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面馬,攀狀亞灌木,高2~3公尺。莖多分枝,有細稜,節上帶紅色,光滑無毛。葉互生,葉柄基部擴大而抱莖;葉片紙質,矩圓狀卵形至卵形,長4~10cm,寬1.5~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漸窄,全緣或微波狀,無毛。蒴果膜質,蓋裂。別稱 : 白花丹、白花藤、白雪花、白皂藥、山波苓、照藥根子、一見消、黑面馬、火靈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錫蘭藍雪、小雞髻、百花藤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烏面馬
- 拉丁學名:Plumbago zeylanica L
- 別稱:白花丹、白花藤、白雪花、白皂藥、山波苓、照藥根子、一見消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科:藍雪科
- 屬:藍雪屬
- 種:烏面馬
- 分布區域:印度、斯里蘭卡,台灣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半蔓性亞灌木,莖多分枝,有細稜,節上帶紅色,光滑無毛,高 2~3 公尺。葉互生,葉柄基部擴大而抱莖;葉片紙質,矩圓狀卵形至卵形,長 4~10 公分,寬 1.5~5 公分,具明顯側脈,基部具 2 早落性耳狀物;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漸窄,全緣或微波狀,無毛。夏季開花,穗狀花序頂生,長 5~25 公分;花萼管狀,長約 1 公分,具 5 稜,密被長腺毛,具黏性腺體,有粘性;花冠高腳碟狀,白色或白而略帶藍色,花冠管纖弱,裂片 5,廣展;雄蕊 5,與花冠分離。蒴果膜質,蓋裂,呈長橢圓形。 葉根有毒,夏季開花;果期秋至冬間 。喜溫暖和陰濕環境,怕霜凍。
植物毒性
有毒部位︰根、葉都有毒。
中毒症狀︰家畜誤食根或葉,引起嘔吐、消化道出血,甚至造成呼吸系統衰竭。
植物鑑別
1.多年生半蔓性亞灌木,高約50~200公分。
2.葉互生、紙質,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
3.穗狀花序再做圓錐狀排列,花萼筒狀,密生黏毛。
4.胞果長橢圓形,成熟時蓋裂,隨黏毛依附它物散布。
植物屬性
‧莖: 莖多分枝,有細稜,節上帶紅色,光滑無毛,高 2~3 公尺。
‧葉: 葉互生,葉柄基部擴大而抱莖;葉片紙質,矩圓狀卵形至卵形,長 4~10 公分,寬 1.5~5 公分,具明顯側脈,基部具 2 早落性耳狀物;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漸窄,全緣或微波狀,無毛。
‧花: 穗狀花序頂生,長 5~25 公分;花萼管狀,長約 1 公分,具 5 稜,密被長腺毛,具黏性腺體,有粘性;花冠高腳碟狀,白色或白而略帶藍色,花冠管纖弱,裂片 5,廣展;雄蕊 5,與花冠分離。花期夏季。
‧果: 蒴果膜質,蓋裂,呈長橢圓形。果期秋至冬間 。
生長環境
花期 : 夏季開花
管理 : 喜溫暖和陰濕環境,怕霜凍
它的習性有點兒霸道,總是讓枝葉松垮垮地占領了一大塊空間。只要開完花、結了果,對路過的人畜一定是「強迫中獎」,將果子黏附在衣物或皮毛上,強要你替它擴展地盤。碰到這種不講理的植物無賴,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遠遠地看它,只碰莖葉,不碰花果。
分布範圍
印度、斯里蘭卡,1645 年荷蘭人引入台灣。
多生於氣候炎熱的地區,常見於陰濕的小溝邊或村邊路旁曠地。
主要價值
1、蝴蝶幼蟲食草:烏面馬是角紋小灰蝶食草。
2、觀賞用:像茉莉花,半蔓性,常被種為庭園植栽,作觀賞用。
3、藥用:性味:辛、苦、溫,有毒。效用:根或全草:祛風止痛,活血散瘀,通經,殺蟲。治風濕性關節炎,經閉,心胃氣痛,肝脾腫大,血瘀經閉,跌打損傷,惡毒腫瘡,疥癬,毒蛇咬傷。葉:外用:治跌打腫痛,扭挫傷,體癬。用途︰莖葉可散瘀消腫、袪風,也可以外敷蛇傷,但包紮過久反而會紅腫、發炎。 葉根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