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街沿江古城址,由富爾哈古城、大常古城和三家子古城組成,分別位於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的富爾村、大常村和三家子村。
富爾哈古城,史稱“伏爾哈”城,為金代古城,並為明代、清代沿用;大常古城現存兩處角樓、三處城門遺址,城牆外附有瓮城,城外存有護城壕遺蹟;三家子古城,當地人俗稱“老城”或“小城子”。烏拉街沿江古城址歷史豐富,是研究金代城址建築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3年5月,烏拉街沿江古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拉街沿江古城址
- 地理位置: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的富爾村、大常村和三家子村
- 所處時代:金代、明朝、清朝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7-0121-1-121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富爾哈古城,大常古城,三家子古城,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88年8月3日~22日,吉林省的部分清史研究者同日本國滿族史研究會的清史學者,在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就清入關前史舉辦了學術討論會,並對烏拉街沿江古城址等處進行了考察。
遺址特點
富爾哈古城
綜述
富爾哈古城,史稱“伏爾哈”城,地處前富爾通河後富爾通河與松花江的夾角地帶,四周地勢平坦,是一片開闊的衝擊平原。古城西1.2千米是由南向北流過的松花江,北2千米是由松花江幹道引山的支流前富爾通河,其南0.5千米為由東向西匯入松花江的富爾通河。
布局
富爾哈古城,平面呈方形,只有南門,方向為160°,城牆結構為黃土壘砌,城牆外附有馬面,瓮城建築,城外存有護城壕遺蹟。該城除東牆的北段遭到局部破壞,西牆和北牆因開水渠打開兩口外,其它部分保存尚好。城垣周長總計為1412米,殘存城牆高度在2.6~4.8米之間,牆基寬度在10~11米之間,頂寬25米左右。現存完整馬面建築13個,其中北牆7個,馬面建築保存最為完好,馬面突出城牆的半徑在4~5米之間,馬面高度略高於城牆0.5米,城牆四角有略高於城牆的馬面似的高台建築。南牆正中開一城門,門址現寬5.5米,城門外建有瓮城一座,瓮城平面呈馬蹄形,瓮城半徑為25米、城基寬9米、頂寬2米,城門開向東南方向,現寬8米左右。離西城牆基外5米左右,仍可辨認出護城壕的遺蹟,護城壕上寬10米,深1米左右。
城內北半部為旱田,南半部已闢為水田。古城內西南角處有古井一眼。
小城
富爾哈古城西南方向,相距0.5千米處,有一座小城,小城北邊和東邊是開闊的平地,南面緊靠後富爾通河,西南緊臨松花江畔。小城平面呈方形,1956年修電灌站時,城牆被毀,現高出地面的台地,僅有西牆一段,殘長20米、殘高米、寬2~3米,從殘垣斷面觀察,城牆下部1.5米以下為分層夯築,夯層厚3厘米左右,夯土層土色深黃,夯土層以上為黃土壘築。當地民眾傳說小城是望江樓遺址,經實地踏查分析,小城是沿江軍事要塞、城堡一類遺址。在小城內外地面可採集到石斧、敲砸器、礪石、石網隊、陶網墜、缸胎網墜以及布紋板瓦、瓷片等遺物。
古窯址
富爾前屯和富爾後屯之間的後富爾河畔,有古窯址一處,古窯距富爾哈市城西南1千米,小城東南200米處,由於自然傾覆和民眾取土,只在窯地的兩端還殘留有殘破的窯基址,在窯址附近可採集到灰色布紋板瓦、碎磚,其質地、形狀、顏色與富爾哈古城和小城採集到的皆相同。由此推斷,此窯與富爾哈古城,小城子當屬同一歷史時期遺存。
年代
富爾哈古城,從城的形制看,築有瓮城、馬面、都具有遼金古城的特點。另從出土遺物分析,如該城出土的泥質陶質地,平面呈長方形,兩端刻有兩道凹槽的陶網墜和近似“稱陀”形、樑上端有一圓孔、飾紅褐釉、缸胎網墜、肩部拍打出園餅紋的缸壇、以及布紋瓦、青磚等,也都具有遼金遺物的特點,該城當屬遼金古城。其西南的小城子則是附屬於富爾哈古城的、臨江軍事要塞城堡一類,古城內的建築所需磚瓦材料,當是該城西南的古窯燒造提供的。由此,可以得出古城與古窯同屬遼金時代遺存,這些遺存又都是建築在原始社會遺址之上,這從遺存周圍內採集到的石斧、石鋤、礪石、敲砸器、豆柱等遺物可以佐證。到了明代,富爾哈古城又被扈倫四部之一的烏拉部所繼續延用,成為烏拉部都城周圍的軍事重鎮和守衛都城南部的重要門戶。
大常古城
綜述
大常古城位於松花江東岸約4千米的開闊平原上。因城址位置在大常大隊所在地,故而得名。城址在屯南十餘米處,東距侯屯古密址約15千米,西距楊屯“大海猛古遺址”約2千米。松花江支流張老河由城東北半華里處流經城北,爾後折向東北。整個城垣高出四周地表約3米。
布局
大常古城略呈方形,僅東牆中段向西南偏出14°,周長為1061.5米。除西牆淹沒外,餘下三面城牆基本完好。其中東牆為253.5米,南牆為262.5米,北牆為280米。經實測東牆中段頂寬1.7米,基寬13.3米,高3.2米。牆身為分層夯土構築,每層厚度在30厘米左右。現存東北和東南二個牆角處,各有一凸起的台地,直徑在14~16米之間。由此推斷,該城四角原有角樓建築,幾經蒼桑,現已無存。該城尚存東、南、北三個門址,東門在東牆由北至南150米處,門外置有瓮城一處,呈弧線形狀,邊長13米。瓮城東牆邊長21米,城門沖南,門寬44米。南門位於南牆山東至西66.5米處,基寬6米。北門位於北牆由西至東146米處,殘寬約6米。除此之外,東西南三道牆基外,尚殘留著人工開鑿的護城壕跡痕。經實測,南牆外護城壕底寬18米。西較為特殊,有護城壕兩道,一寬11米,一寬19.5米,兩壕之間相隔21.5米。
年代
大常古城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其城址構造比較嚴謹,依據出土文物綜合分析,該城為遼金時期一個較重要的城池。
三家子古城
綜述
三家子古城位於烏拉街公社三家子大隊西南處,東南與大口欽公社楊木大隊隔河相望,西至北與松花江相距約百餘米,南距前三家子屯約1.5千米。城東、南兩側為開闊地帶,現為水田。城廓緊依村落,此城當地俗稱“老城”或“小城子”
布局
三家子古城略呈方形,牆基皆為石頭壘築,城牆為內、中、外三道,外城損失甚重,中城殘存東至東北部及西北角,內城保存較好。該城形制較特殊,其城北側有一舌頭狀土墩,與城牆等高,由城北正中南北連結三道城牆,南高北低星一斜坡狀。經實測,外城邊長近100米,其周長為380米;中城邊長80米;內城邊長40米。尚存中城北牆殘高1.6米,基寬6.5、頂寬1.5米。三道城牆相距不等,內、中兩道相距7.5米,中、外兩道相距為9米,整個城址面積近1萬平方米。
年代
依據該城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構築特點,以及出土遺物分析,此城可能為遼金時期所建的沿江軍事城堡。
文物遺存
富爾哈古城遺物
富爾哈古城內採集到殘瓦、斷磚及破碎的陶、瓷片。瓦為灰色布紋板瓦,磚為長方形青磚。民眾在古城內外卡層中曾採集到缸壇、缸網墜、石硯、陶罐、豆柱、打制石鋤、石斧、敲砸器等遺物。
大常古城遺物
大常古城內採集到殘磚、碎瓦以及瓷器殘片,其中瓷器顏色有乳白色飾蘭花或淺蘭花及淺綠色深蘭花等。陶器質地為泥質灰色、灰褐色兩種陶器多為敞口卷唇,盆、罐之類,並飾有刻劃紋飾。在出土的缸胎器物中,器表除施黑釉、紅褐釉以外,還見有附加貼花紋飾。此外,城內曾出土過石臼、玉石人、玉石扣、鐵劍、鐵鎖以及唐、宋時期銅錢等。據當地民眾介紹,於1963年春,在古城西南側距地表0.5米處,曾發現石頭壘砌的鍋灶遺蹟,出土青色方磚和方形石板,另於城外東南角處曾發現過瓮棺墓數十座,瓮棺葬具皆為黑釉缸罐。在城東約1.5華里處,出土過鐵鏵、石函棺具以及磨製石斧、石磨盤等。
三家子古城遺物
三家子古城內採集到泥質灰褐色陶器殘片和瓷器殘片。據當地民眾介紹,此城曾出土過“皇宋通寶”“元祐通寶”和“至和通寶”等宋代銅錢。
研究價值
烏拉街沿江古城址歷史豐富,是研究金代城址建築重要的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烏拉街沿江古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烏拉街沿江古城址位於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的富爾村、大常村和三家子村。
烏拉古城遺址
交通信息
自駕:自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烏拉街沿江古城址,路程約28.2千米,用時約47分鐘。