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烏江渡是中國貴州省遵義市一條著名大河,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烏江渡景區,位於烏江幹流與川黔鐵路縱橫交匯點——遵義市播州區烏江鎮境內,烏江鎮地處遵義市與貴陽市交界處,素有黔北南大門之稱,210國道、貴遵高等級公路、川黔鐵路橫貫鎮境,交通便捷,北距歷史文化名城遵義40公里,南距省府貴陽100公里。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烏江渡景區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烏江渡景區
- 地理位置: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境內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主要景點,烏江渡發電廠,庫區高峽平湖,茶山關,摩崖石刻,橋樑景觀,梯子岩渡口,老君關,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軍征討播州楊應龍,曾在此慘遭敗績。1935年,長徵到遵義的中國工農紅軍,則在此重創國民黨中央軍。烏江渡口早年僅通舟楫,明清以來始架浮橋,解放以後才建有規模宏大的公路橋和鐵路橋,並建造了中國第一座石灰岩地貌的烏江水電站。
1935年1月至3月,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在黔北輾轉作戰,三次出入縣境,在烏江兩岸留下一批重要的戰鬥遺址、遺蹟和革命文物,在中共黨史、軍史、戰史上具有重要價值,這筆豐厚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如閃閃紅星,熊熊火炬,照耀著這片英雄的故土。紅軍搶渡烏江,血戰高原的光輝歷程,使天塹烏江渡成為國內外遊人熱切嚮往的革命聖地,在全國諸多紅色旅遊區中,是獨具個性特色的地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1935年2月,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在婁山關戰役中重創黔軍,取得長征以來第一個大勝利,2月28日重占遵義城。遵義失守,蔣介石大為恐慌,急令中央軍薛岳部軍長吳奇偉率五十九、九十三師從貴陽北進,渡過烏江,星夜馳援遵義。3月1日,國民黨中央軍兩個師反撲,企圖奪回遵義城,紅軍主力在紅花崗、老鴉山、插旗山陣地與敵決死戰,中央軍大敗,潰兵沿川黔公路向南倉皇潰逃,紅軍一、三軍團勇士乘勝長追,誓“把敵人趕下烏江去喝水”。
在紅軍沉重打擊下,吳奇偉及僚屬夾在潰兵和難民中來到烏江,仰天大哭,在侍衛護送下逃過烏江渡浮橋,此時,沿川黔公路東側和公路追擊的紅一、三軍團將士已控制了北岸山頭,在浮橋東西兩翼居高臨下猛烈射擊,同時阻斷了敗兵順江逃竄的去路,潰兵背水抵抗,擁塞北岸浮橋頭和沙灘上,人馬雜沓,爭先搶登浮橋亂成一團。紅軍發動衝鋒將敵壓縮江岸,吳奇偉唯恐紅軍追過烏江,急令砍斷浮橋纜索,大批人馬掉進波濤,淹死無數,留在北岸的1800多名中央軍成了紅軍俘虜。紅軍繳獲大批輜重武器,輕重機槍上百挺,子彈十萬發。烏江追擊戰的勝利,紅軍消滅敵兩整師又八個團,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為遵義戰役畫上圓滿的句號,極大地鼓舞了紅軍鬥志。蔣介石中央軍在遵義烏江的慘敗,哀嘆“這是國軍追剿以來的奇恥大辱”。
地理環境
烏江下游及部分支流的溶蝕構造地貌為峽谷區,有烏江關、虎跳峽、鷹愁峽等險峻峽谷,兩岸碧峰聳峙,有眾多奇特的山體、峰叢、怪石、穿洞、飛瀑,形成烏江沿岸七峽六十景。
主要景點
烏江渡發電廠
烏江水資源豐富,年徑總流量達520億立方米,烏江渡發電廠是烏江幹流梯級開發9座大型水電站中早期建成的一項重大水電工程,位於烏江渡口上游1.5公里峽谷中,電廠大壩為大型拱壩,高165米,長395米,壩頂寬30米。三台發電機組安裝在壩底,總裝機容量63萬千瓦,總投資4億多元,1970年動工,1982年竣工,年發電量33.4億度。烏江渡發電廠是中國在岩溶地區建造的第一座高壩水電站,在中國水電建設史上創建了奇蹟,受到聯合國大壩委員會高度重視。
2002年對烏江電站實行擴機增容改造,在江北山腹建廠房,安裝二台發電機組,擴容後的烏江渡發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125萬千瓦,年發電量達68億千瓦時,是“西電東送”重要的能源基地,發電廠是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工業旅遊的重要項目。
庫區高峽平湖
烏江電廠大壩截斷烏江幹流,形成煙波浩淼的高原平湖,庫區有深水航道68公里,溯江而上直達修文縣六廣碼頭,貫穿3個地市5個縣。庫區山水雄奇,洞怪石絕,有七峽、九岩、六十景。庫區內多條支流形成寬廣水域,已形成“烏江大壩——兩河口——化覺——六廣”,“烏江大壩——傣族公園——神石山莊——三沙大橋”兩條水上旅遊黃金線。烏江兩岸山水洞石和植被組成變幻多姿的自然景觀,懸崖、瀑布、移民村落、亞熱帶果林、渡口碼頭、網箱養魚經營旅遊的水上人家組成極富詩情畫意的江峽風光,2003年已評定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烏江渡下游餘慶縣境內的構皮灘水電站建成後,將形成寧靜優美的下游庫區,乘船可直達下游幾個紅軍渡口,形成水上旅遊線和運輸線。
茶山關
山川形勝極為險要,民謠有“行遍天下路,難過茶山渡”之說。古關原建於茶山關口,從關口岩畔開鑿石級古徑,盤旋至渡口,長1.5公里,江面波濤洶湧,使人不寒而慄。紅軍於1月10日在茶山關建立了青坑革命委員會,由錢承龍等8人組成,開展革命活動。紅軍為加強沿江警戒,在茶山關山樑上修建了戰鬥工事、碉堡。有一名紅軍傷病員在茶山關醫治無效犧牲,當地民眾買大棺木,葬在關口上,每年設奠追思。
摩崖石刻
烏江山高谷深,江流湍急,是川黔道上天塹,古代一直靠船筏漂渡,無法建橋,文人墨客在山崖上雕刻了一些摩崖石刻,有“氣及岷峨”、“懸崖”、“絕壁”、“山空水深”等。光緒六年(1880年),貴州巡撫岑毓英奏請朝廷,在烏江關岩和黃岩之間的安皋修建鐵索橋一座,三年建成,19根鐵索平牽兩岸,長18丈,寬1丈5尺,鐵索上架木板行人,費銀三萬多兩,索橋聯繫修文和遵義,稱為“修義橋”。光緒十三年(1887年)和十九年(1893年)兩次大洪水,將鐵索沖斷,今已無存。烏江鐵索橋修成後,為紀念這項重大工程,分別在山崖上刻了“黔水飛虹”、“鐵鎖橫江”大型摩崖,高聳於電廠大壩南端山壁上,赫然奪目。
橋樑景觀
烏江鎮是橋樑匯集之地,在一公里長的江面架有三座橋樑,構成烏江鎮特有的人文景觀。兩側為210國道公路雙曲拱大橋,長300米,寬10米,高40.54米,1972年10月竣工通車。馬鬃嶺下橫江修建貴遵高等級公路斜拉吊組合橋,長461米,寬14.5米,主跨長288米,吊塔高56米,1997年底竣工通車。吊拉橋東側,修建了川黔鐵路大橋,八個橋墩,長319.1米,高45.04米,1965年鋪軌通車。烏江古渡頭,三橋飛跨,天塹變通途,成為獨特景觀。2005年3月動工修建貴遵高速公路複線,在烏江古渡口凌空架設規模宏偉的新烏江大橋,飛跨兩岸山頭,高百餘米,是烏江諸橋中最具氣勢的大橋。
梯子岩渡口
梯子岩紅軍渡口,在烏江渡上游30公里,北岸是金沙縣,南岸是息烽縣。烏江渡發電站庫區未蓄水時,渡口原貌猶存,水位提高100米,紅軍渡口淹於水下,但兩岸石徑依然,渡口山峰屹立,是紅軍萬難不屈革命精神的寫照。梯子岩渡口,是烏江紅色旅遊區的共享資源,從烏江電站大壩乘船溯江而上,便可領略山川雄姿,緬懷紅軍偉績。
老君關
又名老軍關,鎮南關。曾是紅三軍團五師一個營奉命駐防的地方。雙龍寺。原名龍巖寺,又名伏岩寺。是紅軍進入老君關後的駐地。古驛道和烏江關。是紅軍烏江追擊戰的主要戰場。烏江江北老街。舊名烏江渡。既是紅三軍團五師一個排駐紮的地方,又是紅軍發動民眾,開展政治、軍事活動的地方。烏江渡口。是當年紅軍重要渡口之一,曾駐軍隊進行軍事管制。1939年,在古渡碼頭上游,新建鋼桁架公路大橋,古渡碼頭逐漸廢棄,遺址擬維修復原。
解放軍烈士墓。是1950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工兵營的兩名解放軍戰士到金雞坪執行任務時遭土匪襲擊英勇犧牲的地方。兩名烈士均是遼寧省人,犧牲時分別為21歲、22歲。紅軍烈士墓。是紅三軍團駐老君關的戰士,於1935年1月到江南偵察敵情,開展革命活動,宣傳民眾時被敵人殺害。解放後,息烽縣烏江公社和平大隊為烈士墓立碑,該墓需遷葬到烏江新建的紅軍烈士陵園。紅軍戰鬥工事。是紅軍駐防烏江期間,在江北岸印子山,轎子山山脈、山頂挖掘的戰壕掩體等作戰工事。
旅遊信息
美食:烏江渡還是美食之城,具有獨特地方風味的餐飲美食中,首推烏江豆腐鯰魚,獨特的配料和烹飪工藝,造就了辣、燙、香、鮮的地方美食,具有很高的營養滋補功效,號稱“中華一絕,黔北一技”。以烏江豆腐鯰魚為代表的地方美食聞名遐邇,已建成烏江美食一條街,有專營店37家,慕名前來品嘗的食客和旅遊團隊絡驛不絕。
住宿:可住烏江渡發電廠招待所,衛生,環境優雅。100—150元/每晚,標間。
交通:在遵義客運站乘坐到烏江的汽車即到;也可乘坐到貴陽的客車,途中在烏江鎮下車。
門票:15元
遵義烏江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