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第十中學

烏海市第十中學

烏海市第十中學,坐落在黃河明珠、書法之城烏海市烏達區,是一所以普通高中為主,附設職業高中的政府辦高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7600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60個,學生3500多人,教職工286人。

學校現為烏達區愛心學校、烏海市文明單位、烏海市教育先進集體、自治區綠色學校、自治區示範高中、自治區民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國家星火計畫單位、國家管理優勝學校、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師德建設示範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海市第十中學
  • 簡稱:烏海十中
  • 創辦時間:2006年11月
  • 類別:公立學校
  • 現任校長:張樹
  • 所屬地區:中國內蒙古
歷史沿革,學校領導,張樹,陳鳳華,王俊平,薛光明,牛英,辦學硬體,校園文化,師資隊伍,管理制度,人才培養,學校榮譽,展望未來,

歷史沿革

烏海市第十中學的前身為烏達區高級中學,是1996年9月由原烏達區中學高中部從烏達區中學分離出來而成立的高級中學。2006年經過烏海市統一規定將烏達區高級中學正式更名為烏海市第十中學。所以烏海市第十中學是由烏海市第十中學與烏海市第十一中學合併而成的。烏海市第十一中學的前身是烏達礦區高級中學。最初的烏達礦區高中分為烏達礦務局第一高級中學和烏達礦務局第二高級中學兩所,1999年兩所高中合二為一,更名為烏達礦務局高級中學,2006年由烏海市統一規定將原烏達礦務局高級中學更名為烏海市第十一中學。2008年秋季,經過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將烏海市第十中學與有著30多年辦學歷史的烏海市第十一中學合二為一,成立了今天的烏海市第十中學,同時上劃市教育局直屬管理。

學校領導

張樹

張樹,男,漢族,1966年3月出生,內蒙古商都縣人,1990年7月參加工作,內蒙古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畢業,語文中教高級教師。烏蘭察布市優秀教師,烏海市優秀班主任,烏海市十大名師,烏海市名校長,全國文明禮儀教育標兵,全國優秀語文教師,中語會讀寫研究員,內蒙古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生導師。現為烏海市第十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

陳鳳華

陳鳳華,女,漢族,1968年3月出生,河南范縣人,1989年7月參加工作,內蒙古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教育管理碩士,化學中教高級教師,現為烏海市第十中學黨總支副書記。
1989年7月至1996年7月在烏海市第十二中學任教(原烏達區中學)
1996年7月至1999年7月在烏達區高中任教務主任
1999年7月至2013年1月在烏海市第十中學任副校長
2013年1月至今在烏海市第十中學任副書記
1993年獲烏達區教學能手
1996年獲烏海市教學能手
2005年獲烏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2007年獲烏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2010年獲自治區優秀德育工作者
2012年獲烏海市名師
2007年獲自治區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優秀輔導員
2012年獲自治區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優秀輔導員

王俊平

王俊平:男,漢族,1969年4月出生,民盟黨員,1994年9月參加工作。內蒙古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教育管理碩士,數學中教高級教師,烏海市優秀教師、烏海市優秀班主任、烏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區優秀教師、自治區教學能手,現為烏海市第十中學副校長,烏達區政協委員。

薛光明

薛光明,男,漢族,1964年3月出生,內蒙古清水河縣人,1986年7月參加工作,內蒙古大學數理專業畢業,教育管理碩士,數學中教高級教師。
1986.07—1997.05烏達礦務局第二高級中學任教
1997.05—2002.09烏海市烏達區高級中學任教兼年級組長
2002.09—2006.10烏海市烏達區高級中學任教兼教務主任
2006.10—今烏海市第十中學副校長
其中:1998.09—2001.07內蒙古師範大學數學系函授本科學習
2009.09—2012.06內蒙古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教育管理碩士。

牛英

牛英,男,漢族,1970年9月出生,內蒙古四子王旗人,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烏盟師專化學系畢業,教育管理碩士,化學中教高級教師,烏海市優秀班主任,烏海市勞動模範,烏海市教學能手,自治區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自治區優秀教師,全國化學教育改革與創新優秀教師。現為烏海市第十中學副校長。
1990.07—1997.03在烏盟四子王旗三中任教;
1997.03—2006.10在烏達區高級中學任教(其間任教務副主任);
2006.10—2008.08在烏海十中任黨政辦主任;
2008.08—2013.01在烏海十中任行政辦主任。
2013.01—至今在烏海十中任副校長
其中:2000.09—2003.07在內蒙古師範大學化學系函授本科學習;
2008.09—2011.06在內蒙古師範大學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

辦學硬體

學校現有教學樓三棟,每個年級擁有一棟教學樓,為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創造了條件;有集圖書館、理化生實驗室、標本室、電教室、微機室、語音室、美術室、備課室、天文台等多功能教室於一體的綜合實驗樓一棟,儀器先進,設施齊全,為學生探索科學奧秘奠定了基礎;有可容納1500人的宿舍樓兩棟,可容納1000人同時就餐的學生餐廳一個,生活區相關配套設施完善,服務高效周到,為學生的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同時容納1200人的報告廳一個,為師生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場地;有66個安裝了目前最先進的背投帶白板網路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室, 200多名一線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教學手段基本實現現代化。2006年以來來,按照烏海市校安工程的統一部署, 為學校新建了占地面積8284平方米綜合教學樓一座,正在建設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的體育館一座和標準化塑膠運動場一個,並對校園進行整體的美化、綠化和亮化。
烏海市第十中學
綜合實驗樓

校園文化

2008年新的烏海市第十中學誕生後,學校提出了“以人為本”“塑造文明”的辦學思路,把“讓關愛和互助充滿校園,讓智慧和競爭充滿課堂,讓文明和微笑留在身邊”定為學校的辦學理念,一切回歸人性的本真。“讓冰冷的樓房會說話”“讓微笑遍及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文明留在每一個人心裡”“教給學生一種善良一種寬容一種感恩”等等標語在校園隨處可見,以“關愛”“感恩”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也常常舉行,在全校範圍內形成了老師關愛學生,學生感恩老師;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師生同舟共濟、奮力向前的校風。與此同時,學校還提出了對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管理理念,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從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出發,制定出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諧的管理制度。也是從那開始,學校大膽嘗試,打破以往的單純靠成績來評價學生優劣的方法,在對學生的評價機制中納入了“成長記錄評價機制”,讓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都成為評價的加分項,讓學生在“回顧自我成長曆程”的反思中獲得發展。幾年下來,“人文”“關愛”“微笑”“互助”深入人心,成了學校特有的文化特色。鑒於此,2011年1月學校被自治區教育廳正式評為“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14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92人,一級教師85人,自治區骨幹教師2人,自治區教學能手2人,烏海市骨幹教師32人,烏海市教學能手39人,烏海市優秀教師87人,烏海市優秀班主任33人,在讀教育碩士研究生48人。學校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從“嚴把入口”、“以老帶新”和“不斷促進”三個方面下工夫。所謂“嚴把入口”指的是學校在外聘教師的過程中精益求精,面向全國招賢納士,通過筆試、面試、試講等環節靠學生的滿意度來判定是否錄用。所謂“以來帶新”是指學校實施的“藍青工程”教師培養方案,每新招聘一名教師都要隆重的舉行“拜師結對”儀式,由學校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領他融入到學校的文化中來,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所謂“不斷促進”是指學校實施的 “推門聽課”、“踴躍參賽”、“積極科研”、“天天反思” 和“走出去引進來”等教師培養模式。在教師培養上,學校一直信奉“學無止境”,故而由校領導帶隊成立了教研組、備課組在全校範圍內實行“推門聽課”;拿出相當比例的資金用於鼓勵教師參加區內外各種類型的優質課、論文比賽;鼓勵老師們天天反思自己的工作並將心得體會裝訂成冊,每年拿出近30萬元派出教師到除西藏、新疆外的全國各省市學習觀摩。幾年來,學校共完成國家級課題三項,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500餘篇,現承擔自治區級課題三項。

管理制度

在教學管理上,學校提出了“打造高效課堂”的管理思路,教研組、備課組集中一切力量向45分鐘要效益,全面落實“堂堂清”“日日清”的高效理念。同時,學校實行分層教學模式,針對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對一些在學習方面有天賦的同學,加大培養力度,必要的時候“分灶吃飯”。學校十分注重奧賽的輔導,組成專門的輔導團隊,對在某科目有特長的學生進行集中輔導,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體育、音樂、美術、舞蹈、科技等,並鼓勵參加全國性競賽,以求增加保送生和自主考生的名額。在活動課期間,學校開設高考專題輔導講座,讓有高考輔導經驗的老師分科講學,學生有針對性的聽課,達到優質資源共享、學生全面提高的目的。
在學生管理上,學校摸索出了一條“學生自我管理”的學生管理模式。學校以構建和諧校園為目標,由學生民主推舉產生的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學生代表大會,全面參與學生管理工作,並適當參與學校相關制度的制定和學校行風評議工作。學校的每一個班級都有學生成長記錄檔案,記載著每一位學生從一入學到畢業的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在教師的引導下,實行學生自主管理,從成長檔案和自主管理中讓學生去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進而棄惡從善。
為了進一步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學校每年拿出40多萬元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資助獎勵。烏海十中“你是我的學生”愛心基金會成立三年中,共捐資人民幣54760元,為我校200多名學生提供了幫助。此外,學校還積極與社會愛心機構取得聯繫,爭取社會的資助。據統計,我校同時也受到烏海市委統戰部、烏海市光彩事業助學金、西部開發助學基金、中央福利彩票助學基金、烏達區紅十字會以及烏海十中“你是我的學生”愛心基金會等社會諸多單位和個人的資助20多萬元,為400多名品學兼優的家庭條件困難的學子提供了幫助。

人才培養

烏海十中自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輸送了諸如郝鑫、馬利國、黃華、娜仁華、羅小夫等優秀學子,為其他高等院校輸送了幾萬合格畢業生。2008年本科升學率為56.5%;2009年本科升學率為66%,有15名畢業生考上“985”院校;2010年本科升學率達到71%,有18名畢業生考上“985”院校。在2011年的高考中,宋娜同學以585分的成績榮獲烏海市文科狀元,宋凱同學以613分的成績榮獲烏海市理科第二名,有29名畢業生考上“985”院校。並且,宋娜以129分獲得文科數學全市第一名,鎖霖以145分獲得理科數學全市第一名。

學校榮譽

內蒙古自治區示範高中、烏海市創建零犯罪示範校園先進集體、2009年度依法治校示範校、烏海市第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2010年烏海市第一屆跆拳道錦標賽 跆拳精英獎、愛心學校、2011年烏海市第二屆跆拳道錦標賽體育道德風尚獎、迎十二運2010年烏海市體育彩票杯暨全區十二運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迎慶十二運烏海市中小學生排球賽高中女子組第三名、迎慶十二運烏海市中小學生足球比賽第二名、2011年東風日產天籟杯烏海市中小學生籃球比賽高中男子組第二名等!

展望未來

沐浴在內蒙古改革發展的春風裡,乘著烏海市騰飛的翅膀,在市委市政府的悉心關懷下,烏海市第十中學全校師生站在自治區示範高中的起點上,以創建全國精品學校為目標,信心滿懷地繼續前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