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側鰓科

無殼側鰓科,後鰓亞綱背楯目一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殼側鰓科
  • :背楯目
  • 亞綱:後鰓亞綱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所屬亞種,

形態特徵

成體貝殼退化,或成為內殼,呈薄板狀,具石灰質或僅為角質,或僅存膜質,或完全消失。動物頭部發達,前一對觸角癒合形成頭幕,嗅角通常小,呈耳形,外側有裂溝,口幕發達,某些種類外套小,不能完全遮蓋鰓和足部而露於體右側,故名側鰓。斑紋無殼側鰓(Pleurobran-chaeamaculata),是無殼側鰓屬的代表種,動物中型,呈橢圓形,體長80毫米,寬60毫米,相當肥厚,頭幕呈扇形,前緣有許多小突起,前側隅角狀。嗅角圓錐形,位於頭部基部兩則,外側有裂溝,彼此相距較遠。沒有口幕,口吻大,能翻出體外,外套掩蓋背部的2/3,平滑,前端和頭部相癒合,後端和足部相癒合,兩則緣游離,右側緣僅掩蓋部分鰓。鰓羽狀,位於體右側,約占體長的1/3,向後伸出外套後緣。鰓軸有顆粒狀突起,一側有22~30個鰓葉,雌性孔在雄性孔的稍前方。陰莖囊能突出體外,呈膨大的片狀物。肛門位於鰓的前方。足前端圓形,有溝和口分界,後端尖圓,足腺呈三角形。貝殼消失。體呈淡黃色,體表有紫色細紋。鰓軸紫黑色,足底深褐色。在青島春季交尾產卵,卵群呈螺旋帶狀,有膠質柄固著,為肉食性種類,為淺海貝類養殖的敵害。人、畜誤食會致死亡。生活在潮間帶岩石、泥沙灘、水深90米的泥沙質底。

分布範圍

在中國黃、渤海為常見種,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所屬亞種

包括5個屬,即無殼側鰓屬(Pleurobranchaea)、全緣側鰓屬(Berthellina)、凹緣側鰓屬(Oscanius)、明目側鰓屬(Euselenops)和巨套側鰓屬(Gigantonotus),分布於中國、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