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

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

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烏石山、于山之上。山上有從唐代至今的各種石刻,數量眾多,種類齊全。

烏石山摩崖題刻及造像原有唐至清代摩崖石刻299段以及3處摩崖造像,現存169段,分布全山,以鄰霄台、沖天台、道山亭等處尤為密集,有篆、隸、行、草、楷書各體。最早的是唐大曆七年(772年)李陽凍的篆書《般若台記》和唐代摩崖造像,以及宋代程師孟、陳襄、李綱、朱熹、梁克家等人題刻。于山摩崖題刻原有宋至近代摩崖石刻167段,現存110段。大部分分布在鰲峰頂、戚公祠等處。烏山摩崖石刻及造像大部分石刻紀年明晰、書法遒勁、雕刻精湛,是一個書法藝術寶庫,也是研究摩崖石刻、石雕造像以及福州歷史人物事件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3年5月3日,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
  •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烏石山、于山之上
  • 所處時代:唐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535-4-038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宋代,梁克家《三山志》開始記載烏石山和于山摩崖石刻。
1964年,成立於山風景區管理所,對於山摩崖題刻進行保護。
1973年,成立於山風景區管理處,再次對於山摩崖題刻進行修繕保護。
1987年5月,成立於山文化中心,對於山摩崖石刻進行描紅,加強保護。
1998年,于山風景區管理處對於山風景區實行統一管理,將摩崖石刻線路“露”出來,並保護好新發現的摩崖石刻。
2007年,福州市政府啟動了烏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修復工程,對烏山摩崖石刻及造像保護範圍內的建築及陳舊的設施進行拆除,搶救保護被建築物圍困的摩崖石刻及造像,並對摩崖石刻重新進行描紅修復,同時對摩崖石刻周邊的基礎設施、建築等元素,按照規劃,進行統一整治。
2019年,福州市政府啟動了于山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提升于山及其摩崖石刻整體環境風貌。
2020年,福州市政府啟動烏山原省氣象局地塊徵收和環境整治工作,將地塊內所有不協調建築予以拆除,顯露、保護摩崖石刻。

建築特點

烏石山摩崖題刻及造像位於鼓樓區烏石山上。原有唐至清代摩崖石刻299段以及3處摩崖造像,現存169段,分布全山,以鄰霄台、沖天台、道山亭等處尤為密集,有篆、隸、行、草、楷書各體。最早的是唐大曆七年(772年)李陽凍的篆書《般若台記》和唐代摩崖造像,以及宋代程師孟、陳襄、李綱、朱熹、梁克家等人題刻。
于山摩崖題刻位於鼓樓區于山上。原有宋至近代摩崖石刻167段,現存110段。大部分分布在鰲峰頂、戚公祠等處。于山摩崖石刻與故事傳說、歷史人物相聯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如明代督舶太監尚春題刻是福州對外貿易的資料、清代閩浙總督李率泰在戚繼光醉酒處岩刻“醉石”等。

文物遺存

  • 綜述
烏石山摩崖題刻現存169段,分布全山,以鄰霄台、沖天台、道山亭等處尤為密集,有唐代李陽冰,宋代程師孟、李綱、朱熹、梁克家,明首輔葉向高、都御史林廷玉,清狀元王仁堪等人石刻,詩詞、歌賦、傳記、題記、遊記文類齊全。一些石刻還記載了重大歷史事件,如霹靂岩石刻記錄了宋紹興二年(1132年)李綱因抗金被罷相,參政知事孟庚與李綱等11人聚於烏山瑞雲庵議事等。
烏石山造像有3處8尊。烏石山望潮峰南麓高浮雕佛像3尊,鐫於北宋初,內鐫一佛兩菩薩坐像。烏石山東南麓彌陀寺下方淺浮雕佛像4尊,鑿於五代末,造型端莊,剔地淺浮雕,細線陰刻衣褶線條,形態稚拙。烏石山北麓大士殿內雷劈觀音1尊,鐫於明代。
于山摩崖題刻現存有宋至近代摩崖石刻110段,主要分布在鰲峰頂、獅子岩、廊然台、蘭花圃、戚公祠等處,包括宋代程師孟、陳襄,明都御史林廷玉,清閩浙總督李率泰等人石刻。鰲峰頂上的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呂文仲題名刻石,是福州最早的宋代崖刻。山南的《南較場演武廳銘》,全段高3.3米,字型蒼勁,是福州市內最大的摩崖石刻。
  • 烏石山山巔摩崖造像
烏石山山巔摩崖造像位於福建電視發射台西南的“道山真境”摩崖石刻左下側,西向,俗稱石壁觀音。觀音造像高145厘米、寬55厘米、厚10厘米,立於蓮台之上,神態端莊,雕工精緻。觀音造像原古樸典雅,部分浮雕已剝落。岩下尚保存一塊觀音浮雕的下半身殘片,高60厘米、寬64厘米、厚8~13厘米,呈三角形。現存的觀音造像系20世紀80年代末民眾捐資在原浮雕的基礎上重新雕造。
  • 烏石山南坡摩崖造像
烏石山南坡摩崖造像位於今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辦公樓後側岩壁,西向。摩崖高120厘米、寬200厘米,內鐫三尊佛像。正中一尊高94厘米、寬43厘米,頭纏螺髻,面容豐腴,兩耳垂肩,身披袈裟,祖胸露右下臂雙手合掌於下腹,掌心向上,結跏趺坐,儀態端莊。左側佛像高71厘米、寬33厘米,頭戴寶冠,面部豐滿,雙掌合十於胸前,結跏趺坐。右側佛像高、寬與左側佛像相同,頭戴寶冠,面型較瘦削,雙掌合十於胸前。三尊佛像背後鐫刻光圈火焰,以示佛光普照,使眾生脫離苦海。三尊佛像均為高浮雕。佛名有爭議,一說中間那尊為阿彌陀佛,左側為觀世音,右側為大勢至,即所謂“西方三聖”。
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
西方三聖佛造像
  • 烏石山東南坡摩崖造像
烏石山東南坡摩崖造像位於道山觀弄石磴路東北側的岩壁。四尊造像有說分別為釋迦牟尼佛像、阿難(阿難陀)像、大勢至菩薩像、天王像。釋迦牟尼佛像,東向,高80厘米、寬48厘米,頭纏螺髻,面容慈祥,兩掌合十於腹前,結跏趺坐於蓮花座台上,頭後飾光焰,以示佛光普照。阿難陀像,南向,摩崖高95厘米、寬55厘米,造像高90厘米、寬27厘米,側身,站立露足。大勢至菩薩,南向,在龕內,龕高102厘米、寬64厘米,造像微側身,高90厘米、寬22厘米,頭戴佛帽腳踩蓮花座,背面飾佛光。天王造像,東南向,摩崖高102厘米、寬64厘米,造像高90厘米、寬22厘米,造像站立,身披盔甲,手捧寶劍。四尊造像均為淺浮雕。

文物價值

烏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有從唐代至今的各種石刻,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俱臻其妙。大部分石刻紀年明晰、書法遒勁、雕刻精湛,是一個書法藝術寶庫,也是研究摩崖石刻、石雕造像以及福州歷史人物事件重要的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1961年,烏山摩崖石刻及造像被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9月,于山摩崖石刻被公布為福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
1、烏石山摩崖石刻:向東延伸至第一山巷,向西延伸至白馬北路,向南延伸至烏山路,向北延伸至道山路。
2、于山摩崖石刻:向東延伸至五一北路,向西延伸至法海路,向南延伸至廣場北面,向北延伸至鰲峰坊。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烏山摩崖石刻及造像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烏石山之上。
烏石山摩崖題刻及造象
于山摩崖題刻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于山之上。
于山摩崖刻石
  • 交通信息
乘坐福州市公共運輸103路、312路、117路、16路、77路至烏山路口站下車,步行620米可達烏山摩崖石刻及造像。
乘坐福州市公共運輸303路、K3路、97路、16路、106路、103路、86路、125路、173路、122路至於山站(協和醫院)下車,步行530米可達于山摩崖題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