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昌路片區街道

烏昌路片區街道

烏昌路片區街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下轄街道,地處頭屯河區北部,東與新市區地窩堡鄉相連,南與王家溝街道相接,西與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隔頭電河相望,北與新市區六十戶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146.31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末,烏昌路片區街道戶籍人口有2179人。截至2019年10月,烏昌路片區街道下轄4個社區。

2011年,烏昌路片區街道財政總收入1768.1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昌路片區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
  • 地理位置:頭屯河區北部
  • 面積:146.31 km
  • 下轄地區:4個社區
  • 電話區號:0991
  • 郵政區碼:830074
  • 車牌代碼:新A
  • 人口:2179人(截至2011年末戶籍人口)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綜述,工業,商業外貿,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

建制沿革

1993年5月,成立烏昌路街道辦事處。
2006年,轄1個社區。
2008年,下轄2個社區。
2011年,調整為4個社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烏昌路片區街道轄4個社區:孝感路、永紅、樓蘭、沙坪路;下設12個居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烏昌路片區街道下轄4個社區:永紅社區、孝感路社區、樓蘭社區、沙坪路社區。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烏昌路片區街道地處頭屯河區北部,東與新市區地窩堡鄉相連,南與王家溝街道相接,西與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隔頭電河相望,北與新市區六十戶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146.31平方千米。
烏昌路街道

人口

2010年人口普查,烏昌路片區街道轄區常住人口4549人,14歲以下192人,占7.7%;15—64歲2134人,占86%;65歲以上154人,占6.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141人,占86.3%;有回、柯爾克孜、滿、白、藏等15個少數民族,共1351人,占29.7%。超過20人的有回、藏2個民族,其中回族23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7.24%;藏族37人占2.73%。
2011年末,烏昌路片區街道轄區總人口217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79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2370人。總人口中,男性2938人,占64.6%;女性1611人,占35.4%。2011年,人口出生率2.58‰,人口死亡率0.01‰,人口自然增長率2.5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0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烏昌路片區街道財政總收入1768.1萬元。

工業

2011年,烏昌路片區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1.4億元,比上年增長27.5%。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職工1445人。

商業外貿

2011年末,烏昌路片區街道商業網點117個,職工1769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768萬元,比上年增長6.6%。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烏昌路片區街道有國中1所,在校生238人,專任教師2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500.5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9.9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69.7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400.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2%、34%、25.9%、9.1%。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烏昌路片區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10個,其中團體會員3個,個人會員7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麥西來甫》;公共圖書室5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藏書2000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烏昌路片區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0張,固定資產總值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註冊護士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5人、執業醫師0.5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2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27.6/10萬;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3.4歲,其中男性72.2歲,女性74.5歲;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烏昌路片區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戶,人數人,支出1.2萬元,與上年持平,月人均167元,與上年持平;城市醫療救助6人次;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人次,支出50004元,與上年持平。社區服務設施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4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點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0.3萬元,使1人(次)困難民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361人,有1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人。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0人,與上年持平。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0人,與上年持平。其中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人,與上年持平。全年共有21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與上年持平。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轄區內有烏昌路輔道而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