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化學(上冊)(第二版)》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喬正平、龔孟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機化學(上冊)(第二版)
- 作者:喬正平、龔孟濂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64045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內容是基礎無機化學原理,下冊內容是元素無機化學。上冊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和化學的基礎知識;第二部分是基礎無機化學巨觀原理,包括化學熱力學基礎、四大化學平衡和化學動力學基礎;第三部分是微觀結構理論,包括原子、分子和晶體結構。下冊按照元素周期表,系統地介紹各族重要元素單質和無機化合物的存在形式、製備、物理-化學性質及套用;同時,簡要介紹無機化學發展前沿的理論與套用研究成果。
本書上冊、下冊相應的電子教案(Power Point 檔案)可從中山大學國家精品課程“無機化學”網站瀏覽、下載,網址:http://ce.sysu.edu.cn/inorganic/。
圖書目錄
第二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符號表
第1章 緒論 1
1.1 化學研究的對象 1
1.1.1 化學的定義 1
1.1.2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 2
1.1.3 化學的二級學科 3
1.2 化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 6
1.2.1 化學在科學中的位置 6
1.2.2 化學對人類創造物質財富的貢獻 7
1.2.3 化學與人類生存環境 9
1.2.4 化學與人類健康 9
1.2.5 化學對人類文化發展的影響 10
1.3 無機化學的發展趨勢 10
1.3.1 生物無機化學 10
1.3.2 無機固體化學 11
1.3.3 金屬有機化學 12
1.3.4 超分子化學 13
1.4 學習無機化學的方法 13
1.4.1 重視化學實驗 13
1.4.2 重視化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14
1.4.3 在學習中掌握邏輯思維方法 14
1.4.4 抓好各個學習環節 15
1.4.5 學一點化學史 15
第2章 化學的基礎知識 16
2.1 物質的測量 16
2.1.1 國際單位制 16
2.1.2 物理量的表達與運算 19
2.2 物質的狀態 19
2.2.1 固態 19
2.2.2 液態 20
2.2.3 氣態 20
2.2.4 電漿* 22
2.2.5 液晶* 22
習題 23
第3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 24
3.1 熱力學建立的基本過程及基本概念 24
3.1.1 熱力學建立的基本過程* 24
3.1.2 熱力學基本概念 25
3.2 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套用 27
3.2.1 熱力學第一定律 27
3.2.2 功 28
3.2.3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30
3.3 赫斯定律及其套用 33
3.3.1 反應進度 33
3.3.2 熱化學方程式 34
3.3.3 赫斯定律 35
3.3.4 幾種熱效應 36
3.3.5 食物與燃料* 39
3.4 過程的自發性、熵、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39
3.4.1 過程的自發性 39
3.4.2 熵、熱力學第二定律 40
3.4.3 熱力學第三定律和標準熵 41
3.5 吉布斯自由能與化學反應自發性判據 42
3.5.1 吉布斯自由能 42
3.5.2 標準摩爾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43
3.5.3 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 44
習題 46
第4章 化學平衡 49
4.1 化學平衡常數 49
4.1.1 可逆反應和化學平衡概念 49
4.1.2 經驗平衡常數 50
4.1.3 標準平衡常數 52
4.2 范特霍夫化學反應等溫式 54
4.2.1 化學反應等溫式的推導 54
4.2.2 化學反應等溫式的意義 56
4.3 化學平衡的計算 57
4.3.1 求反應物的轉化率 58
4.3.2 利用實驗數據求平衡常數及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 59
4.4 化學平衡的移動 61
4.4.1 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61
4.4.2 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62
4.4.3 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64
4.4.4 平衡移動原理 65
4.4.5 化學平衡移動的套用 66
習題 66
第5章 溶液與電離平衡 69
5.1 溶液 69
5.1.1 難揮發的非電解質稀溶液的依數性 70
5.1.2 電解質溶液 75
5.2 酸鹼理論 77
5.2.1 阿倫尼烏斯電離理論 78
5.2.2 布朗斯特-勞里質子理論 78
5.2.3 路易斯酸鹼電子理論 83
5.3 溶液的酸鹼性 84
5.3.1 水的自偶電離 84
5.3.2 酸鹼指示劑 86
5.4 熱力學與電解質的解離 87
5.4.1 一元弱酸、弱鹼的電離平衡 88
5.4.2 多元弱酸、弱鹼的電離平衡 92
5.5 電解質對酸鹼平衡的影響、緩衝溶液 96
5.5.1 稀釋效應 97
5.5.2 鹽效應 97
5.5.3 同離子效應 98
5.5.4 緩衝溶液 98
5.6 酸鹼中和反應 102
5.6.1 強酸與強鹼的中和反應 102
5.6.2 強酸與弱鹼的中和反應 102
5.6.3 強鹼與弱酸的中和反應 102
習題 103
第6章 沉澱溶解平衡 106
6.1 溶度積 106
6.1.1 溶度積常數 106
6.1.2 溶度積與溶解度的關係 107
6.2 溶度積規則 109
6.3 沉澱溶解平衡 110
6.3.1 影響沉澱溶解平衡的因素 110
6.3.2 沉澱的生成 112
6.3.3 沉澱的溶解 114
6.4 沉澱的轉化 115
6.5 分步沉澱 116
習題 118
第7章 化學動力學基礎 120
7.1 化學反應速率 120
7.1.1 根據反應進度定義反應速率 120
7.1.2 根據濃度變化定義反應速率 121
7.2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23
7.2.1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與速率方程 123
7.2.2 有效碰撞理論 124
7.3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26
7.3.1 阿倫尼烏斯反應速率公式 127
7.3.2 阿倫尼烏斯公式的套用 128
7.4 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29
7.4.1 過渡狀態理論 130
7.4.2 催化劑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歷程 131
7.5 反應機理與反應級數 132
7.5.1 基元反應和質量作用定律 132
7.5.2 反應級數 133
7.5.3 反應機理和反應分子數 135
習題 136
第8章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139
8.1 原子結構發現簡史* 139
8.1.1 原子的提出及原子基本結構的發現 139
8.1.2 玻爾理論——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初步描述 140
8.1.3 看到原子 142
8.2 量子力學對原子結構的描述及薛丁格方程 142
8.2.1 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42
8.2.2 海森伯“不確定原理” 143
8.2.3 薛丁格方程 143
8.2.4 四個量子數 144
8.2.5 波函式/原子軌道ψn,l,ml相關圖形 146
8.3 核外電子排布 154
8.3.1 單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能級 154
8.3.2 禁止效應和鑽穿效應 155
8.3.3 多電子原子軌道能級 157
8.3.4 核外電子排布 159
8.4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161
8.4.1 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 161
8.4.2 元素的基本性質及其周期性的變化規律 164
習題 171
第9章 化學鍵與分子結構 173
9.1 離子鍵 174
9.1.1 離子鍵本質 174
9.1.2 離子鍵的形成條件與特點 174
9.1.3 離子鍵的強度與玻恩-哈伯循環 175
9.1.4 離子的特徵 176
9.2 共價鍵——路易斯結構 177
9.3 共價鍵——價鍵理論 178
9.3.1 價鍵理論基本要點 178
9.3.2 共價鍵類型 180
9.3.3 化學鍵參數 182
9.3.4 雜化軌道理論 184
9.3.5 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186
9.4 共價鍵——分子軌道理論 191
9.4.1 分子軌道理論要點 191
9.4.2 第二周期元素同核雙原子分子的分子軌道 194
9.4.3 第二周期元素異核雙原子分子的分子軌道 196
9.4.4 分子中電子排布及分子的磁性 198
9.5 金屬鍵理論 199
9.5.1 自由電子理論 199
9.5.2 能帶理論 199
9.5.3 金屬鍵的強度 201
9.5.4 鍵型的過渡與離子極化 201
9.6 分子間作用力及氫鍵 202
9.6.1 分子間作用力 202
9.6.2 氫鍵 204
習題 206
第10章 晶體結構 209
10.1 晶體的基本概念 209
10.1.1 晶體、準晶與非晶體 209
10.1.2 晶體的外形及七大晶系 211
10.1.3 晶體的微觀結構——十四種點陣 213
10.1.4 晶體結構的測定——X射線衍射法* 216
10.2 晶體的基本類型 219
10.2.1 金屬晶體 220
10.2.2 離子晶體 224
10.2.3 分子晶體 230
10.2.4 共價晶體 230
10.3 晶體缺陷* 231
10.3.1 點缺陷 232
10.3.2 線缺陷 232
10.3.3 面缺陷 233
10.3.4 非整比化合物 233
10.4 晶體的套用* 234
習題 235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與配位解離平衡 237
11.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38
11.1.1 配合物的定義和組成 238
11.1.2 配合物的命名 240
11.2 配合物的異構現象 240
11.2.1 結構異構 241
11.2.2 空間異構 241
11.3 配合物的成鍵理論 243
11.3.1 價鍵理論 243
11.3.2 晶體場理論 246
11.4 配位解離平衡 252
11.4.1 配位解離平衡與配合物的穩定常數 252
11.4.2 配位解離平衡的移動 253
11.4.3 影響配合物穩定性的因素 254
11.5 配位化學的套用 255
11.5.1 冶金與電鍍 255
11.5.2 定性與定量分析 255
11.5.3 金屬螯合劑 256
11.5.4 生命科學與醫藥學 256
習題 256
第12章 氧化還原與電化學 258
12.1 氧化還原的基本概念 258
12.1.1 氧化數 258
12.1.2 氧化還原反應 259
12.1.3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260
12.2 原電池、電動勢與電極電勢 262
12.2.1 原電池 262
12.2.2 電動勢與電極電勢 264
12.2.3 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能斯特方程 270
12.3 原電池的熱力學 273
12.3.1 反應自發性的電動勢判據 273
12.3.2 氧化還原平衡與其他平衡共存的多重平衡 275
12.4 與電極電勢有關的圖形 277
12.4.1 電極電勢-pH 圖 278
12.4.2 元素電勢圖 281
12.4.3 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態圖 282
12.5 化學電源、電解與金屬鏽蝕的防護 286
12.5.1 化學電源 286
12.5.2 電解* 287
12.5.3 金屬腐蝕及其防護* 289
習題 291
參考文獻 295
附錄 296
附錄1 SI基本單位、導出量及與SI單位一起使用的單位 296
附錄2 一些單質和化合物的熱力學函式(298.15K,101.325kPa) 297
附錄3 常見弱酸、弱鹼在水溶液中的解離平衡常數(298.15K) 303
附錄4 常見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298.15K) 305
附錄5 常見配離子的累積穩定常數(298.15K) 305
附錄6 標準電極電勢(298.15K) 306
附錄7 原子半徑(單位:pm)* 309
附錄8 有效離子半徑(除鑭系、錒系以外元素,單位:pm) 309
-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