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目錄
《無機化學叢書》序
前言
18. 鹵素
18.1 氟 5
1.1 單質 5
1.1.1 元素的發現及其套用 5
1.1.2 單質氟的製備 7
1.1.3 氟的物理性質 12
1.1.4 氟的化學反應性 14
1.1.5 氟及其化合物的分析 19
1.1.6 氟化合物的毒性和生理性質 22
1.2 氟化氫及其溶劑體系 24
1.2.1 氟化氫的製備和化學性質 24
1.2.2 氟化氫的物理性質 26
1.2.3 氟化氫的酸度 28
1.2.4 氟化氫溶劑體系 31
1.3 氧和氮的氟化合物 38
1.3.1 氟氧化合物的結構 38
1.3.2 氟氧化合物的製備和性質 39
1.3.3 氟氮化合物 42
1.3.4 氟胺和氟鹵胺化合物 49
1.3.5 含氟氮鍵的離子化合物 54
1.3.6 含氮氧鍵的氟化合物 54
1.4 硼、碳、矽、磷、硫的氟化合物 57
1.4.1 硼的氟化合物 57
1.4.2 碳的氟化合物 59
1.4.3 矽、磷、硫的氟化合物 62
1.4.4 矽、磷、硫的含氟酸及其鹽 66
1.5 主族元素氟化物通論 68
1.5.1 主族元素氟化物概述 68
1.5.2 I,II主族元素氟化物 70
1.5.3 III—V主族元素氟化物 72
1.5.4 VI,VII主族元素氟化物 74
1.5.5 稀有氣體氟化物 77
1.6 過渡元素氟化物通論 80
1.6.1 過渡元素氟化物的製法 81
1.6.2 d過渡元素氟化物 82
1.6.3 f過渡元素氟化物 85
參考文獻 87
18.2 氯、溴、碘 93
2.1 氯、溴、碘元素 93
2.1.1 發現史 93
2.1.2 存在 93
2.1.3 製備及套用 95
2.1.4 氯、溴、碘原子 104
2.1.5 氯、溴、碘分子 118
2.2 鹵化氫 131
2.2.1 鹵化氫的製備和純化 131
2.2.2 氫鹵酸的製備和純化 133
2.2.3 鹵化氫的物理性質 134
2.2.4 液體鹵化氫的性質 139
2.2.5 鹵化氫水溶液 141
2.2.6 鹵化氫的化學性質 144
2.3 氯、溴、碘離子(氧化態為-1)和鹵化物 151
2.3.1 氯、溴、碘離子的性質 151
2.3.2 鹵化物的分類、製備和性質 156
2.4 氯、溴、碘的分析測定 171
2.4.1 氯、溴、碘的分析 171
2.4.2 鹵化氫和鹵離子的鑑別和測定 173
2.5 氯、溴、碘的生物活性 176
2.6 氯、溴、碘的氧化物和含氧酸及其鹽 179
2.6.1 鹵-氧鍵 179
2.6.2 氯、溴、碘的氧化物 184
2.6.3 氯、溴、碘的氧氟化物 203
2.6.4 鹵素含氧酸及其鹽 210
2.7 鹵素的氮化合物 249
2.7.1 氮-氯化合物 249
2.7.2 氮-溴化合物 255
2.7.3 氮-碘化合物 257
參考文獻 261
18.3 鹵素間化合物 267
3.1 鹵素陽離子 267
3.1.1 鹵素陽離子的概念 267
3.1.2 鹵素陽離子的形成與介質的關係 267
3.1.3 單原子鹵素陽離子 270
3.1.4 雙原子鹵素陽離子 272
3.1.5 三原子鹵素陽離子 274
3.1.6 五原子和七原子鹵素陽離子 276
3.2 鹵素間化合物 279
3.2.1 概述 279
3.2.2 鹵素間化合物的製備 280
3.2.3 物理性質 284
3.2.4 化學性質 296
3.3 多聚鹵素陰離子 307
3.3.1 多聚鹵素陰離子及其分類 307
3.3.2 多聚鹵素化合物的製備 308
3.3.3 多聚鹵素陰離子化合物的穩定性 311
3.3.4 多鹵化合物的結構 315
3.3.5 多鹵陰離子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321
參考文獻 322
18.4 砹 326
4.1 砹的存在與製備 326
4.2 單質砹 328
4.3 砹的化合物 329
4.4 砹的有機化合物 331
參考文獻 333
19. 銅分族
19.1 銅 337
1.1 歷史 337
1.2 存在、礦物與礦石 337
1.3 冶煉 339
1.4 元素 341
1.5 銅的化學性質 344
1.6 合金 348
1.7 銅(0)化合物與含銅-金屬鍵化合物 348
1.8 銅(I)化合物 350
1.8.1 氫化銅(I) 350
1.8.2 鹵化銅(I) 350
1.8.3 氰化銅(I) 353
1.8.4 氧化銅(I) 353
1.8.5 硫化銅(I) 354
1.8.6 銅(I)的氮、磷、砷化合物 355
1.8.7 銅與硼 355
1.8.8 羧酸銅(I) 356
1.8.9 硝酸銅(I) 357
1.8.10 硫的含氧酸的銅(I)衍生物 357
1.8.11 鹵酸銅(I)和高鹵酸銅(I) 357
1.8.12 有機銅(I)化合物 357
1.8.13 銅(I)配合物 361
1.9 銅(II)化合物 369
1.9.1 鹵化銅(II) 369
1.9.2 氰化銅(II)、氰酸銅(II)與硫氰酸銅(II) 372
1.9.3 氫氧化銅(II)與氧化銅(II) 373
1.9.4 硫化銅(II) 374
1.9.5 疊氮化銅(II) 375
1.9.6 四氫硼酸銅(II)取代物 375
1.9.7 碳酸銅(II) 376
1.9.8 羧酸銅(II) 377
1.9.9 氟代酸銅(II) 378
1.9.10 亞硝酸銅(II)與硝酸銅(II) 379
1.9.11 銅(II)的各種磷酸鹽 379
1.9.12 砷酸銅(II)與亞砷酸銅(II) 380
1.9.13 亞硫酸銅(II)、硫酸銅(II)、硫代硫酸銅(II)與連多硫酸銅(II) 380
2.9.13 鉬酸銀(I)和鎢酸銀(I) 435
2.9.14 硒化銀(I)、硒酸銀(I)和亞硒酸銀(I) 436
2.9.15 碲化銀(I)和碲酸銀(I) 436
2.9.16 羧酸銀(I) 437
2.9.17 氮化銀、疊氮化銀(I)、亞氨基銀和氨基銀 438
2.9.18 有機銀化合物 438
2.9.19 一價銀配合物 440
2.10 銀(II)化合物 447
2.10.1 氟化銀(II) 447
2.10.2 銀(II)氧化物 448
2.10.3 銀(II)含氧酸鹽 448
2.10.4 銀(II)配合物 449
2.11 銀(III)化合物 450
2.12 銀的分析 452
參考文獻 454
19.3 金 456
3.1 歷史 456
3.2 存在和提取 456
3.3 金的同位素和物理性質 458
3.4 金的化學性質 459
3.5 金(I)化合物 461
3.5.1 氫化金(I) 461
3.5.2 鹵化金(I) 461
3.5.3 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金(I)酸鹽 461
3.5.4 氰化物 461
3.5.5 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 462
3.5.6 硫代硫酸鹽和硫氰酸鹽 463
3.5.7 氮化物、疊氮化物和磷化物 463
3.6 金(III)化合物 464
3.6.1 金(III)的氫化物 464
3.6.2 鹵化物和鹵合金(III)酸鹽 464
3.6.3 氧化物、氫氧化物和含氧酸鹽 466
3.6.4 氰化物 466
3.6.5 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 467
3.6.6 硒酸鹽、亞硒酸鹽、硫氰酸鹽和硒氰酸鹽 467
3.6.7 氮化物、疊氮化物、硝酸鹽、磷化物和砷酸鹽 468
3.7 有機金化合物 469
3.7.1 有機金(I)化合物 469
3.7.2 有機金(III)化合物 473
3.7.3 金的烯烴化合物、炔基化合物和茂基化合物 482
3.8 配合物 484
3.8.1 金的含氮配位體配合物 484
3.8.2 金的膦、胂配合物 486
3.8.3 金的含硫配位體配合物 489
3.8.4 金的異氰配合物 491
3.8.5 含有金-金屬鍵的配合物 492
3.9 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496
參考文獻 497
20. 鋅分族
20.1 緒論 501
參考文獻 504
20.2 鋅 505
2.1 發現史 505
2.2 存在與分布 507
2.3 同位素 509
2.4 冶煉 510
2.5 用途 514
2.5.1 金屬的用途 514
2.5.2 鋅鍍層 515
2.5.3 合金 515
2.6 物理性質 516
2.7 化學性質 518
2.8 在生物體中的作用 520
2.9 合金 522
2.10 分析 526
2.10.1 定性分析 526
2.10.2 定量分析 526
2.11 鋅(I)化合物 527
2.12 鋅(II)化合物 528
2.12.1 氫化鋅 528
2.12.2 鹵化物 528
2.12.3 氧化物、過氧化物 535
2.12.4 氫氧化鋅、羥基配合物 538
2.12.5 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 541
2.12.6 氮化物、磷化物、砷化物和銻化物 544
2.12.7 碳化鋅 546
2.12.8 第VII族含氧酸鹽 546
2.12.9 第VI族含氧酸鹽 547
2.12.10 第V族含氧酸鹽 549
2.12.11 碳酸鹽、鹼式碳酸鹽 551
2.12.12 其他含氧酸鹽 552
2.12.13 有機鋅化合物 555
2.12.14 配合物 558
參考文獻 563
20.3 鎘 564
3.1 發現史 564
3.2 存在與分布 564
3.3 同位素 565
3.4 生產 566
3.5 用途 568
3.6 物理性質 568
3.7 化學性質 570
3.8 毒性 571
3.9 合金 571
3.10 分析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