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海市第十中學
- 外文名:WuHai city number ten middle school
- 簡稱:坐落於黃河明珠、書法之城烏海市,是一所政府辦高級中學。
- 校訓:“人文”“關愛”“微笑”“互助”
- 創辦時間:1996年9月1日
- 類別:公立高中
- 現任校長:牛英
- 知名校友:郝鑫、馬利國、黃華、娜仁華、羅小夫、郝宇霆、宋娜、宋凱
- 所屬地區:中國內蒙古自治區
- 主要獎項:全國師德建設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
國家管理優勝學校、國家星火計畫單位
自治區示範高中、自治區民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綠色學校
烏海市文明單位、烏海市教育先進集體
烏達區愛心學校
教學理念,學校歷史沿革,校園文化建設,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成績,管理制度建設,
教學理念
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三個明顯的辦學特設“管理精細化、校園文化特色化、學案進課堂”。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展現了烏海市第十中學十年教學改革的初步成果,針對大多數學校課堂教學的無序與失控現象,烏海市第十中學借鑑優秀學校的成功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提出了“學案進課堂”的教學管理模式,將教學真正落實到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教為主導的學案教學”中,學生的感知、教師的啟發與點撥、有針對性地訓練、實際運用的檢測,使得課堂變得輕鬆自然。作業設計的精緻與批改細微,做到了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我們提倡的學案教學模式,是新課標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精神的最有力體現。
學校歷史沿革
烏海市第十中學的前身為烏達區高級中學,是1996年9月由原烏達區中學高中部從烏達區中學分離出來而成立的高級中學。2006年經過烏海市統一規定將烏達區高級中學正式更名為烏海市第十中學。而現在的烏海市第十中學是由烏海市第十中學與烏海市第十一中學合併而成的。烏海市第十一中學的前身是烏達礦區高級中學。最初的烏達礦區高中分為烏達礦務局第一高級中學和烏達礦務局第二高級中學兩所,1999年兩所高中合二為一,更名為烏達礦務局高級中學,2006年由烏海市統一規定將原烏達礦務局高級中學更名為烏海市第十一中學。2008年秋季,經過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將烏海市第十中學與有著30多年辦學歷史的烏海市第十一中學合二為一,成立了今天的烏海市第十中學,同時上劃市教育局直屬管理。
烏海十中始終本著“低進中出、中進高出、高進優出,讓每一位學生三年內都能感受到進步”的原則,不僅培養出諸如郝鑫、馬利國、黃華、娜仁華、羅小夫等清華、北大學子,也為其他高等院校輸送了幾萬優秀學生。建校以來,高考成績逐年攀升:2008年本科升學率為56.5%,2009年本科升學率達到66%,2010年本科升學率突破70%。在2011年高考中,一本上線71人,比去年增加24人;二本上線438人,比去年增加46人;二本以上升學率達到46.3%,比去年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並且宋娜以585分的優異成績摘得烏海市文科狀元桂冠,宋凱以613分的成績獲得烏海市理科第二名。
校園文化建設
2008年新的烏海市第十中學誕生後,學校提出了“以人為本”“塑造文明”的辦學思路,把“讓關愛和互助充滿校園,讓智慧和競爭充滿課堂,讓文明和微笑留在身邊”定為學校的辦學理念,一切回歸人性的本真。“讓冰冷的樓房會說話”“讓微笑遍及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文明留在每一個人心裡”“教給學生一種善良一種寬容一種感恩”等等標語在校園隨處可見,以“關愛”“感恩”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也常常舉行,在全校範圍內形成了老師關愛學生,學生感恩老師;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師生同舟共濟、奮力向前的校風。與此同時,學校還提出了對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管理理念,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從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出發,制定出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諧的管理制度。也是從那開始,學校大膽嘗試,打破以往的單純靠成績來評價學生優劣的方法,在對學生的評價機制中納入了“成長記錄評價機制”,讓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都成為評價的加分項,讓學生在“回顧自我成長曆程”的反思中獲得發展。幾年下來,“人文”“關愛”“微笑”“互助”深入人心,成了學校特有的文化特色。鑒於此,2011年1月學校被自治區教育廳正式評為“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師資力量
烏海市第十中學,教職工286人,專任教師214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92人,一級教師85人,自治區骨幹教師3人,自治區教學能手3人,烏海市骨幹教師32人,烏海市教學能手39人,烏海市優秀教師87人,烏海市優秀班主任33人,在讀教育碩士研究生54人。他們擁有豐富的教學及班主任工作經驗。同時學校有國家級骨幹教師1 人,自治區級骨幹教師3人,並有一批立志教育事業的師範畢業生,他們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在三尺講台揮灑青春。各教研組形成了嚴謹、活潑的教學研究風氣,學術氣氛濃厚,許多教師在國家、自治區、烏海市的報刊上發表論文150多篇,深受好評。學校實施名師工程,大膽起用年輕教師,放眼全國招聘優秀應屆畢業生,師資隊伍進一步最佳化,專任教師中,學歷達標率99℅。學校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從“嚴把入口”、“以老帶新”和“不斷促進”三個方面下功夫。所謂“嚴把入口”指的是學校在外聘教師的過程中精益求精,面向全國招賢納士,通過筆試、面試、試講等環節靠學生的滿意度來判定是否錄用。所謂“以來帶新”是指學校實施的“藍青工程”教師培養方案,每新招聘一名教師都要隆重的舉行“拜師結對”儀式,由學校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領他融入到學校的文化中來,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所謂“不斷促進”是指學校實施的 “推門聽課”、“踴躍參賽”、“積極科研”、“天天反思” 和“走出去引進來”等教師培養模式。在教師培養上,學校一直信奉“學無止境”,故而由校領導帶隊成立了教研組、備課組在全校範圍內實行“推門聽課”;拿出相當比例的資金用於鼓勵教師參加區內外各種類型的優質課、論文比賽;鼓勵老師們天天反思自己的工作並將心得體會裝訂成冊,每年拿出近30萬元派出教師到除西藏、新疆外的全國各省市學習觀摩。幾年來,學校共完成國家級課題三項,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500餘篇,現承擔自治區級課題三項。
教學設施
學校現有教學樓三棟,每個年級擁有一棟教學樓,為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創造了條件;有集圖書館、理化生實驗室、標本室、電教室、微機室、語音室、美術室、備課室、天文台等多功能教室於一體的綜合實驗樓一棟,儀器先進,設施齊全,為學生探索科學奧秘奠定了基礎;地面積7000平方米的體育館一座和標準化塑膠運動場一個;有可容納1500人的宿舍樓兩棟,可容納1000人同時就餐的學生餐廳一個,生活區相關配套設施完善,服務高效周到,為學生的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同時容納1200人的報告廳一個,為師生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場地;圖書館藏書76210冊,各類報刊250種;電腦室5個,學生專用電腦300台;有66個安裝了目前最先進的背投帶白板網路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室, 200多名一線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教學手段基本實現現代化。
教學成績
2006年秋季高考,我校報名人數是769人,其中600分以上9人,一本上線66人(包含音、體、美藝術生),二本上線共204人,二本以上總升學率26.5%,本科上線人數首次突破二百大關,高三年級的張霞和劉成剛同學參加全國數學聯賽,分別獲自治區二等獎和三等獎,朱有老師榮獲優秀輔導獎。王霞同學的作文獲“語文報杯”作文大賽全國特等獎,榮獲全國及省級獎勵的學生有30多人次。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高達382人,升學率高達96%,2009年本科升學率達到66%,2010年本科升學率突破70%。在2011年高考中,一本上線71人,比去年增加24人;二本上線438人,比去年增加46人;二本以上升學率達到46.3%,比去年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並且宋娜以585分的優異成績摘得烏海市文科狀元桂冠,宋凱以613分的成績獲得烏海市理科第二名。在學科競賽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中,我校先後奪得全國二等獎五人,自治區一等獎17人;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我校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科中,有二十三人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先後有八十人獲得烏海賽區一等獎,五人獲自治區二等獎;特別在作文競賽中,我校歷來獨占鰲頭,在全國作文大賽中,五人獲特等獎,二十二人獲一等獎,八十多人獲二等獎。其中,高三同學胡禧沐獲得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銀獎並代表我校參加全國鐘南山創造力大賽並一舉奪得金獎。為此,我校被內蒙古自治區作協授予“優秀組織獎”,八位語文教師被授予“全國作文大賽園丁獎”。
不僅如此,烏達區高級中學每年均有大批優秀畢業生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全國知名院校均有烏達區高級中學輸送的畢業生,同時,該校的職業教育亦領先於烏海市同類學校。自1997年以來,烏達區高級中學的高考升學率穩居烏海市第一。烏達區高級中學不僅吸引了本市大批優秀國中畢業生,而且還吸引了周邊地區的大量優秀學生來該校就讀。
烏達區高級中學現有教學班60個,學生3500多人,在冊教職員工286人,是烏海市政府辦學單位。
幾年來,烏達區高級中學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屆的高度評價,先後榮獲烏海市“高中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烏海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烏海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烏海市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等榮譽。
烏達區高級中學在驕人的成績中,力圖向內蒙古自治區示範學校邁進,她將以嶄新的面貌準備迎接來自各方面的挑戰,成為一所令人矚目的高級中學。
管理制度建設
在教學管理上,學校提出了“打造高效課堂”的管理思路,教研組、備課組集中一切力量向45分鐘要效益,全面落實“堂堂清”“日日清”的高效理念。同時,學校實行分層教學模式,針對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對一些在學習方面有天賦的同學,加大培養力度,必要的時候“分灶吃飯”。學校十分注重奧賽的輔導,組成專門的輔導團隊,對在某科目有特長的學生進行集中輔導,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體育、音樂、美術、舞蹈、科技等,並鼓勵參加全國性競賽,以求增加保送生和自主考生的名額。在活動課期間,學校開設高考專題輔導講座,讓有高考輔導經驗的老師分科講學,學生有針對性的聽課,達到優質資源共享、學生全面提高的目的。
在學生管理上,學校摸索出了一條“學生自我管理”的學生管理模式。學校以構建和諧校園為目標,由學生民主推舉產生的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學生代表大會,全面參與學生管理工作,並適當參與學校相關制度的制定和學校行風評議工作。學校的每一個班級都有學生成長記錄檔案,記載著每一位學生從一入學到畢業的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在教師的引導下,實行學生自主管理,從成長檔案和自主管理中讓學生去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進而棄惡從善。
為了進一步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學校每年拿出40多萬元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資助獎勵。烏海十中“你是我的學生”愛心基金會成立三年來,共捐資人民幣54760元,為我校200多名學生提供了幫助。此外,學校還積極與社會愛心機構取得聯繫,爭取社會的資助。據統計,近年來我校受到烏海市委統戰部、烏海市光彩事業助學金、西部開發助學基金、中央福利彩票助學基金、烏達區紅十字會以及烏海十中“你是我的學生”愛心基金會等社會諸多單位和個人的資助20多萬元,為400多名品學兼優的家庭條件困難的學子提供了幫助。
沐浴在內蒙古改革發展的春風裡,乘著烏海市騰飛的翅膀,在市委市政府的悉心關懷下,烏海市第十中學全校師生站在自治區示範高中的起點上,以創建全國精品學校為目標,信心滿懷地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