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路橋

烏路橋

烏路橋始建於明正德五年(1510),原來叫鹹明橋。東西向橫跨在天寧區鄭陸鎮丁塘江上,位於白家墳以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路橋
  • 所屬年代:清代
文物歷史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修。清鹹豐庚申十年(1860)遭毀後,有前芳基村的蔣慶余等人集資修建。現橋位於和平村的前芳基村西,與青龍華嚴村交界。烏路橋全長26.5米,高約5米,寬4.3米,是一座拱券為聯鎖分節並列砌築的花崗岩獨拱橋。石橋雖已歷經風雨,如今卻依然是村民進出的主要道路之一。在城市化進程中,它成為丁塘河上碩果僅存的古石橋。
相傳很久以前丁塘河水急難渡,只有飛鳥才能飛過去,鄉人集資造橋起名“鳥路橋”,請當地一名李姓秀才為橋題寫,秀才感覺潤筆費不理想,故意將“鳥”字少掉一點,他本想補筆費又能再撈一筆,誰知建成典禮上一隻麻雀正好停留在“烏”字中間,直到鳴炮通船,驚起麻雀,眾人才發現原來“鳥”字少了一點,大家也只能將錯就錯。從此“烏路橋”沿用至今。
翻閱青龍鄉志,對於烏路橋記載模糊,隻字片語中只透露出它位於水流湍急的丁塘河上,曾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常州戰事》一書記載,太平軍占領常州後,依然與各地團練進行了多次戰鬥。1860年5月27日,一支太平軍取道北塘河向無錫進軍,以姚永發為首的豐西、豐東、丰南、豐北、大寧等6鄉團練上萬人在烏路橋襲擊太平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