位鄰居猜測。劉婆婆一家這才將孩子帶到武漢市兒童醫院就診。經過多次檢測,明明被診斷為自閉症。這讓一家人如遭晴天霹靂。
劉婆婆說,當時有人告訴他,自閉症的孩子“就像‘苕’一樣,治不好。”這讓愛孫心切的劉婆婆在家癱軟了幾天無法起床。明明的父母也沒日沒夜地哭。
陪讀
“不能讓孩子‘破罐子破摔’。”只有中專文憑的明明爸爸辭掉了化工廠的工作。在打聽到梨園醫院幼稚園(現武漢麟潔兒童心理康復門診部)可以進行康復訓練後,明明爸爸來到醫院附近的城中村,租下了一個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開始了艱苦漫長的陪讀。
劉婆婆告訴記者,明明爸爸早上6點起床給孩子做早飯,然後花個把小時招呼孩子起床、穿衣、餵飯,7點多出門送孩子上學。中午的時候,明明爸爸再前往學校,陪同孩子吃飯,隨後再自己回來。晚飯時間時,則再次到學校接明明。
在學校里,明明進行了系統的平衡、言語功能訓練:倒坐在滑滑梯上下滑,低頭趴在健身球上練習爬行等。這些簡單的訓練卻對注意力不集中的明明來說十分困難,特別到了冬天時,明明就會犯懶不願上學,這時候明明的父親十分堅決:“不能放棄”。
無論寒暑、無論颳風下雨,明明父親從未讓孩子中斷過一天的訓練,只在過年時,讓孩子“休息”幾天。
令明明爸爸欣慰的是,堅持訓練了3年後,明明大聲叫出了“爸爸”。這讓明明爸爸更加堅定了讓孩子成為正常人的信心。
上學
老師同學給予“無痕關愛”
在梨園醫院幼稚園訓練6年後,8歲的明明已經能夠簡單的對話。這時,明明爸爸又產生了一個“非分”的念頭,讓孩子上正常國小。
當時,他們來到了離家最近的台北路學校,抱著“碰一鼻子灰”的心態找到了劉永勝校長。令他們意外的是,校長二話不說接受了明明:“無論什麼孩子都有享受同等教育的權利,我們不能排斥這些孩子。”
而明明進入學校後的一些表現,卻讓老師很頭疼:上課時無緣無故起身,在教室里來回踱步;無緣無故發笑或者眼神飄離。老師們摸索出一個好方法:“明明其實有判斷能力,所以要訓練他控制自己。所以他一旦有‘出位’的舉動,老師們就會到他身邊,摸一摸頭,摸一摸手,用‘正面刺激’告訴他這樣不對。”明明在進行了數次同一動作的感知後,就會“條件反射”地進行自控。
明明現在的班主任趙娟老師是個有心人,她在班級設立幫扶小組——明明有任何需要,小組裡的同學都要第一時間到明明身邊進行幫助。
雖然心是好的,可小組的同學也會辦一些“錯事”。
趙娟說,有一次,她發現明明趴在桌子上哭,周圍同學的勸說壓根無效。仔細詢問才知道,體育課上明明想參與籃球比賽,同學們怕他弄傷自己,便委婉告訴他“在旁邊休息一會”。可明明認為同學們“排斥”他,所以痛哭不已。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趙娟便向身邊的同學詢問:“有沒有人陪明明做其他運動,慢跑或者是跳繩?”這時不少同學舉手,明明馬上恢復了笑顏。
次日一早,趙娟就給孩子們開了一個會:“要不著痕跡地關心,讓他感覺到自己是集體中正常一員,不是受人特殊‘優待’或是刻意‘排斥’的成員。”
“教好特殊孩子更有成就感”
“每個老師都能教好一個正常的孩子,但教好一個特殊的孩子給我更多的成就感。”趙娟老師說,明明的身高有1.7米,自己的孩子也有一米七幾,看到明明時仿佛也看到自己的孩子。明明手冷的時候,趙娟就會給他焐手;身體磕碰後變紅,趙娟也會給他吹一吹。每次明明交的作業有進步時,趙娟都會“狠狠”表揚。
如今,經過了國小6年,明明已經變成了一名“陽光少年”:能認識簡單的語文漢字;進行簡單的閱讀;可以給同學們講一兩百字的小故事;字寫得工整漂亮,還參加了書法比賽。
讓家人感到欣慰的是,孩子的進步更體現在對其他人的關愛上。“現在我一進門他就會喊奶奶;不讓家人操心,獨自一人過馬路回家;知道我股骨頭壞死,他會攙扶我過馬路;以前坐公車時吵著要坐座,現在看見老人他會讓座……”談起這十多年來孩子艱難的成長,劉婆婆說,是家人的堅持和老師、同學的付出,支撐起了孩子的明天,讓他能和同齡正常孩子一同成長。
14歲的明明既是一名確診的自閉症患兒,也是台北路學校國小6年級的一名正式學生。雖然至今他還不能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不能運用簡單的四則運算,但6年來,從不與人交流的明明,現在已成長為一進門會喊奶奶好、會講故事、會過馬路、上車會讓座的陽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