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尾河

我國的絕大多數河流都是既有源頭又有源尾,但也有一種河流因種種原因有頭無尾,人們叫它“無尾河”。
有些河流中途即消失,失去了明顯的河道,成為無尾河.
河流既少,水量又小,多數是間歇性的,甚至中途因蒸發、滲漏或灌溉以至水流消失成為無尾河。
1855年,清鹹豐五年,6月,黃河在河南蘭陽銅瓦廂(今蘭考縣東壩頭以西)再次決口,掉頭向西北、東北方向數股漫遊,最終奪取大清河河道,由山東利津縣入海。這時,淮河原入海故道已被黃河泥沙淤積成高於地面的廢河道,全長728公里,成為淮河、沂沭泗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淮河的入海尾閭被淤毀,只得繞江入海,成了一條排泄不暢的“無尾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