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烹壩鄉。
1958年,改為國慶公社。
1984年,改為烹壩鄉。
2016年,撤銷烹壩鄉,設立烹壩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烹壩鎮轄烹壩、冷竹關、喇嘛寺、沙灣、油房、馬廠、固包、黃草坪8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烹壩鎮下轄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烹壩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烹壩鎮境內地形地貌為高山峽谷,平均海拔1400米。
氣候
烹壩鎮屬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5.2℃。無霜期年平均279天。年平均降水量519.1毫米。
水文
烹壩鎮境內河流屬大渡河水系。大渡河自冷竹關村入境,由北向南縱貫全鄉,境內河道長11.6千米。境內氂牛溝、冷竹關溝、趙家溝、油房溝等均為大渡河的支流。
自然災害
烹壩鎮主要自然災害為土石流、乾旱、洪澇、大風、霜凍、地震等。
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該次地震在烹壩鎮的地震烈度為Ⅶ度(7度)。
自然資源
烹壩鎮境內已探明礦藏資源有金、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他自然資源主要有水、林木、礦泉水等資源。
人口
2011年末,烹壩鎮轄區總人口4536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藏、苗、羌、回、蒙古、彝、黎7個少數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3.5‰,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6.9‰。
2017年,烹壩鎮常住人口4680人。
截至2019年末,烹壩鎮戶籍人口4656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烹壩鎮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烹壩鎮有農業耕地面積3088畝,其中水田309畝,旱地2779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949.4萬元。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洋芋、紅苕等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863噸;蔬菜種植面積447畝,產量1500噸,主要品種有韭菜、大蔥、白菜、蒜苗、青椒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334頭,年末存欄4006頭;牛飼養量393頭,年末存欄400頭;羊飼養量2100隻,年末存欄1811隻;家禽飼養量6435羽。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烹壩鎮有中心校1所,在校生426人,其中國小在校生315人,國中在校生11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95%。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烹壩鎮有村文化活動室8個;農家書屋8個,藏書2萬餘冊。
2011年末,烹壩鎮有學校籃球場1個,村籃球場3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
2011年末,烹壩鎮有廣播站1個,“村村通”工程覆蓋全鄉。有線電視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烹壩鎮有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6人。
社會保障
2011年,烹壩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戶,人數24人,支出3.4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17戶,人數859人,支出56.7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4029人,參合率94%;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3837人,參保率92.1%。
交通
截至2011年,烹壩鎮境內有318國道貫穿全境;鄉村機耕道遍布各村組。
歷史文化
烹壩是藏語的譯音,為古時部落名稱,後演變為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