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木倫:鄂爾多斯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發掘報告

烏蘭木倫:鄂爾多斯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發掘報告

《烏蘭木倫:鄂爾多斯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發掘報告》是202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蘭木倫:鄂爾多斯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發掘報告
  • 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 出版時間:2023年7月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8061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烏蘭木倫遺址是一處露天遺址,2010年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烏蘭木倫河左岸,可能為一處石器製造和屠宰動物的場所,距今6.5萬~5萬年。遺址豐富的考古學、古生物和古環境學等數據為晚更新世華北古人群生活方式與生存背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料。地處東亞北部人類遷徙的重要腹地,其發現和研究在華北腹地以北、連線東亞大陸與東北亞的走廊地帶為現代人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線索,對鄂爾多斯高原第四紀地質時期的多學科研究具有重要科學價值,並對東亞史前史和第四紀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內蒙古高原舊石器考古發現與研究
  一、內蒙古高原地理地貌概況
  二、舊石器考古研究簡史
  三、重要遺址介紹
(一)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二)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
(三)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四、舊石器文化特徵
 第二節 鄂爾多斯高原舊石器考古發現與研究
  一、鄂爾多斯高原的地理區劃
  二、考古發現與研究簡史
(一)20世紀20年代:考古發現的春天
(二)後續工作:考古調查和已有遺址點的發掘與研究
  三、小結
 第三節 烏蘭木倫遺址的發現及其意義
第二章 烏蘭木倫遺址概況
 第一節 地理位置與地質、地貌概況
 第二節 地層劃分
  一、遺址堆積成因的初步認識
  二、地層劃分和描述
 第三節 年代
 第四節 古環境背景
  一、遺址年代對應的黃土、深海氧同位素和冰期階段
  二、遺址生態環境記錄
(一)現在鄂爾多斯的自然環境
(二)古植被、沉積學、動物化石等的古生態環境記錄
(三)小結
第三章 發現與發掘
 第一節 發現和發掘經過
  一、發現經過
  二、發掘經過第
 第二節 野外和室內工作方法
  一、野外工作方法
  二、室內工作方法
 第三節 主要收穫
  一、遺物
  二、遺蹟
第四章 遺物的分布與埋藏
 第一節 分布
  一、石製品和動物牙、骨化石的分布
  二、≥20mm和<20mm石製品的分布
 第二節 埋藏情況
  一、傾向和長軸方向
  (一)長軸方向
  (二)傾向
 二、磨蝕和風化
 第三節 小結
第五章 石製品分類與描述
 第一節 石製品分類、測量和統計方法
  一、石製品分類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一)石核(Core)
(二)石片(Flake)
(三)長石片/石葉(Blade)
(四)碎片(Fragment)
(五)廢片(Debris)
(六)工具(Tool)
(七)備料(Manuports)
(八)斷塊(Chunk)
  二、觀察與測量項目
(一)基本項目
(二)石核的定位和觀察、測量項目
(三)石片的定位和觀察、測量項目
(四)工具的定位和觀察、測量項目
(五)其他(斷塊、廢片)定位和觀察項目
  三、其他術語
(一)拼合成功率(Refit success rates)
(二)拼合類型
 第二節 石製品概述
 第三節 原料的開發與利用
  一、原料的類型和特徵
(一)類型
(二)等級
(三)石皮面和表面狀態
(四)尺寸
(五)早期利用過原料的再利用
  二、地質調查:原料產地及其可獲性研究
(一)調查區域地質背景
(二)調查方法和技術路線
(三)調查結果
  三、原料的開發利用策略
 第四節 第②層石製品
  一、石核
(一)單台面石核
(二)雙台面石核
(三)多台面石核
(四)石片石核
(五)向心石核
  二、石片
(一)完整石片
(二)非完整石片
  三、工具
(一)鋸齒刃器
(二)凹缺器
(三)刮削器
(四)石錐
(五)尖狀器
(六)端刮器
(七)琢背石刀
(八)薄刃斧
(九)鳥喙狀器
(一〇)石鏃
(一一)石球
  四、碎片
  五、廢片
  六、斷塊
  七、備料
 第五節 第③層石製品
  一、石錘
  二、石核
(一)雙台面石核
(二)多台面石核
(三)砸擊石核
(四)石片石核
(五)孔貝瓦石核
(六)向心石核
  三、石片
(一)完整石片
(二)非完整石片
  四、工具
(一)鋸齒刃器
(二)凹缺器
(三)刮削器
(四)石錐
(五)尖狀器
(六)雕刻器
  五、碎片
  六、廢片
  七、斷塊
  八、備料
 第六節 第④層石製品
  一、石錘
  二、石核
(一)單台面石核
(二)雙台面石核
(三)多台面石核
(四)石片石核
  三、石片
(一)完整石片
(二)非完整石片
  四、工具
(一)鋸齒刃器
(二)凹缺器
(三)刮削器
(四)石錐
(五)端刮器
  五、碎片
  六、廢片
  七、斷塊
  八、備料
 第七節 第⑤層石製品
  一、石錘
  二、石核
(一)單台面石核
(二)雙台面石核
(三)多台面石核
(四)石片石核
(五)向心石核
  三、石片
(一)完整石片
(二)非完整石片
  四、工具
(一)鋸齒刃器
(二)凹缺器
(三)刮削器
(四)石錐
(五)尖狀器
(六)琢背石刀
(七)鳥喙狀器
  五、碎片
  六、廢片
  七、斷塊
  八、備料
 第八節 第⑥層石製品
  一、石核
(一)單台面石核
(二)雙台面石核
(三)多台面石核
(四)石片石核
  二、石片
(一)完整石片
(二)非完整石片
  三、工具
(一)鋸齒刃器
(二)凹缺器
(三)刮削器
(四)石錐
(五)尖狀器
(六)端刮器
(七)石鏃
  四、碎片
  五、廢片
  六、斷塊
  七、備料
 第九節 第⑦層石製品
  一、石核
(一)單台面石核
(二)雙台面石核
(三)多台面石核
(四)石片石核
(五)向心石核
  二、石片
(一)完整石片
(二)非完整石片
  三、工具
(一)鋸齒刃器
(二)凹缺器
(三)刮削器
(四)石錐
(五)鳥喙狀器
(六)雕刻器
  四、碎片
  五、廢片
  六、斷塊
  七、備料
 第一〇節 第⑧層石製品
  一、石錘
  二、石核
(一)單台面石核
(二)雙台面石核
(三)多台面石核
(四)砸擊石核
  三、石片
(一)完整石片
(二)非完整石片
  四、工具
(一)鋸齒刃器
(二)凹缺器
(三)刮削器
(四)石錐
(五)尖狀器
(六)兩面器粗坯
  五、碎片
  六、廢片
  七、斷塊
  八、備料
 第一一節 石製品拼合
  一、拼合結果
  二、拼合石製品的空間分布
  三、石製品拼合結果所反映的遺址埋藏情況
  四、拼合標本描述
  五、小結
 第一二節 石器微痕分析
  一、石英岩質打制石器的微痕實驗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動物性物質加工實驗
(三)植物性物質加工實驗
(四)結果與認識
  二、烏蘭木倫遺址石器的微痕分析
(一)觀察結果
(二)標本舉例
  三、初步認識
第六章 動物化石
 第一節 哺乳動物化石
  一、系統記述
(一)哺乳動物綱
(二)其他
  二、烏蘭木倫動物群的性質
 第二節 軟體動物化石
 第三節 埋藏學研究
  一、烏蘭木倫動物群骨骼單元分布
(一)各動物種屬的最小個體數
(二)披毛犀的骨骼單元分布
  二、骨骼表面痕跡觀察
(一)風化作用
(二)生物或化學腐蝕作用(植物根系)
(三)嚙齒類啃咬痕跡
(四)食肉動物啃咬痕跡
(五)人類活動留下的切割痕
(六)骨骼破碎原因解釋
 三、烏蘭木倫遺址動物骨骼埋藏成因
第七章 文化比較
 第一節 與區域內(鄂爾多斯高原)舊石器遺址對比
  一、與薩拉烏蘇遺址對比
(一)年代與環境
(二)原料
(三)石製品數量、類型和尺寸
(四)石核剝片技術
(五)工具修理技術
  二、與水洞溝遺址對比
(一)年代與環境
(二)原料
(三)石製品數量、類型和尺寸
(四)石核剝片技術
(五)工具修理技術
  三、與該區域調查採集發現的石製品對比
(一)石製品分布密度
(二)原料利用
(三)石製品類型
(四)石核剝片技術
(五)工具修理技術
  四、小結
 第二節 與鄰近地區舊石器遺址對比
  一、與周口店遺址對比
(一)周口店第1地點
(二)周口店第15地點
  二、與泥河灣盆地對比
(一)與早期遺址對比
(二)與中期遺址對比
(三)與晚期遺址對比
  三、小結
 第三節 與國外相關舊石器工業對比
  一、亞洲鄰近地區
(一)亞洲北部的蒙古和阿爾泰地區
(二)亞洲東部的俄羅斯遠東、朝鮮半島和日本
(三)亞洲南部的印度半島
  二、歐洲
  三、非洲
  四、小結
 第四節 初步認識
第八章 結語
 第一節 遺址的年代、環境和埋藏特點
  一、年代
  二、古環境
  三、遺址堆積成因
 第二節 動物群的性質
 第三節 石器工業特徵及其在舊石器文化演化中的位置
  一、原料開發策略
  二、石製品構成
  三、石核剝片技術
  四、工具類型和修理技術
  五、烏蘭木倫遺址石器工業在舊石器文化演化中的位置
(一)在中國舊石器文化演化中的位置
(二)烏蘭木倫遺址石器工業中關於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證據
 六、小結
 第四節 烏蘭木倫遺址石器工業體現的現代性人類行為
 第五節 遺址的性質和功能
 第六節 展望
附錄
 附錄一 鄂爾多斯烏蘭木倫遺址第2地點2011年試掘簡報
 附錄二 鄂爾多斯烏蘭木倫遺址第2地點2014~2015出土的石製品
 附錄三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蘭木倫遺址第1和第2地點2014年發掘簡報
後記
摘要
彩版一~八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