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剔墨紗燈

無為剔墨紗燈

無為剔墨紗燈又名宮燈,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有300餘年歷史,安徽省志列為皖地八大特產之一。無為紗燈在借鑑吸收歷代流行的蔑扎、紙糊、染色“彩燈”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將木工、雕刻、漆工和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經過加工、成型、油漆、繪畫、剔墨等項工藝製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紅椿,並用龍頭鳳頭、象鼻、虎腳裝飾,燈壁四周鑲罩紗絹,繪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經剔墨工藝和點睛手法,畫面人物眼睛,在燭光穿射下頻頻閃眨,栩栩如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為剔墨紗燈
  • 別名:宮燈
  • 經歷時間:300餘年
  • 所屬省份:安徽省
  • 所屬意義:皖地八大特產之一
  • 首創時間:清康熙年間
  • 首創人:無為人蔡竹田
起源,特色,

起源

相傳北宋米芾就任無為知軍時,運用繪畫技藝在燈籠壁面繪上人物、山水、龍鳳、花卉等圖案,藉以與民同樂。無為紗燈在借鑑吸收歷代流行的蔑扎、紙糊、染色“彩燈”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將木工、雕刻、漆工和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經過加工、成型、油漆、繪畫、剔墨等項工藝製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紅椿,並用龍頭鳳頭、象鼻、虎腳裝飾,燈壁四周鑲罩紗絹,繪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經剔墨工藝和點睛手法,畫面人物眼睛,在燭光穿射下頻頻閃眨,栩栩如生。

特色

剔墨紗燈是安徽省知名的地方傳統工藝品,清康熙年間由無為人蔡竹田首創。光緒年間,清王朝為慶祝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派出統領官專程到無為徵選紗燈,懸於皇宮內苑。
國慶10周年時,剔墨紗燈曾掛於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給大廳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改革開放以來,無為紗燈聲名遠播,近百個品種,銷往海內外各地,尤其在東南亞地區有廣闊的市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